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占和 任錦霞
內蒙古蘭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蘭太實業)是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重要的二級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及中國石油化工500強企業,總部位于內蒙古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多年來,蘭太實業始終遵循“鹽為基礎、橫向拓寬、縱向延伸、科學發展”的經營思路,不斷推進管理變革和技術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多元化發展步伐,持續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集制鹽、鹽化工、生物制藥、礦產資源開發為一體,橫跨內蒙古、青海、江西等三省(區)六地的大型上市企業集團。現擁有國內技術領先的130萬噸/年純堿生產線;機械化程度較高的300萬噸/年成品鹽生產線(含青海柯柯鹽湖);世界產能最大的6.5萬噸/年金屬鈉生產線;1.2萬噸/年高品質液態鈉生產線;我國唯一的并被列入國家863計劃項目的核級鈉生產線;全國單套產能最大氯酸鈉生產線;年產1萬噸的三氯異氰尿酸鈉生產線;國內最大的規模化生物鹽藻養殖基地。

由蘭太實業控股的中鹽青海昆侖堿業公司100萬噸/年純堿裝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該裝置原設計生產能為100萬噸/年純堿,近年來,隨著生產的逐步穩定,增產降耗成為公司當前面臨的主要任務。為發揮最大產能,需要進行填平補齊。考慮到當前純堿市場持續提升和未來殘酷的市場競爭,經濟形勢不明朗,企業發展壓力大,項目原設計的預留優勢仍有釋放空間和公司三年滾動發展規劃以及長遠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以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釋放產能至150萬噸/年,以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實際狀況,公司2017年組織實施的“吸氨工序節能升級技術改造項目”“高效大型壓縮機節能減排項目”“產品多元化技術改造項目”“產業提質增效及節能環保技術改造項目”成為蘭太實業全面落實“十三五”期間三年滾動發展規劃的重要體現,是扎實推進“提質增效、結構調整”兩場攻堅戰的關鍵環節,系列技改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提升蘭太公司純堿產能規模,為上市、存續企業的互動雙贏搭建橋梁,為公司應對嚴峻的市場挑戰,做大做強基礎化工產業,促進科學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必將為蘭太實業打造中國西部一流的循環經濟鹽化工基地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符合中鹽集團有限公司總體發展戰略,經濟效益十分顯著。項目建成后,純堿產量提升至150萬噸,則單位制造成本為730.34元/噸,比產量110萬噸單位制造成本719.53元/噸增加10.81元/噸;項目從市場競爭、從企業本身經濟效益上,可以為企業帶來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項目工程符合環境保護、節能、消防、勞動保護和安全衛生等有關法規;項目實施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且公用工程、輔助及生活設施均可利用現有設施。技術改造項目完成后,采用國內及國際先進的、節能的工藝技術,能耗位于國內乃至國際先進水平,成本進一步下降;從原料供應方面,由于本裝置綜合地利用了西部原料資源,價格較低;在管理、能耗、原材料價格等綜合因素下,項目在同行業中優勢顯著,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根據企業實際狀況及公司長遠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情況,結合企業三年滾動規劃發展實際情況,逐年計劃進行專項項目實施安排。三年滾動發展規劃《產業提質增效及節能環保“填平補齊”技術改造項目》主要內容為:“吸氨工序節能升級技術改造項目”(2017年度)項目總投資3056萬元,其中建設投資2067萬元,建設期利息226萬元,鋪底流動資金63萬元。“高效大型壓縮機節能減排項目”(2017年度)項目總投資1278.37萬元,其中建設投資1207.41萬元,建設期利息47.34萬元,鋪底流動資金23.62萬元。“產品多元化技術改造項目”(2017年度)項目總投資1239.45萬元,其中建設投資1168.49萬元,建設期利息47.34萬元,鋪底流動資金23.62萬元。“產業提質增效及節能環保技術改造項目”(2017-2018年度)項目總投資資金9845萬元,其中建設投資9365萬元,建設期利息449萬元,鋪底流動資金31萬元。中鹽青海昆侖堿業有限公司廢液排放場攔壩改造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
