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學剛

煎、炸、燉、煮、蒸,傳統的家庭烹飪方式讓食物幻化出“美味”口感。烹飪方式與健康是息息相關的,追求豐富口感時,也不能丟掉了營養(yǎng)和健康。
目前我國傳統的家庭烹飪方式按照加熱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水加熱型:溫度不超過100攝氏度,主要方式有燒、燜、燉、煮等,如家常豆腐、紅燒甩水、豬肉燉粉條、番茄蛋花湯、米飯、面條等。
2.蒸汽加熱型:普通蒸鍋蒸汽溫度為105~120攝氏度,如清蒸鱸魚、蛤蜊蒸蛋、饅頭、發(fā)糕等。
3.油加熱或油-金屬加熱型:油溫210攝氏度(有烹調油煙產生),主要方式有煎、炸、爆、炒等,如炸雞翅、清炒蝦仁、青椒肉絲、耗油牛肉、宮保雞丁、魚香肉絲、蒜爆魷魚卷等。
4.無需加熱型:主要指生拌或生吃類菜肴。
其中,油炸和爆炒類會產生烹調油煙,同時高溫對營養(yǎng)成分的破壞比較嚴重,且會產生致癌物質;而以水和蒸汽為傳熱媒介的烹飪方式不會產生油煙,對營養(yǎng)成分破壞很小;生吃類沒有營養(yǎng)成分破壞,只需清洗干凈。因此,像油加熱型這樣易產生油煙的烹調方式需要營養(yǎng)化改造。
健康烹飪模式主要基于對人體健康的考慮,以少油煙或無油煙為主,使烹飪過程中盡可能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同時盡可能多地保留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而油加熱或油-金屬加熱型烹飪方式易產生油煙,油煙中包含苯并芘、二苯并芘、苯丙蒽等多環(huán)芳烴在內的300多種化合物,是我國聚居區(qū)室內空氣污染特別是廚房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雖然目前尚無人體油煙接觸致癌的直接證據,但一些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烹調油煙是肺癌的可疑致病因子。研究發(fā)現,室內烹調油煙是女性肺癌的可能危險因素。國外亦有報道,從事烹調工作的人群,鼻咽癌發(fā)病率高于其他職業(yè)。
家庭烹飪中,如果可以的話,油加熱型烹飪最好用其他幾種方式替代。
此外,也可以從烹飪方式上做一些改變:
油熱即可放菜。炒菜時,等油冒煙再放菜的習慣需要調整。一般來說,待油熱(油從四周向中間翻動)即可放菜入鍋。這是因為以前的油大多是粗油,煙點在150攝氏度左右就開始冒煙,而現在的精制油要210攝氏度以上才會冒煙,因此等冒煙時,溫度已經很高了。
使用新式廚具。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一些新式廚具可以將菜、油及調料一次性放入完成烹飪,無油煙又快速,營養(yǎng)成分破壞小,也是一種健康烹飪的選擇。
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烹飪時應注意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因為燃氣燃燒時會有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產生,而且烹飪時最好先開吸油煙機或開窗,然后再開燃氣灶;烹飪結束后應先關燃氣灶,幾分鐘后再關吸油煙機或關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