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張文軍 陳麗娜
摘 要:利用常規資料、NCEP再分析資料等,對2017年5月2—3日發生在河西走廊西部酒泉市的極端大風天氣從氣候背景、天氣形勢、影響系統和動力、熱力條件等方面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這次大風天氣是由于北方冷空氣不斷堆積,北部強大的冷高壓所致的溫度梯度、氣壓梯度及大氣極強的斜壓性和動量下傳作用造成。烏山脊不斷發展加深,而太梅爾半島冷渦中心橫槽不斷旋轉使強冷空氣南下堆積,地面高壓持續加強,鋒面東移,冷鋒后強冷平流導致極端大風天氣。
關鍵詞:極端大風;診斷分析;螺旋度
中圖分類號 P45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4-0118-03
1 資料和天氣實況
1.1 資料 采用2017年5月2—3日常規資料和NECP1°×1°再分析資料分析計算渦度、垂直螺旋度,分析大氣在垂直空間上的旋轉上升和運動特征。利用天氣學動力方法從動力、熱力條件等方面分析此次極端大風天氣過程的發生發展機制。
1.2 天氣實況 5月2—3日,河西走廊西部的肅州區、金塔、玉門和瓜州等地遭受了極端大風襲擊,瞬間極大風速出現在肅州區,瞬時風力達11級(29.5m/s),突破有歷史記錄以來的極值(1972年5月16日29.0m/s),金塔和肅州區出現了揚沙(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環流背景及演變 前期,500hpa高空圖上烏拉爾山到新地島為高壓控制,泰梅爾半島處極渦發展加強,其冷中心向烏山地區有一東北西南向橫槽,而巴湖以南到帕米爾高原有一低槽維持,受槽前西南氣流影響,新疆至河西地區整個處在暖脊控制中,天氣晴朗,升溫明顯。隨著烏山脊發展北抬,其脊前極渦加強,冷中心強度增加到-40℃,極渦和高壓脊之間氣壓梯度加大,偏北急流加強,到2日20時(圖1左)橫槽轉豎南壓,在橫槽旋轉南下過程中與巴湖槽同位相疊加,槽后強冷空氣補充,極大的增強了系統氣壓。
而700hpa高空圖,天山-貝爾加湖一線東西向等溫線密集分布,同時鋒區北側普遍西北風較大,同時酒泉與烏魯木齊溫差達7℃,表明冷平流較強。到2日20時(圖1右),鋒區南壓,冷空氣從新地島一直輸送到新疆北部堆積,等溫線密集分布,河西至新疆西部等高線與等溫線交角呈90°分布,表明此區域內大氣的斜壓性和冷平流極強,斜壓力管力效應和鋒生力管環流使冷空氣下沉并向東南擴散,加之河西西部地形“狹管效應”,使得地面大風加強。
同時,本次極端大風過程持續2d時間,究其原因在于高空烏山脊穩定發展的同時,極渦旋轉致使橫槽轉豎,槽后冷平流持續不斷的輸入,冷空氣堆積到北疆所致。從地面海平面氣壓場可知,冷高壓加強至1035hpa,并分布在新疆北部至河西西部之間,本區域區6條等壓線分布,氣壓梯度極大,因此造成了本區域的的極端大風天氣。
2.2 物理量診斷分析
2.2.1 高空冷平流 高空冷平流強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大風的強弱。此次極端大風天氣過程冷空氣來源于新地島附近的北冰洋上,伴隨橫槽的不斷生成和旋轉南下,1日20時開始,700hPa上整個河西西部和青海西部為冷平流控制,冷平流中心在青海西部,酒泉處在冷平流中心外圍。到3日08時,新的冷空氣補充南下,700hPa中心位置位于酒泉市境內,沿40°N作溫度平流的垂直剖面(圖2),得出500hPa以下均為冷平流,此時冷平流強度大值中心位于700~600hPa之間,最大強度達到-8×10-4K/s,酒泉上空基本為下沉氣流控制。在冷平流移動前方400hPa以下為上升氣流,構成了垂直環流圈,有利于地面風速加大,此時酒泉肅州區也出現極大風速歷史極值。綜合整個天氣過程冷平流的變化特征發現,冷平流與大風有較好的對應關系,冷平流強度越大,厚度約高,地面風速越大。
2.2.2 3h變壓場 冷鋒后3h變壓正負中心差值越大,則風力越強,通常大風區出現在正負中心梯度最強的地方。分析表明,3日02時,3h變壓中心位于酒泉西部,變壓中心值4hPa,此時瓜州風力加強,05時開始變壓中心和變壓梯度東移,到08時肅州區風速增加到極大。可以看出,大風過程3h變壓值的大小、位置和大風有較好的對應關系,變壓值越大,變壓梯度越大,該地風速越大。
2.2.3 動力條件分析 分別取酒泉市西區(93~97E°,39~42N°)和東區(97~101E°,39~42N°)計算渦度、散度和垂直速度的區域平均值隨高度的變化(圖3)。動力分析表明,5月2日02時大風開始時,中下層受負渦度控制,并且輻散明顯,整層表現為下沉氣流,在這時間段內,西部風速較大。而東部區域整體為上升運動,不利于大風的形成。3日08時整個東西部區域500hpa以下受負渦度控制,有利于氣流下沉,但東部區域中低空下沉氣流遠大于西部區域,動量下傳作用顯著,因此東部風速較大。
2.2.4 垂直螺旋度 垂直螺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天氣系統發展程度。垂直螺旋度為垂直速度和渦度的乘積。螺旋度為正,表明氣旋區的上升運動或者反氣旋區的下沉運動。螺旋度為負,表明氣旋區的下沉運動或反氣旋區的上升運動。大風過程中,700hpa垂直螺旋度正值區與大風區有較好的對應關系(圖4)。3日08時酒泉東部地區為極大風速中心,此時肅州區附近700hpa最大下沉速度達-3m/s,對應的垂直螺旋度最大值為400m/s,因為500hpa以下均為下沉氣流表明中低空有強的負渦度,有利于冷空氣下沉形成大風天氣,并且螺旋度中心強度越大,風速越大。
3 結論與討論
(1)本次極端大風天氣過程中烏山脊不斷發展加深,而太梅爾半島冷渦中心橫槽不斷旋轉使強冷空氣南下堆積,地面高壓持續加強,鋒面東移過程中,冷鋒后強冷平流導致極端大風天氣。
(2)冷平流與大風天氣有較好的關系,冷平流強度越強,厚度越大,持續時間越長,風速越大;3h變壓中心的移動與大風區移動方向一致,3h變壓值越大,變壓梯度越強,風速就越大。
(3)大風過程的動力條件分析表明,鋒面過境后,受地形和流場形式影響,中低空渦度均變為負值,并且伴有強烈的下沉運動,冷空氣的下沉有利于地面加壓,中低空下沉氣流越大越有利于地面氣壓梯度風的形成。同時,700hpa垂直螺旋度正值區與大風區有較好的對應關系。
參考文獻
[1]程鵬,李光林,劉抗,等.河西走廊一次區域性大風強沙塵暴天氣診斷[J].干旱氣象,2009(3).
[2]王伏村,張德玉,郝志毅,等.河西走廊一次夏季強沙塵暴的影響系統分析[J].干旱氣象,2009(3).
[3]田慶明,馬廷德,劉曉云,等.強沙塵暴過程高空溫濕風結構和大氣穩定度分析[J].干旱區研究,2008,25(5).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