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軍
【摘 要】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實現資源合理配置,預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愈發凸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有利于推動醫療衛生政策的實施,保障經濟活動高效有序的開展,從而綜合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本文介紹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3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4-283-02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進,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緩解。開拓思路、創新模式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必經之路,其中一大舉措——某些公立縣級醫院或二級醫院轉型成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這種“自降身價”的模式迎來了醫療改革的發展機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中國國情相融合,作為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的作用愈發重要。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預算管理,有利于推動醫療衛生政策的實施,保障經濟活動高效有序的開展。應對預算管理引起足夠的重視,預算管理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提高預算管理的有效性,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快速、和諧的發展。
一、基層醫療機構預算管理的現狀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程中,針對預算管理機制進行積極探索,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1.預算編制存在的問題。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預算編制認知上還存在偏差。到目前為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編制還處于初級階段——財務預算層面,預算編制也僅僅是由財務負責。在預算管理機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預算編制過程中,機構各科室參與度不高,缺乏積極主動性,認為預算編制就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認為事不關己,缺乏信息互通,對于指標分配被動的接受,沒有自主意識,導致在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上大打折扣。
預算編制人員專業知識缺乏、預算意識薄弱。目前在一些大中型城市(發達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了專門的預算部門,但在某些經濟落后地區,雖有設立預算部門,但預算編制人員專業知識技能欠缺。大多數由一般財務人員兼任,少數是由后勤或行政人員兼任,因此缺乏預算編制的專業知識,沒有預算編制的實踐經驗,使得預算編制具有不穩定性和隨意性,預算編制如果“不嚴謹、不準確、不合理”,就會對后續的預算執行產生不利影響。
2.預算執行存在的問題。
預算管理機制尚不完善,預算執行處于被動狀態導致預算執行難。目前我國將預算管理作為申請預算經費的一種手段,重編制、輕執行成為一種不良常態。機構在編制預算時首先考慮的是以爭取財政撥款為目的,但在需要實際開支的時候才發現預算編制是那么的不接地氣,執行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各種問題。預算編制與預算執行不兼容,預算執行缺乏引導性,預算執行過程中很容易存在偏差,存在的問題無法及時有效的解決。如嚴格按照預算編制情況執行,便會與實際不對稱,執行困難造成執行率偏低,使有限的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資源及資金利用效率下降,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3.預算績效評價存在的問題。
預算績效評價主體、責任意識不清。從主體來說,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績效評價的主體是財政部門和預算單位,實際工作中,財政部門會依據規定設計制作指標評價表,下發給被評價機構,由機構先自行填報,“自己給自己評分”,機構填寫指標評價表時將其視為一般性工作,因無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所以填報時較為隨意。評價指標在制定時未與實際相聯系,機構可以為了某項指標的完成,脫離工作實際。績效評價機制不完善,對績效評價的對象局限于部分財政支出項目,未將醫療收入、醫療支出等包含在內,使得績效評價內容不完整。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的對策
1.完善預算管理機制。
與時俱進,不斷完善預算管理。實行全面預算,可以有效克制預算管理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機構負責人首先要重視才能提高全體職工的預算管理意識,切實履行預算工作的主體責任,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真實性、合理性。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全員參與全面預算管理,各科室積極參與預算編制,將預算分解落實到各職能科室,每個職能科室編制本科室對口的預算。收入預算可以依據上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預算年度規劃編制;支出預算要量入為出,把有限的財政資金安排到最急需的地方,逐步調整財政資金的支出結構,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資金保障力度,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機構負責人牽頭組織協調,提升編制的主動性,充分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各科室參與其中相互配合,招錄吸納具有預算專業知識技能的財務人員,齊心協力編制科學有效的財務預算,依據單位的發展規劃,認真測算編制年度收支預算。實現預算管理科學化,提高預算管理水平,最終實現機構的發展目標。
2.保障預算執行效率。
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和自身條件,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提高預算編制的質量,保障預算執行效率。建立嚴格的預算管理制度和審批制度,分工協作,保證預算得到有效執行。預算具體執行過程中,要堅持預算管理分級責任制,本著節約和重點的原則,合理安排和使用預算資金,嚴格執行財務支出審批制度和程序,同時接受監督和檢查。嚴格批準預算執行,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提升資金使用效果。
3.加強預算績效評價。
首先,強化預算績效評價主體,財政部門在評價過程中指導并督促檢查預算部門自評工作,提高項目單位的主體和責任意識。其次,健全績效指標,科學設置評價指標,形成各類支出、目標內容、績效特色、細化量化的績效指標體系。再次,完善績效評價機制,通過第三方考核評價,確保績效評價結果科學合理、客觀公正。最后,切實提高績效評價的質量和專業化水平,提高績效評價工作質量,完善預算績效評價機制。
參考文獻
[1] 高麗華.淺談如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預算管理[J].財經界(學術版),2015,21:65+82.
[2] 邱世嶺.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預算管理[J].中外企業家,2015,36:58.
[3] 王彥梅. 淺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9:60-61.
[4] 張立. 醫院預算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0, 18(12):11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