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劍漪 郭燕 張巧雨
今年9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以下簡稱市高院少年庭)、市教育委員會未成年人保護處(以下簡稱市教委未保處)、市青少年服務和權益保護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服保辦)、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市二中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在復興實驗中學主辦了一場“法治護航校園‘零欺”法治課堂暨贈書儀式,4家主辦單位負責人向學校師生代表贈送了《法治護航校園“零”欺》專題普法讀本。同時,市高院少年庭庭長包曄弘、市服保辦社工處處長吳志暉和廣中學校校長喬俊君作為特邀嘉賓,參加了《法眼看天下》特別節目《法院院長在線》的直播訪談,與主持人、聽眾和網友們就“懲治校園暴力,普法讀本價值幾何?”主題展開討論。
校園欺凌從漫畫“活”到課堂
此次的專題普法讀本編寫非常精美,漫畫人物生動活潑,對話幽默易懂,漫畫冊中專門設置了“給被欺凌者的話”“技術小貼士” “法官寄語”等溫馨提示,很多內容綜合了國內外心理學及校園欺凌行為案例的理論內容,可讀性很強。近期將有首批4000本漫畫冊逐一發放至全市各初中學校。
在贈書儀式上,市二中院法官助理王梓焱嫻熟地當起了“普法小老師”:“可憐的食草恐龍在快要找到棲息地時走進了死胡同,準備重新找路,卻在緊要關頭碰上了可怕的食肉恐龍。恐怖……絕望……這就是欺凌給受害者帶來的感受?!蓖蹊黛鸵贿叢シ烹娪啊犊铸垺菲危贿呄?20名初中預備班學生介紹校園欺凌對被害人心靈造成的影響,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著。
“校園欺凌主要包括身體欺凌、語言欺凌、社交欺凌和網絡欺凌等類型?!蓖蹊黛褪恰斗ㄖ巫o航校園“零”欺》漫畫冊的文字執筆人之一,為形象生動地說明身體欺凌的表現形式,王梓焱在課堂上自編自導了“打劫”短劇,并為同學們播放了一段警察叔叔演繹如何在遭遇欺凌時保護自身的短視頻,同學們看得津津有味,并不時爆發出笑聲。
媒體記者也受邀成為了法治課堂上的“學生”,他們與同學們一對一組隊參與“復習”搶答。當王梓焱問道“你覺得欺凌者永遠都是壞人嗎”時,4組人員紛紛舉手?!捌哿枵咭婚_始和我們都是一樣的,只是因為家庭等原因才變成這樣……如果有機會我愿意給予他們幫助……”搶答學生話音剛落,四周便響起陣陣掌聲。
6年普法織就“少年司法保護網”
市高院在全國首創“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少年司法保護網”,并與市教委在市一中院、市二中院及長寧、閔行、浦東、靜安、普陀、寶山、虹口等基層法院建立了“上海市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動基地”。2012年至2017年,上海法院共舉辦青少年法治教育宣傳活動約776次,參加人數約84403人次;市高院、市二中院、浦東法院、普陀法院編輯《悅讀法律》《法潤花季》《開心漫漫看》《少年天平》等未成年人法治宣傳刊物約83期,共計向學校發放約91.39萬冊;市一中院、市二中院、寶山法院創設“小法槌” “法潤花季” “菁菁法苑” “護航青春”微信公眾號,累計閱讀人數約87581人次;普陀法院、長寧法院、浦東法院分別開通了“校園天平”新浪微博群、“小顧法官在線”微博、“小小少年”QQ群,普法效果明顯;寶山法院、浦東法院拍攝的法治教育系列微電影《都是網游惹的禍》《沖動是魔鬼》《喚來天使的重生》則受到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喜愛。
自2012年起,市高院還與市教委、團市委等6家單位連續6年聯合開展“春天的蒲公英——小法官網上行”上海市少年模擬法庭進校園進社區網絡電視展評活動,該活動網上播放次數和投票數分別達100萬次和110萬次以上,并先后獲得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中國法學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法治保障制度創新優秀事例”,上海市綜治委2014年度上海市“創新社會治理、深化平安建設”十佳示范案例,第五屆“上海依法治理優秀案例”入圍獎等多項榮譽稱號。
此次,市高院、市教委、市服保辦及市二中院四方合作,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辦、教育部等下發的《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通過發放專題普法讀本的形式,延伸司法審判工作職能,發揮防范校園暴力行為、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社會職能。
市高院曾對全市校園暴力案件做過調研,發現校園暴力刑事案件主要集中在針對人身的暴力傷害或財產性暴力案件,加害人以年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為主,共同犯罪比例高,且加害人與被害人大多具有同班同學或者同校學生關系。
“四位一體”早預防學自保
贈書儀式結束后,包曄弘、吳志暉及喬俊君作為特邀嘉賓走進了電臺演播室。
“漫畫形式的普法讀本貼近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很好的普及方式。”喬俊君在節目中分享了他接觸校園欺凌者的故事,并指出,很多欺凌者小時候也受到家庭暴力,對學校來說,正確引導、多了解、多關心是非常重要的。
吳志暉從服務和保護青少年權益的日常工作中,總結了校園欺凌事件里存在的三大難點:發現難、界定難、處理難。他指出,以往工作中,較多強調學校的保護,其實學生的自我保護更重要,漫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提升自我保護能力,“預防很重要,懲治不是目的”。包曄弘表示,欺凌不僅涉及欺凌者、被欺凌者,還關系到旁觀者,本質上是小朋友在人際交往上出現的偏差。
在直播過程中,三位嘉賓與主持人、聽眾及網友進行了熱烈的互動,不少聽眾作為父母,對校園欺凌事件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有聽眾表示:“校園欺凌真的是一個老話題了,可是,如何保護好青少年、懲治校園暴力、實現‘零欺凌,真的是我們每個家長關心的!”三位嘉賓對于學校、家庭、學生、社會如何采取有效預防措施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對于此次推出的普法讀本,網友們紛紛留言稱,有必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節目的最后,三位嘉賓提出,實現校園“零”欺的目標,需要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四位一體”的預防體系。
吳志暉提出,從工作中接觸的案例來看,監護缺失的家庭非常容易產生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家長最大的職責是不要把孩子教育成欺凌者。而大多數學生作為旁觀者,不要沉默,關鍵時刻要勇敢地站出來,不要做冷漠的旁觀者,而要做堅定的保護者。目前,市服保辦已開通12355青少年心理咨詢和法律援助熱線電話,24小時為需要幫助的學生和家長提供咨詢服務。
在學校工作方面,喬俊君表示,學校應及時介入、及時教育,現在學校已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法律知識教育活動,希望之后能更多地與法院少年庭合作,加強對學生的普法教育。
“校園暴力案件極大影響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導致了不健全人格的形成。防控校園暴力行為、減少校園暴力現象,需要綜合治理,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今后,上海法院要不斷探索少年司法提前介入解決,包括具有校園暴力行為在內的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早期矯治機制,開展專門學校少年司法介入審查機制的可行性研究,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司法的‘四位一體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體系?!卑鼤虾氡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