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經濟社會持久繁榮的不竭動力。近年來,公司認真落實國家、各級政府和中鹽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工作要求,緊緊圍繞公司戰略發展目標和產業轉型升級需要,堅持以科學技術管理為重點,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為目標,號召全體科技人員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圍繞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集約生產,開展了一系列關鍵技術攻關和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在鹽湖資源利用、危廢達標排放處理、節能改造、新產品研發、新技術應用、自主知識產權申報和保護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企業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了公司的技術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1.自主創新體系逐步完善。公司始終堅持科技興企方略,堅持向科技進步和技術革新要效益,先后成立了“科技委員會”“科學技術協會”等科技組織,創刊了《蘭太科技》專業技術刊物,制定了《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辦法》并與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共同設立了“吉蘭泰鹽湖博士工作站”與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科技大學共同成立“自治區鹽湖與鹽化工產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成功搭建了“自治區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化基地”“自治區鹽化工企業研究開發中心”“自治區鹽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治區鈉鹽化工企業重點實驗室”“自治區企業技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形成了以科技委員會為主導,以院士專家工作站為支撐,以技術平臺為依托,生產技術部門、基層單位和創新項目研發團隊為自主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的技術創新研發體系,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升。
2.創新體制機制逐步健全。為更好的發揮科技創新作用,公司已將科技創新成效納入經濟效益提升激勵范疇,建立了主要領導主抓科技創新機制。加強科技規劃,以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短期三年滾動發展規劃為載體,分階段制定科技創新發展計劃,儲備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強、科技含量高的創新項目。在科技需求挖掘、項目審核、研發團隊組成、研發過程管控、技術成果評價、項目驗收等關鍵環節的制度建設上不斷完善,通過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實施不同層次的科技進步獎評審和專利申報獎勵等活動,極大的激發了廣大科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兩年來,公司科技投入持續增加,已超過1億元,同時通過爭取國家各項政策的資金支持,為公司扎實開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保障,先后實施了自治區級、盟級、中國鹽業集團有限公司級和公司內部重大科技發展共計55項技術改造和創新成果運用項目,解決了一批制約企業發展的技術難題。
——基礎鹽產業方面,大膽嘗試,改造商砼設備用于鹽礦采掘,由船采—汽運工藝代替了船采—船運開采工藝;通過引進濕地挖掘機疏松原生鹽礦、實施采鹽船增加脫硝裝置技術改造以及再生鹽開采技術和關鍵設備—履帶采鹽機的運用,不僅降低了湖鹽開采成本,而且延長了吉蘭泰鹽湖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壽命;同時,公司還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內蒙古干旱荒漠區沙化土地治理與沙產業技術研發與示范”課題,實施了《吉蘭泰鹽湖沙害綜合治理技術試驗研究》的工作,開拓了鹽業和沙產業協調發展之路。另外,先后與內蒙古農業大學、國際竹藤網絡中心、內蒙古第八地勘院、內蒙古地質環境監測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進行了《吉蘭泰鹽湖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干旱區資源開發過程中沙害防治技術示范》《可降解纖維土工沙障技術的引進及利用》《工礦廢棄地植被恢復技術研究專題》等課題項目的研究,在鹽湖形成了一條石鹽貧礦資源溶采塌陷區和天然植被恢復帶的保護線,建立吉蘭泰鹽湖鹵水動態長期監測網,啟動了鹽湖補水與沙害治理一體化工程。
——精細化工產業方面,以節能減排及循環再利用為目標,大力攻關氯酸鈉含鉻鹽泥處理技術,《一種氯酸鈉生產及母液處理系統》被授予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含鉻鹽泥產生量有較大幅度的降低。在“年產1.2萬噸高品質液態鈉生產線的研究及應用”科技發展項目中,成功開發了“液態金屬鈉高效提純技術”“遠距離輸送技術”“自動充裝技術”等多項專有技術,創新設計了大容量除鈣反應器,建成了目前世界最長的液態鈉安全輸送管道,使液態金屬鈉產品實現了全程自動充裝的智能化系統,該套裝置填補了國內大流量、遠距離輸送液態鈉以及高品質液態鈉批量生產的技術空白,為公司擴大國際市場,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不僅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而且在直流電耗、電效、鹽耗方面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萬噸高品質金屬鈉產業化項目”開發了“金屬鈉氯氣凈化工藝技術創新與應用”“鹽干燥系統工藝技術優化”“精鈉儲罐自動抽鈉技術研究與應用”等多項技術,在直流電耗、電效、鹽耗方面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金屬鈉生產線。目前,公司金屬鈉年產能已達到6.5萬噸,再一次突破新的高度,為公司繼續引領世界制鈉行業奠定了堅實基礎。與北京401研究院合作研發的國家863項目核級高純鈉生產技術項目,已完全掌握核極鈉的關鍵生產技術,同時為滿足中國原子能快堆所“福建霞浦60萬千瓦示范快堆項目”建設需要,已在研發攻關單套年產能1000噸核級金屬鈉生產裝置關鍵技術。同時大容量的金屬鈉罐式集裝箱的研發成功,不僅滿足了危化品道路運輸的條件,而且降低運輸成本,減少了環境污染,目前正針對不同的金屬鈉終端用戶,研發其適用的液態鈉裝卸裝置和罐體加熱系統。
