張德貴
【摘 要】 目的:探討CT和X線診斷老年股骨頭壞死的臨床價值。方法:對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頭壞死患者分別采用CT與X線檢查,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總檢出率及臨床分期檢出率。結果:CT對老年股骨頭壞死的總檢出率較X線更高,差異顯著(P<0.05);CT對I、II期老年股骨頭壞死的檢出率較X線更高,差異顯著(P<0.05);兩種檢查方式對III、IV、V期老年股骨頭壞死的檢出率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對老年股骨頭壞死采用CT診斷,可有效提高診斷檢出率,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CT;X線;老年股骨頭壞死;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263-02
股骨頭壞死為一種骨科常見疾病,常發于中老年群體,主要表現為髖關節、大腿近側及膝部疼痛,病情進展后可造成髖關節功能喪失從而導致髖部活動受限,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1]。因此,對老年股骨頭壞死盡早地進行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觀察了CT和X線診斷老年股骨頭壞死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8.6±5.1)歲。
1.2 方法 對90例老年股骨頭壞死患者分別采用CT與X線檢查,①CT檢查:選用SIEMENS Somatom 64排螺旋CT,參數設定為200mA、130kV,重建間隔為2mm、層距為4mm、層厚為5mm,由髖臼向股骨頸下方實施掃描。X線檢查:首先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并將雙足尖向內彎15°左右,以完全顯示出雙側股骨頭與股骨頸,選用Kodak 2000DR系統X線正位掃描雙側髖關節,同時以正側位進行股骨頭軸掃描。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種檢查方式的總檢出率及臨床分期檢出率。其中臨床分期為I-V期,經CT檢查發現股骨頭局部出現片狀的高密度陰影,同時伴有骨質疏松,且骨小梁變形扭曲,經X線檢查發現股骨頭小梁部位模糊不清,同時伴有輕度骨質疏松為I期;經CT檢查發現股骨頭部位出現片狀的高密度骨質硬化與形狀不規則的透光區域,經X線檢查發現片狀且不規則的高密度與低密度的骨質硬化區域為II期;經CT檢查發現新月征,同時出現片狀的高密度骨質硬化與形狀不規則的透光區域,并可見局部骨質碎裂與關節面塌陷的癥狀,經X線檢查發現新月征,同時出現片狀且不規則的高、低密度骨質硬化區域為III期;經CT檢查發現股骨頭形狀已發生變化,出現明顯碎裂或塌陷現象,經X線檢查發現股骨頭形狀已發生變化,大塊的股骨頭已發生碎裂與局部塌陷現象為IV期;經CT與X線檢查發現關節已發生退行性改變,同時髖關節間隙已變窄為V期。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以x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檢查方式檢出率比較 CT檢出股骨頭壞死病變66例,檢出率為73.3%(66/90);X線檢出股骨頭壞死病變45例,檢出率為50.0%(45/90),兩種檢出率相比,CT檢出率更高,差異顯著(P<0.05)。
2.2 兩種檢查方式分期檢出率比較 CT對I、II期老年股骨頭壞死的檢出率較X線更高,差異顯著(P<0.05);兩種檢查方式對III、IV、V期老年股骨頭壞死的檢出率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股骨頭壞死發病率不斷上升,其主要包括非創傷型與外部創傷型兩種,主要發病原因包括股骨頭自身病變、外傷以及激素等[2]。目前,臨床對于老年股骨頭壞死的常用診斷方法包括CT與X線,其中應用X線診斷老年股骨頭壞死時要嚴格區分髖關節退行性病變、感染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其診斷結果可全面地反映出股骨頭狀態以及周圍主要結構,但其對股骨頭早期的輕微性病變檢出率不高[3]。而CT在診斷老年股骨頭壞死時與X線的臨床表現基本一致,其可不僅有效地反映出股骨頭增生、破裂或硬化以及骨質高密度區域與囊變,同時其對于密度與時間的分辨率較高,可及早地鑒別出早期輕微性骨質疏松與硬化性病變,不容易造成結果重疊,對于患者的治療與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老年股骨頭壞死患者經CT檢查可精準地反映出骨皮質下輕微骨折癥狀,同時明確骨組織間的解剖關系與鈣化囊變狀態,有利于股骨頭壞死后塌陷狀態的預測[4]。除此之外,CT還可實施多層面、連續性掃描,將股骨頭壞死癥狀更加具體地表現出來,對于疾病的確診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CT對老年股骨頭壞死的總檢出率較X線更高;CT對I、II期老年股骨頭壞死的檢出率較X線更高;兩種檢查方式對III、IV、V期老年股骨頭壞死的檢出率相比無明顯差異。提示對老年股骨頭壞死采用CT診斷,可有效提高診斷檢出率,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蘆敏慧,李鵬,徐治平.GM6001對糖皮質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大鼠骨組織功能及骨代謝指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9):4699-4701.
[2] 李子祺,何偉,張慶文,等.兒童及青少年股骨頸骨折后股骨頭壞死影像學特征與疾病進展的關系[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11(4):369-374.
[3] 路融,劉瑛,陳銀霞,等.CT和MRI診斷股骨頭壞死的臨床價值對比[J].醫療衛生裝備,2017,38(10):73-75.
[4] 秦迪,商永偉,李會杰,等.髖關節置換前CT和X射線檢查預測壞死股骨頭的塌陷:單中心、開放性、診斷性試驗[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7,21(7):108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