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瑋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河南新鄭451100)
人口老齡化是社會發展進程中必然階段,中國近年來養老人群數量迅速增長,這使得養老建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理想的養老建筑設計必須遵循“以老為本”的適老化設計理念,在充分考慮老年人實際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室內空間設計及室外環境設計,以為老年人打造一個安全、健康、便捷、舒適的養老建筑空間,不僅要滿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保障,還要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以提高民生水平。
盡管“適老化”是近年來非常具有熱度的詞語,但是業界并未針對該詞匯做出準確、具體、詳細的定義,可以說“適老化”是社會養老問題越來越突出的背景下發展出的新詞匯。適老化設計理念僅從其字表意義,即為適應社會老年化的設計理念,而適應老年化不僅僅是簡單的無障礙設計,還要充分關注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不僅要適應老年人機能老化引起的各種功能障礙,還要適應老年人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的心理特點,因此適老化設計不僅要強調建筑設計的舒適性、無障礙性,還要強調建筑空間環境的人性化,使老年人感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具體設計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無障礙原則,這也是養老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無障礙設計才能保證老年人活動空間的便捷性與可達性,更加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針對存在行動障礙的老年人,要保證養老建筑內老年人的活動空間地面平坦,功能流線簡潔清晰,高差處設置坡道;比如針對存在視覺障礙的老年人,則要保證室內采光充足,并設置醒目標識、交通引導標識等,以提高老年人對活動空間的辨識度,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針對聽視障礙的老年人則要為其營造一個安靜、宜居的生活環境,采取措施降低生活空間內的噪聲污染,比如采用吸聲材料或者應用空間處理等。其次,要遵循安全性原則。養老建筑的設計要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加強空間的安全保護措施設計,比如衛生間、浴室地面要高度防滑,在活動空間設置安全扶手,各個房間要配置呼救系統等等,除此之外,建筑安全性還直接關系到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因此還要充分考慮門窗、家電等常用設施設備的安全性與可操作性,建筑材料也要符合國家標準,以健康環保材料為首選,保證放射性物質、污染物、噪聲排放等均不超過國家標準要求。此外,養老建筑的設計還要遵循人性化原則,基于老年人的心理特點、精神需求、生理狀況給予其充分的人文關懷,在整個養老建筑設計中融入人性化、適老化的理念,既要為老年人的人際交往提供開放性的、友好的娛樂活動空間,又要根據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設置不同性質的休閑交往空間,最大程度上緩解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衰退而產生的負性心理反應,使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充實有趣。由此可見,適老化設計是一個不斷適應老年人心理、生理變化的動態過程,其最終目的是為老年人打造一個積極的、老齡化的居住環境。
老年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均會發生退化,并且神經系統、運動系統、免疫系統也會逐漸衰退,導致老年人對環境的反應能力逐漸下降,這種變化可能是自然變化,也可能是意外發生。適老化的養老建筑設計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為特征,了解其對建筑設計的實際需求。具體而言,適老化理念下養老建筑的設計重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居住空間要保證充足日照。