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年2月23日,在黨中央按照政治局委員規格為東北抗聯主要領導人楊靖宇舉行的公祭安葬儀式上,毛澤東敬獻了花圈和“靖宇同志永垂不朽”的挽聯。
在東北抗日游擊戰爭中,楊靖宇認真學習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經驗,形成了具有東北特色的抗日游擊戰戰略戰術,被《救國時報》譽為“東三省第一個執行游擊戰術的人”。1936年,楊靖宇堅決執行毛澤東和瓦窯堡會議作出的紅軍東征、抗聯配合的戰略方針,兩次組織抗聯第一路軍西征,被黨中央譽為“東北抗日聯軍同由陜北向長城移動中的抗日紅軍相呼應的首次試探”。“七七”抗戰爆發后,楊靖宇堅決執行黨中央破壞敵人后方的指示,在遼沈地區主動出擊,一度牽制南滿地區所有日軍兵力,震懾“關東軍”和偽都“新京” (長春)。楊靖宇信念堅定、初心不改,堅持戰斗到生命的最后時刻。
毛澤東歷來高度重視楊靖宇的貢獻和作用。在1934年由毛澤東主持召開的中華蘇維埃“二大”上,楊靖宇以化名張貫一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7年12月13日,楊靖宇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定為以毛澤東為主席的“七大”籌備委員會委員。在1938年發表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毛澤東將楊靖宇創立的長白山游擊根據地列為抗日根據地之首,作為全黨學習的榜樣。同年11月5日,由毛澤東主持的黨中央六屆六中全會正式任命楊靖宇為“東北抗日聯軍司令”。直至1941年10月27日,黨中央在不能最后確認楊靖宇已經犧牲的情況下,仍將他和毛澤東、朱德并列,提名為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會名譽主席團中共委員候選人,并得到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名代表一致通過。1951年10月,經毛澤東審定,楊靖宇被寫入《毛澤東選集》第一版注釋。敬獻給楊靖宇的花圈,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唯一一次向烈士敬獻花圈。

阿合買提江·哈斯木

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

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
1949年10月22日和11月22日,毛澤東為新疆三區革命英烈群體阿合買提江·哈斯木、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和羅志等5位烈士起草了唁電和碑文。
自20世紀30年代起,在陳云、鄧發、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共產黨人的啟發和感召下,新疆人民的革命斗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1944年以后,阿合買提江·哈斯木、賽福鼎、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等同志領導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群眾揭竿而起,組建了進步組織、革命政權和民族軍。他們在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暴政的同時,清除混跡于革命隊伍中的“東突”分裂勢力,同張治中、包爾漢等進步力量親密合作,捍衛了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1946年11月,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還代表阿合買提江·哈斯木和賽福鼎,在南京面見董必武,向黨中央匯報新疆情況,主動尋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貫徹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路線和方針政策。

楊靖宇將軍舊居紀念館內的雕像

毛澤東同志向楊靖宇敬獻的花圈和挽聯
毛澤東在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強烈譴責了國民黨反動派鎮壓新疆人民革命斗爭的暴行。1949年8月18日,毛澤東致電阿合買提江:“你們多年來的奮斗,是我全中國人民民主革命運動的一部分。”他歡迎三區派代表來北京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加建立新中國的工作。不幸的是,由阿合買提江·哈斯木、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民族軍主要領導人伊斯哈克伯克·穆努諾夫和達列力汗·蘇古爾巴也夫、漢族革命志士羅志組成的新疆代表團在乘飛機來京途中,于1949年8月27日在貝加爾湖上空失事遇難。

羅志

新疆三區革命烈士陵園一角

毛澤東同志撰寫的碑文
烈士壯志未酬,毛澤東痛心不已。在他的安排下,以賽福鼎為首的第二個新疆代表團參加了新政協和開國大典,人民解放軍在三區和新疆進步力量的配合下,迅速解放了新疆。10月22日,毛澤東親自撰寫碑文,贊譽阿合買提江等同志“為民族解放及人民民主事業服務而犧牲……的精神永垂不朽”。一個月后,毛澤東又于11月22日發出唁電:“阿合買提江等五位同志生前為新疆人民解放事業英勇奮斗,最后又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事業而犧牲,值得全中國人民的永遠紀念。”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為先烈群體發出唁電和撰寫碑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特別紀念的這些先烈,集中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宗旨。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將和無數英烈的事跡和精神一起,繼續成為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