根據國家產業相關政策及國內同行和自治區內企業發展現狀,蘭太實業進一步加快產業調整,以國資委推行經濟增加值考核為契機,狠抓資產運行效率,提高資產質量。通過培育高效資產、改善低效資產、消除無效資產,實現以最少的資產實現最大的效益。按照“橫向發展,擴大規模經濟;縱向發展,實現產業鏈整合;跨行業發展,實施多元化經營”的發展規劃,通過實施青海大型純堿項目“走出去”樣板工程,進一步完善與民營企業合資合作機制,有力支持西部開發、帶動地方經濟。始終堅持把安全環保放在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位置,對此,蘭太實業有著深刻的認識。“在生態文明時代,綠色競爭力才是決勝于未來的競爭優勢。通過努力,使蘭太實業成長為廣受尊敬、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節約型企業。”結合企業實際,確定下步發展思路:發展求質、變革求新、開放求進,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必須改變增長方式,只有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協調,走循環經濟之路,最大限度地利用物資和能源,提高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才能保持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只有在戰略上確立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理念,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持久的市場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企業加速轉型發展的‘引擎’和‘催化劑’”“創新就是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創新既是能力,更是思想”“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創新是企業不斷發展的源頭活水,力量之本”這些創新觀,為蘭太實業的科技創新發展之路注入了思想和文化動力。企業無論身處傳統產業還是角逐新興產業,都應不斷強化企業技術研發實力、充實企業技術更新儲備,依靠技術創新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通過技術創新增強成長發展的基因。蘭太實業的目標是:自主創新,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重點跨越,以產品低成本和差異化為重點。支撐發展,以機制創新、隊伍建設為支撐。引領未來,以高端產品、核心技術研發為引領。
蘭太實業自2001年引進美國杜邦公司先進的制鈉技術,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鈉基地,擁有世界產能最大的金屬鈉、國內唯一的核級高純鈉生產線。金屬鈉生產規模為6.5萬噸/年,成為國內金屬鈉生產龍頭企業。隨著未來發展中核電、鈉硫電池等新興領域對金屬鈉需求的不斷增加,金屬鈉市場前景看好。金屬鈉市場產能降低,需求增加,推動產能提升是客觀的市場趨勢。搶抓市場機遇,增加市場占有率是企業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選擇。作為金屬鈉生產龍頭企業,不僅在產能上要世界領先,還要在技術上不斷超越,為進一步提升技術、降低成本、擴大國際市場奠定基礎。2017年蘭太實業組織實施了“年產1.2萬噸高品質液態金屬鈉的研究與開發項目”(項目總投資2941.76萬元)、“年產2萬噸高品質金屬鈉產業化及副產3.1萬噸液氯綜合利用項目”(項目總投資20661.11萬元)、“液態鈉罐式集裝箱技改項目”(總投資3448.5萬元)、“金屬鈉產品包裝系統自動化的研究與應用項目”(總投資359.74萬元)、“氯化異氰尿酸廢水回收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1736.48萬元)、“熱動力廠2*75T/H鍋爐煙氣超凈排放持續升級改造項目”(總投資1846.27萬元)、“金屬鈉廠汽化站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650萬元)、“加工分廠攪洗脫水組廠房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780萬元)、“多品鹽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950萬元)、“年產1萬噸三氯異氰尿酸提質增效產業升級及1.5萬噸氰尿酸環保節能循環利用技術改造項目”(項目總投資6798.79萬元),項目的實施具有:
生產成本低廉優勢。金屬鈉電耗是生產成本構成的主要指標,蘭太公司金屬鈉生產電效已達90%,生產工藝裝置電效已超過杜邦技術,成為國內電效最高水平,而與蘭太公司具有競爭力的河南洛陽萬基、山東默銳化學金屬鈉生產的電效為80%―84%,蘭太公司金屬鈉生產成本低廉較同行具有明顯優勢。
產品差異化優勢明顯。蘭太公司金屬鈉產品規格較多,除固態金屬鈉外,還能夠生產多種規格的異形鈉,以及常規液鈉和鈣含量在200ppm以下的高品質液態鈉,并能提供配套的液態鈉使用技術和服務支持,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同時蘭太公司擁有安全高效的運輸儲存條件,相比同行更具產品的差異化優勢。
自主創新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年產1.2萬噸高品質液態鈉的研究與開發項目”“年產2萬噸高品質金屬鈉產業化及副產3.1萬噸液氯綜合利用項目”“年產1萬噸三氯異氰尿酸提質增效產業升級及1.5萬噸氰尿酸環保節能循環利用技術改造項目”整合現有制鈉生產技術,進行規模化生產高品質液態鈉,是順應市場需求和占領國際高端客戶的必然要求。
采用先進的物理沉降和化學反應相結合的分離技術,去除液態金屬鈉中的鈣離子,提高產品質量。通過高品質液態鈉產量化生產,進一步鞏固世界產能最大、技術領先的龍頭地位。通過項目自主研發、實施與運行,產品質量由不穩定到穩定控制,達到國內外高端客戶的需求,填補了高品質液態鈉批量生產的技術空白,對公司增加產品多樣性、提高金屬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技術創新及改造,目前已經形成了擁有自主研發的成套高品質金屬鈉生產工藝知識產權,各項主要控制指標都已超過杜邦公司引進技術水平。隨著金屬鈉下游企業生產工藝的不斷優化,為降低生產成本,并進一步提高生產、儲存環節的安全保證,固態鈉變液態鈉的使用趨勢也非常明顯。自主研發技術創新改造項目以精制鹽為主要原料生產金屬鈉,并副產液氯配套建設“年產1萬噸三氯異氰尿酸提質增效產業升級及1.5萬噸氰尿酸環保節能循環利用技術改造項目”,建設地交通運輸方便,供水供電有保障,延長了當地的鹽堿化工的產業鏈,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