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蘭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胡開寶
安全對于我們國家而言,意味著人權、穩定、發展、和諧;對于我們企業而言,意味著商譽、價值、效率、效益;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意味著生命、健康、幸福、福利。下面,我就安全工作談談個人的認識和理解。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工作“十二字”方針,明確了安全生產的重要地位、主體責任和實現安全生產的根本途徑。
“安全第一”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在處理保證安全與實現生產經營活動的其他各項目標的關系上,要始終把安全特別是從業人員和其他人員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實行“安全優先”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實現生產經營的其他目標,當然對于“安全第一”的方針也要有正確的理解,不是說安全投入越多越好,安全系數越高越好,更不能理解成為保證安全而將一些高危行業統統關閉,而是要在保證生產安全的同時,促進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促進企業發展,“生產必須安全,安全為了生產”與“安全第一”的提法是一致的。
“預防為主”是指把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放在安全生產工作的首位,努力做到事前防范,而不是事后補救,按照系統化、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思想,按照事故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千方百計預防事故發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雖然我們在生產活動中由于掌握的知識、業務能力、經驗責任等因素,還不能完全杜絕事故的發生,但只要思想上重視,預防措施上得當,事故是可以預防和減少的。
“綜合治理”就是標本兼治,重在治本,黨在第十六屆五中全會上,第一次把“綜合治理”充實到安全生產方針當中,2014年《安全生產法》修訂,又將這一概念明確了下來,反映了國家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視,也反映了安全生產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在采取有力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實現治標的同時,積極探索和實施治本之策,綜合運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從發展規劃、行業管理、安全投入、科技進步、教育培訓、安全立法、激勵約束、監管體制、社會監督以及追究事故責任和查處違法違紀等方面著手,解決影響制約安全生產的歷史性、深層次問題,做到從思想認識上警鐘長鳴,制度保證上嚴密有效,技術支撐上堅強有力,監督檢查上嚴格細致,事故處理上嚴肅認真。
《安全生產法》將“以人為本,堅持安全發展”確立為安全生產理念。安全發展強調“以人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為本,是在確保廣大員工群眾生命安全和健康及財產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以人為本”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
堅持安全發展,在生產中獲得安全保障,是每個員工的基本權利,也是保持企業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將廣大員工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放在首位,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各級黨組織的重要工作議事日程。企業的長遠發展規劃之中,要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實施,同步考核和同步推進。
必須以人的生命為本。人的生命最寶貴,生命安全權益是最大的權益,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以安全為基礎,是前提和保障。各類生產經營單位的持續健康發展,要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安全生產狀況持續改善、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切實保障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建設和諧企業必須解決安全生產問題。安全生產既是廣大員工關注的熱點、難點,也是建設和諧企業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只有搞好安全生產,實現安全發展,員工才能平安幸福,企業才能和諧安定。
對于我們生產經營企業來講,安全發展是實現科學、持續、有效、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證,是履行政治、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是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堅持安全發展,就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發展效益,降低發展風險,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安全發展的根本和落腳點是認真切實地貫徹好安全生產法規、制度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