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燕 郭小寶 楊青璽 趙昕 齊寶仝
摘 要:目的:通過不同移栽方式和移栽時間互作,探索出最佳組合模式,以促進烤煙生長發育,提高煙葉產量及品質。方法:采用大田試驗,以云煙99為材料,常規移栽為對照,設置6個移栽方式與移栽時間互作處理,研究了不同移栽方式和移栽時間對井窖內外溫濕度、烤煙根系活力、煙株干物質量、生長發育及產質量的影響。結果:與常規移栽(CK)相比,不同移栽日期和不同移栽方式組合對干物質量、植物學性狀、根系活力以及井窖內外溫度影響顯著。結論:綜合分析,4月25日+井窖式膜上移栽效果(T2)最好,能增強煙葉根系活力,促進煙株生長,增加煙株干物質量和煙葉產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烤煙;井窖式移栽;井窖內外溫度;產質量
中圖分類號 S5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4-0038-03
實施井窖式移栽技術,可解決無需進行多次剪葉培育高莖苗和大大縮短育苗時間,實現適時移栽、煙苗深栽,栽后煙株早生快發,躲過伏旱天氣,有效保障烤煙大田生長時間,使煙株處于相對穩定的水、熱、光、溫條件中,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小,不致因外界條件的大起大落導致一些基本性狀起伏不定,從而達到穩定效果。同時,覆膜煙田地膜及膜內水珠對光的反射作用,使煙株間、煙行間的反射光與散射光增加,從而改善了煙田的光照條件,提高了光合強度,使光合產物積累增加,葉片內含物充實,煙葉的易烤性增強,烤后葉色多橘黃,油分足,經濟價值高[1-5]。
當前,窖式移栽對煙葉生長發育、煙葉產質量、土壤水溫效應的影響研究仍很少,為此,本研究開展了不同移栽期與井窖式移栽方式對烤煙生長發育、煙葉產質量的促進作用及對土壤效應的影響研究,探索適合鎮安煙區最優的井窖式移栽方式和最佳移栽日期組合。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7年在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豐收村進行。該產區年平均氣溫12.2℃,降雨量750mm,無霜期210d,大田期≥10℃積溫3453.6℃,≥20℃的持續天數72d,大田期降雨量421.1mm,成熟期降雨量119.0mm。試驗田地勢平坦,前茬作物烤煙,地力中等。
1.2 供試品種及試驗設計 供試材料為當地主栽品種云煙99。試驗設置7個處理:常規移栽,5月5日移栽;膜上井窖式移栽分別在4月20日、4月25日、4月30日移栽;膜下井窖式移栽分別在4月20日、4月25日、4月30日移栽。所施肥料為煙草專用肥m(N)∶m(P)∶m(K)=1∶1.2∶1.6,用量600kg/hm2,芝麻餅肥450kg/hm2。采用隨機排列,小區面積為150m2,行株距1.1m×0.50m,各處理均重復3次。2017年2月25日播種,移栽時間按實驗設計操作。烤煙管理按照當地標準操作要求進行。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1.3.1 井窖內外溫濕度測定 4月下旬至5月初,分別選晴天、陰天對井窖內外的溫濕度環境分別進行24h監測,每2h記錄1次。
1.3.2 煙株根系活力測定 每隔7d挖取每小區煙株5株,洗凈根系,將根系從煙株基部剪下,測定根系活力。
1.3.3 植物學性狀及干物質積累測定 煙苗移栽后35d內,隔7d挖取每小區5株煙,洗凈根系,從煙株基部剪下,恒溫烘箱108℃殺青30min,70℃烘干至恒重,計算根冠比、單葉重和煙株干物質積累量。圓頂期各小區標定長勢一致煙株5株,每隔7d測定株高、莖圍、最大葉長、葉寬,葉面積系數,共測4次。
1.3.4 經濟性狀調查 分區計產,統計煙葉產量、產值、均價、中上等煙比例和上中等煙比例,每hm2煙葉產量、產值由小區產量、產值折算。
2 結果與分析
2.1 外界溫度變化對井窖內溫度的影響 由圖1可知,無論是晴天或陰天,井窖內溫度與外界溫度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壟體土壤溫度受外界溫度變化影響相對較小,其隨時間變化趨勢較為平緩。在晴天或陰天,夜間壟體土壤溫度和井窖內溫度均高于外界溫度,同時壟體土壤溫度高于井窖內溫度。綜合分析,白天(8:00—18:00)外界氣溫較高時,井窖具有降溫作用,夜間(20:00—6:00)外界氣溫降低時,井窖具有保溫作用。說明井窖能起到保溫保濕的效果,對煙苗深載、移栽成活及早生快發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2.2 不同處理對烤煙根系活力的影響 由表1可知,不同移栽方式和移栽日期組合對烤煙根系活力產生顯著影響,且4個測定日期膜上井窖式移栽和膜下井窖式移栽各自變化趨勢相同。隨烤煙移栽日期推遲,膜上井窖式移栽(T1~T3)根系活力表現出持續降低或無顯著變化,膜下井窖式移栽(T4~T6)根系活力表現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各測定時期井窖式移栽處理根系活力整體優于常規移栽(CK),且膜上井窖式移栽好于膜下井窖式移栽。烤煙移栽后7d時,T2和T3根系活力最強,CK和T6最弱,其他處理處于中間水平;移栽后14d時,T2和T3根系活力最強,CK最弱,其他處理處于中間水平;移栽后21d時,T2和T4根系活力最強,T4和CK最弱;移栽后28d時,T2、T3和T4表現最佳,T1和T6最弱。綜合分析4個測定時期可知,T2(4月25日+膜上井窖式移栽)效果最佳,T3(4月30日+膜上井窖式移栽)次之。說明井窖式移栽可提高烤煙根系活力,且膜上井窖式移栽好于膜下井窖式移栽。