相比社會責任更大的年輕人而言,老年人在室內停留的時間更長,因此對自然采光的要求比較高,養老建筑冬日要保證不低于2 h的日照,將天然采光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GB/T 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標準中有明確規定,老年公寓臥室窗地比至少在1∶6以上,建議設置陽臺。陽臺是室內起居空間的延伸,也是活動能力弱的老人最理想的室外活動空間。老年人畏冷喜陽,充足的陽臺空間不僅可以促進老人與環境的交流,并且可以種植花草、曬太陽,陶冶身心。陽臺設計要合理解決室內外高差問題,便于老人輪椅出入;陽臺視線盡量通透、開敞,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預留種植空間,以便于老人親近自然,進行適當的體力勞動,促進其身心健康。
養老建筑的通行空間設計首要原則就是安全、便捷。由于老人身體機能衰退,室內外的細小高差都有可能增加老年人摔倒的危因,因此水平交通空間設計要避免地面產生高差;地面鋪裝以防滑、耐磨、防反射材料為主。如高差不可避免,則要采用1/12以內的坡面連接,并做出醒目提示。垂直交通空間可設置緩坡樓梯,并設置雙側扶手,踏面前緣設置突出高度不超過3 mm的異色防滑警示條;還需配置一部可容納擔架的電梯,以用于老年人突發疾病的緊急救護。此外,玄關、樓梯間等老人使用的通行空間都必須沿墻安裝連續的安全扶手,養老建筑的走廊凈寬至少在1.8 m以上,并設置雙側扶手。入口門廳也是老年人經常逗留的交通樞紐,因此其建筑空間形態、空間尺度、流線組織也是通行空間的設計重點。老年人在行進時需要隨時可觸碰到依賴物進行倚靠,因此門廳尺度要有合理的功能分區、清晰的流線布置,不能一味的追求開闊的空間。日本的真壽園門廳設計就極具人性化,其門廳直接連接辦公區及服務臺,便于老人與服務人員直接交流,服務臺一側還設置有小型超市,形成隨機的交流空間,使得老人感受到濃厚的社區鄰里氛圍。
廁所、浴室是老年人發生跌倒、摔傷事故的高危地,濕滑的地面增加了老年跌倒的風險,因此養老建筑的設計要以安全為前提。衛生間出入口不得有高差,不應使用內開門,首選推拉門、外開門或折疊門,注意衛生間的門要可以從外部開啟,并設置透光窗,便于對老年人實施護理。衛生間內空間布局要緊湊適中,預留輪椅可回旋的空間,合理配置洗手盆、坐便器及淋浴,不建議安裝浴盆;衛浴空間要保證老年人所使用的設備之間行動路線最優,并在坐便器、淋浴間一側墻安裝扶手。當老人生活無法自理時,則要根據老人的實際需求配置護理型公共浴室,并設置可以幫助老人洗浴的輔助設施,包括浴凳、機械浴缸等,如圖1所示。

年齡越大,人越容易產生空虛感、孤獨感,適老化的養老建筑不僅要滿足老年人的生理需求,還要針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設計不同層次的人際交往空間。如果老人身體健康,生活可以自理,養老建筑內外的公共活動空間均可作為其人際交往空間。具體設計時要通過合理手段劃分出交往空間,營造出一個適合集體的、小型的家庭空間,同時又兼顧到空間的私密性,使老年人通過交流排解內心的孤獨與空虛,為其創造良好的心理交流環境。除此之外,餐廳也可作為老年人進行人際交往的重要場所,人們圍坐餐桌前進行對話、交談,可以消除彼此之間的距離感、陌生感,因此餐桌也是老人人際交往的重要平臺。建議設計時采用小餐桌、小圍合的空間方式,以改變大空間餐廳存在的生硬、嘈雜、缺乏人情味的特性,提升就餐空間的生活化與親切感,使得老年人在更好的就餐環境中放松心情,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圖2為某養老建筑小圍合餐廳示意圖。
針對生活無法自理或活動受限的老人,其活動范圍受到一定的局限,進行人際交往空間設計時要對空間尺度、建筑材料、色彩元素等進行差異化處理,一些會產生位移的空間,比如過道、走廊,則要設置休息座椅等供老人交流休憩。除餐廳外,養老建筑內的學習室、閱覽室、健身房、功能室也是老年人之間進行交流溝通的重要場所,老年人可以在不同的功能室進行攝影、書法、美術、音樂、舞蹈等興趣愛好的學習、創作,讓不同志趣的老年人有機會發揮特長,增強其自信心,肯定自身的價值,以獲得更多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嚴峻問題,數量龐大的老年人口對舒適、安全、便捷的生活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適老化設計理念在養老建筑設計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得人心。老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由于其身體機能衰退,日常生活中行動不便,容易出現磕碰情況,所以,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設計要充分考慮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從選址、布局到空間設計均要遵循適老化的設計原則,設計出無障礙、安全、舒適的養老建筑,為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