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志峰

對于晨練一直有許多負面報道:如早晨空腹不宜運動,早晨血液黏稠度大易發(fā)生心腦血管意外,早晨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高對健康不利……使許多晨練者產生了動搖。早晨難道真的不能鍛煉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于健康人群來講,進行晨練是完全可以的。
其一,“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來臨之時,人們的身體經過一夜的休息,會有比較充足的精力貯備,而由于一夜未活動,身體組織還處于休息狀態(tài)。因此,適當進行展練,可以盡快喚醒身體的各種機能。
其二,利于減肥塑身。醫(yī)學專家指出人們一天中的新陳代謝模式是清晨醒來之前,新陳代謝處于最低點;醒來之后會慢慢上升,晚飯后達到頂點;之后保持一定水平,直到睡覺再開始漸漸下降。因此,晨練會讓新陳代謝提前上升,并在一天中“全盤”升高,以消耗更多的熱量。也就是說展練會讓身體一整天都保持在持續(xù)燃燒脂肪的狀態(tài)。
其三,平和心境,提高愉悅感。運動可以提高身體中內啡肽的釋放,這種物質會給身心帶來平和、愉悅。如果即將面對“難熬的一天”,一個好辦法就是“先發(fā)制人”,早展出去鍛煉,讓身體早早“沉浸”在內啡肽里,也許工作時會比原來減少許多壓力。
當然,選擇晨練還有一個關鍵點——早上有時間。目前科學界對于什么時候最適合鍛煉,也并沒有統(tǒng)一說法。其實沒有什么最佳鍛煉時間,只有最適合你的鍛煉時間。
誤區(qū)一:早上空氣缺氧,不宜鍛煉。理論上,經過了一夜黑暗,清晨六七點鐘空氣中二氧化碳最多;而下午三四點鐘,空氣中氧氣最多……但是地球并不是蔬菜大棚,也不是實驗室里的玻璃瓶,空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其實是基本恒定的。微小的濃度波動變化,對于居住在鋼筋水泥城市里的人來說,真沒多少影響。其實,每天的空氣質量波動并沒有確切的時段規(guī)律,如果要計較空氣的好壞,那應該參考一下實時的空氣質量報告,看看當時的空氣狀況到底適不適合戶外。
誤區(qū)二:沒吃早飯,不宜鍛煉。餓了一晚上,糖原和能量基本清空,確實不應進行高效運動,還有可能出現低血糖。但是這時候完全可以吃點兒東西,緩一緩,再出發(fā)去早鍛煉呀。像香蕉、面包、餅干、酸奶,這些體積小、好消化、比較軟的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
誤區(qū)三:早餐鍛煉健康風險大。如果是健康人,那就不存在太大風險。但如果是老年人或是慢性病患者,那就最好在咨詢過醫(yī)生后再決定是否進行晨練,以及選擇什么鍛煉項目。高血壓或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適合早晨起來馬上鍛煉;糖尿病患者不適合空腹鍛煉,否則容易引發(fā)低血糖。
誤區(qū)四:飯后再鍛煉,等于白練。有許多人認為空腹鍛煉時身體更傾向于燃燒脂肪,所以空腹鍛煉才能有效減脂。可事實上并非如此。空腹鍛煉時,身體確實會消耗相對更多的脂肪,但在一天中剩下的23個小時中,身體會產生“代償效應”,也就是說會讓脂肪消耗得更少一點來進行“平衡”。那么從一天的總體效應來看,鍛煉時是否空腹.對于減脂并沒有什么影響。相反,“挨著餓”做運動,可能會讓運動效果打些折扣,還有發(fā)生低血糖的風險。
慢跑。作為一種有氧運動,慢跑能讓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逐步恢復。在進行慢跑時,人們要注意的是速度。跑步速度不要過快,因為早上血液黏度相對較高,身體還沒有完全“醒來”,以不感覺到疲勞的速度慢跑,才能慢慢地喚醒身體機能,讓身體得到鍛煉。慢跑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以20~40分鐘為宜。
快步走。這個方法比較簡單,也適合所有人。一般快步走30~40分鐘為宜。快步走的時候盡量不要聽比較“刺激”的音樂,否則容易讓大腦分泌多巴胺,造成興奮過度,身體的協調性跟不上,容易發(fā)生意外。
傳統(tǒng)健身法。我國傳統(tǒng)健身方法比較講究早上活動氣血,讓氣血順利流通。如用十指梳頭,直到頭皮感覺到發(fā)熱為止;或者是雙手摩擦之后,對著面部輕輕揉搓,讓面部皮膚的血液流通加速,促進氣血正常運轉。還有一些人會在早上起床之后叩齒、挺腹、深呼吸,以排出體內“濁氣”。
其他運動方式。五禽戲、太極拳(劍)、健身操、廣播體操等不太劇烈的健身方法,也適合進行晨練。五禽戲、太極拳等建議找專業(yè)的老師學習,練對了才能讓身體健康,練錯了反而得不償失。
總之,晨練對于健康者來說是可以進行的。是否適合晨練,要因人而異。如果早晨鍛煉后一天都覺得疲勞,如果有“起床困難癥”,如果更喜歡在結束一天的學習工作后再去鍛煉,那這些人可能真的不適合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