2.3 不同處理對烤煙干物質量與植物學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移栽方式與移栽日期組合對烤煙團棵期干物質量和植物學性狀影響較為顯著。井窖式移栽各處理干物質量高于常規移栽,植物學性狀和常規移栽差異較小。膜上井窖式移栽(T1~T3)單株地上部分干物質量、根干物質的量、總干物質量和株高隨移栽時間推移均表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最大最大葉寬及最大單葉面積隨移栽時間推移均表現出逐漸升高的趨勢,而根冠比以T2最高,最大葉長3個移栽時期無顯著差異。膜下井窖式移栽(T4~T6)干物質的量和植物學性狀均以T4表現最好,T6次之。綜合分析,T2效果最好,T3和T4次之。可見,井窖式移栽對前期烤煙干物質累積有顯著促進作用,能促進烤煙前期早生快發。
2.4 不同處理對烤煙烤煙經濟性狀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處理間經濟性狀差異較為明顯,膜上井窖式移栽(T1~T3)整體表現好于膜下井窖式移栽(T4~T6)。均價T2、T3和T4最高,T1和T5次之,CK和T6較低。產值以T2、T3和T4最高,T1次之,CK、T1和T6最低。產量處理間差異較大,大小次序為T2、T3、T4、T1、T5、CK和T6。上等煙比例表現為T2和T3最高,CK和T6最低。與常規移栽(CK)相比,T1、T2、T3和T4各項指標均好于對照,其中T2表現最優,說明4月25日膜上井窖式移栽能提高烤煙產值產量以及上等煙比例,并減小低次煙比例。
3 討論
栽培措施是改變煙株生長發育的外在條件,科學的移栽方式是優質烤煙生產的關鍵因素之一,能夠減輕前期低溫凍害和后期高溫伏旱等對煙葉生產造成的影響,因而提前移栽成為避開大田中后期不利氣象條件的關鍵技術[6-7]。因提早移栽受到低溫和煙苗抗逆性較弱的限制,需采取適宜的移栽方式保溫保苗,以促進煙苗早生快發,為此,本試驗結果表明,與常規移栽(CK)相比,井窖式移栽能夠明顯提高烤煙地上干物質量、根干物質量及總干物質量,且井窖式膜上移栽整體上好于井窖式膜下移栽。
井窖式移栽烤煙根系活力顯著高于常規移栽,這是由于井窖式移栽孔穴微環境為煙苗提供了一個相對適宜的溫濕度,有利于煙苗還苗和生根,煙苗提早進入伸根期,這就促進了地上部葉片生長加快,莖部伸長加粗[8]。另外,井窖式膜上移栽根系活力整體上略高于膜下移栽,這可能是由于井窖式膜下移栽孔穴上方白色地膜吸收和反射一部分太陽光譜,影響煙苗葉片光的吸收利用,進而影響煙苗根系發育,但具體原因還需進一步探究。經濟性狀整體表現為膜上井窖式移栽好于膜下小苗移栽,且膜下小苗移栽上等煙比例減小,低次煙比例增加,整體以4月25日+井窖式膜上移栽、4月25日+井窖式膜上移栽和4月20日+膜下小苗上移栽3個組合處理表現較好,尤其以處理4月25日+井窖式膜上移栽組合最優。
4 結論
綜合分析可知,在本試驗條件下,4月25日井窖式膜上移栽效果最佳,4月30日膜上井窖式移栽次之,有利于烤煙生長發育,烤煙大田長勢較強、落黃明顯,并顯著提高了煙葉經濟性狀各項指標。建議生產上采用膜上井窖式移栽,并于4月25—30日進行移栽。
參考文獻
[1]王得清.烤煙膜下小苗移栽的好處及栽培技術[J].廣西煙草,1998(4):18-20.
[2]羅會斌,龍鵬臻,馬鍵,等.烤煙井窖式小苗移栽技術研究與應用[J].貴州農業科學,2012,40(08):101-107.
[3]張煒,屠乃美,王可,等.烤煙井窖式小苗移栽技術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4,28(01):107-111.
[4]李迪,張林,左學玲,等.烤煙膜下小苗的配套技術及應用效果[J].河南農業科學,1999(10):36-38.
[5]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中國煙草栽培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6]邱雪柏,高維常,陳偉,等.井窖式移栽煙田溫濕度對煙株前期生長發育的影響[J].煙草科技,2015,48(07):20-24,35.
[8]韓治建,牛瑜德,王婷.井窖式移栽對秦巴山地烤煙生長發育的影響[J].吉林農業,2014(22):22.
[7]彭耀東,胡毅翀,張正楊,等.井窖式移栽不同移栽期與苗齡對烤煙產質量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7,44(02):25-31.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