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長春 梅籃予
“今年9月,大上海國際花園配套小學項目終于建成,并交付給區教育局辦學,正式成為了七寶實驗小學分校,現在學校在做最后的開學準備。”閔行區五屆人大代表李柏華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分享給了大上海國際花園小區黨員志愿者強明道和朱贏山。居民們盼望了20年的配套公辦小學終于建好交付,這個歷史遺留問題終于徹底解決了。
大上海國際花園小區公建配套小學位于七寶鎮684街坊,規劃總建筑面積6505平方米,1998年由開發商深圳金田房地產開發公司上海分公司負責建設,后因金田公司破產倒閉,在法院主持下,2004年上海銀田公司取得大上海國際花園三期的開發建設權,并負責解決一期、二期歷史遺留問題。2007年8月經協調,明確銀田公司承擔大上海國際花園配套小學建設任務,建成后無償移交給區教育局。然而該公司因資金原因,一直未啟動配套小學建設,嚴重影響該地區適齡兒童入學。
2013年,作為大上海國際花園小區的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李柏華代表特別關注這個問題。在區五屆四次人代會期間,李柏華正式提交了《關于大上海國際花園小區內有一所學校工地空閑近十年,希望盡快解決的建議》,而后又于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針對這一問題繼續提交建議。
“工地停工,這里成了一些外來人員的歇腳地,私拉亂接水電,造成了巨大安全隱患。”李柏華說。當時居委會聯合七寶鎮派出所、城管等職能部門開展多次執法清理,人員是清理了,但工地遲遲不動工,雜草叢生。看著荒涼的工地,附近居民非常痛心。
大上海國際花園小區有3500多戶住戶,居民近萬人。原本屬于小區的公建配套小學遲遲不能完工,很多居民擔心孩子無法順利入學。居民只能將孩子送往其它學校就讀,不遠處的七寶實驗小學也就成為了居民的首選,而適齡兒童入學需求的激增,也使這一地區教育資源日趨緊張。
“我當時快退休了,所以連續三年提交了建議。”李柏華說。當時居民有些著急,看到提交了代表建議,工地卻遲遲沒有動靜,為此還有居民聯名寫信,希望調整規劃改為托老場所。
李柏華了解到,2014年5月,自己提交的建議先后被列為了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督辦件、區長督辦件。區府辦召開“大上海小學建設專題會”,就收回小學項目所涉及的建設主體調整、土地收回、資金來源、前期手續辦理等事項進行了研究。當年年底,在完成小學代建工程審計確認后,區住宅建設中心與銀田公司簽訂了委托代建協議書,正式啟動該小學建設。2015年,以區府專題會議紀要的形式,明確了項目審批、資金渠道、竣工驗收、移交接管等的具體事項。
“我記得工人入場施工時,是在2016年底,那年我即將退休。”退休后,李柏華擔任了小區業委會主任,仍然一直關注著學校建設進展。當時為了配合施工,及時將信息反饋給居民,小區還發動了黨員志愿者開展廣泛宣傳工作,工地圍墻上和小區內制作了大量宣傳板,得到了居民積極配合。
2017年區人大換屆后,區六屆人大常委會也在持續關注該建議的辦理情況。在區人大、區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大上海國際花園小學建設項目列入“閔行區學校基本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并列入區政府2018年重大項目。今年8月16日,大上海國際花園配套小學項目建成并交付區教育局辦學,并命名為上海市七寶實驗小學(大上海花園校區),居民期盼已久的愿望終于實現。
如今,新落成的七寶實驗小學(大上海花園校區)里,整齊的教學樓之間種滿了青草綠植,嶄新的塑膠跑道一塵不染,鮮艷的五星紅旗隨風飄揚。教室里,中央空調、電風扇都已安裝好,教室教學設施也已布置妥當。
看著自己一直密切關注的問題終于得以圓滿解決,李柏華感到無比欣慰。“這所學校是歷史遺留問題,曲折復雜,又涉及許多部門,是在大家合力推動下,才得以成功解決。”他反復強調,自己只是履行了人大代表的應盡職責,起到了一點催化的作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