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鳳城市委緊緊把握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丹東市開展“培育一批大梨樹式的好村莊,培養一批毛豐美式的好干部”活動的契機,集中資源優勢,打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組合拳”。截至目前,鳳城市有28個“空殼村”的集體經濟項目正在實施,還有30個村的項目已論證完畢,正在多方籌集資金,全市力爭通過兩年時間的努力完成全部“空殼村”脫殼任務。
借風起勢,拿出“真金白銀”。作為毛豐美精神的發源地,鳳城市始終把探索鄉村振興發展的責任擔在肩上。鳳城市委多方籌措發展村集體經濟資金,著力解決瓶頸難題:今年,積極爭取省市發展村集體經濟專項資金1700萬元,實施覆蓋27個村的項目;爭取丹東市黨費配套實施10個“空殼村”幫扶項目,投入財政資金實施兩個“示范村”建設項目,鳳城市財政累計投入資金1000萬元,鳳城市委組織部列支專項黨費200萬元;省、市選派干部也積極為各村爭取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
辟地生金,用“飛地”模式破解難題。鳳城市北部山區山巒起伏,冬季寒冷,加上技術人員匱乏,許多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受限。鳳城市委引導各鄉鎮打破狹隘的地域意識,不拘泥在本鄉本土做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文章,提出對接北部鄉鎮到南部發展農業條件較好的鄉鎮實施項目,按照“飛地”模式進行管理,推進項目實施,所得收益歸項目村所有。目前已對接青城子鎮,將一個200萬元的整鎮推進項目直接落地到有良好產業基礎和產業規模的藍旗鎮,進行設施農業建設,所得收益比在本地實施項目高12%。受到這一成功經驗啟發,一些鄉鎮紛紛將位置比較偏遠的“空殼村”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安排到鎮政府所在地組織實施,取得了較好效果。

溫室大棚種蔬果讓紅旗鎮新力村農戶的腰包越來越鼓
集腋成裘,利用集群優勢實現項目優勢。為充分實現項目資金的使用效果,鳳城市委引導各鄉鎮實現組團發展,用規模優勢降低生產成本,同時增強項目方抗風險能力和“話語權”。例如,弟兄山鎮將五個村的項目落地在一個交通便利、土地平整、水電設施配套條件優越的村,與某知名品牌草莓種植公司合作建設草莓種植基地。因為形成了規模優勢,為將來加工銷售等提供了便利,村集體也將獲得更多的收益,后續各村實施村集體經濟項目都圍繞基地進行建設,最終實現“多贏”局面。
攜手共進,實現項目資源有效對接。針對村集體經濟項目在發展前期存在資源不足這一實際,鳳城市委深入發掘項目潛力,在縣域范圍內為相關項目“牽線架橋”,促進互利互惠。例如,白旗鎮木片加工項目將為四門子鎮、愛陽鎮等提供食用菌菌棒原料,通遠堡鎮生物有機肥項目產品將提供給發展農業產業化形成規模的鄉鎮,等等。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同時,通過實現各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的對接互補,降低了各方的經營成本和采購成本,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