——基礎化工產業純堿板塊,以技術管理創新為支撐,在現有裝置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純堿產能提升和技術改造力度,其中,在蒸氨塔氣液分離技術改進中,創新性使用雙層旋流板分離器,使分離效率達到99%。蒸氨廢液閃發氣余熱回收技術的成功突破,使蒸氨廢液中的熱量實現二次再利用,年節約蒸汽總量為75600噸。通過對低鹽優質重灰生產線堿篩技術的改造,使優質重灰班產突破1000噸以上,效果顯著。通過以上提質增效、節能環保改造技術項目的實施,使純堿產能已由年設計產能100萬噸增至130多萬噸,純堿單月產量首次突破12萬噸大關,質量、成本指標均居行業領先水平,成為氨堿法純堿生產技術經濟指標對標先進企業,經濟效益達到了建企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生物醫藥板塊,不斷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充分利用公司特有的國藥品種和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先后投入研發費用1300多萬元,開展了近20多項研發項目,新技術、新設備的使用使得整體生產效果大幅提升。其中,國內最先進的DCS(全自動化)提取設備運用,成為國內最先使用全自動化中藥提取的先進設備,整個提取生產過程數據控制,減少人為干涉,最大程度保證中藥提取質量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為中藥提取生產開辟了數控新模式。蓯蓉益腎顆粒全自動包裝線和軟膠丸生產設備的使用,減省包裝人員17名,產能由原來每班11.22萬袋提高到現在的15.8萬袋。通過對軟膠囊生產線實施技術改造,產能由15千克/次提高到現在的50千克/次,生產時間大幅縮短,生產效率明顯提升,較好的保證了產品質量。目前,蘭太藥業公司已連續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蓯蓉益腎顆粒再次被列為國家二級中藥保護品種。
兩年來,公司科技委員會圍繞企業戰略發展導向,服務企業主營核心業務,先后在高品質液態鈉關鍵技術、液態鈉規模化灌裝生產技術平臺建設、金屬鈉電解槽自動下鹽和自動化包裝、鹽湖采掘工藝持續改造、純堿產能規模提升技術改造、生物醫藥等關鍵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先后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純堿工業協會、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等上級單位的科學技術獎項目23項。自治區和盟級登記科技成果30項。注冊商標84項(其中自治區著名商標2項)。公開發表科技論文141篇。公司技術創新項目“氯酸鈉結晶器自動控制穩定系統”被授予第十九屆中國專利優秀獎,在中鹽成員企業第一次獲此殊榮;“利用鹽湖尾礦生產液體鹽項目的開發與應用”等五個項目分別獲得自治區政府及行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青海昆侖堿業“純堿廠三灰工序含堿溶液平衡技術改造”獲中國純堿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鹽藻類新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百藻堂牌著名商標分別獲得自治區資金獎勵。蓯蓉益腎顆粒、天然胡蘿卜素膠丸、維蜂鹽藻軟膠囊分別獲得內蒙古兩級政府科技進步獎。其中,維蜂鹽藻軟膠囊還榮獲“中國保健品最具影響力十大品牌”榮譽稱號。同時,作為國內行業先進企業和第一起草人,公司積極參與和主導國家標準的制定,先后修訂完成了《工業金屬鈉》《工業氯酸鈉》兩個國家級標準,標桿示范、行業引領作用突顯。另外,公司加強與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合作,持續推動高純鈉產業優化升級,并榮獲快堆產業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鳳凰獎”。兩年來,公司以領先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成為“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內蒙古自治區鹽化工高新技術特色工業產業化基地”。
兩年來,公司專利申報數量再創歷史新高,知識產權工作成效顯著。截止目前,公司累計完成申請專利51項,擁有有效專利30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專利申請數量較2015年之前增長近3倍,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其中,公司“新型鑄鈉成型設備”“金屬鈉電解槽煙塵罩”“新型導熱油儲罐”“鈉煙吸收系統”等30項專利成功獲得國家專利局頒發的專利授權證書。蘭太鈉業公司科技創新團隊榮獲第七屆“中國技術市場金橋獎”;同時,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建設工作,被阿拉善盟科技局推薦為本地區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推行試點單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貫標工作于2017年正式啟動,成為阿拉善盟地區首家開啟貫標工作的企業。
兩年來,公司組織申報“內蒙古自治區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中央預算內投資備選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發展計劃項目”“阿拉善盟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報送中央企業“十三五”科技創新重大項目和工程、“內蒙古財政廳科技創新引導獎勵資金項目”等科技類專項資金項目11項,獲得專項補助資金1625萬元,為公司科技創新項目及技術攻關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重視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是科技興企的根本所在。公司每年對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取得的專利、科技進步項目和QC成果進行獎勵,通過科技大會評選和表彰科技進步獎項目、專利獎項目、優秀科技發展項目、科技創新團隊、優秀科技工作者、優秀科技論文。同時,發揮公司技術研發平臺和創新工作室的聚集效應,提高培訓質量,拓寬交流渠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強化創新人才隊伍建設。
回顧公司的科技創新工作,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推進科技創新,必須堅持需求和問題導向,緊緊圍繞企業主營核心業務和戰略發展布局,強化科研與生產經營的結合,著力突破重大、關鍵和“瓶頸”技術,為提高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必須堅持集中優勢力量,加強總體設計,加快新技術研發,新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必須堅持開放創新,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充分利用國內外優質科技創新資源,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必須堅持人才為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充分激發各類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推動公司永續發展的戰略選擇和現實要求,是公司建設優化化工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目前,公司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我們將積極順應世界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新潮流,搶抓新機遇,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實施科技興企、人才強企戰略,努力走出一條創新驅動、引進集成、示范推廣、跨越發展的新路子,使科技創新更好地引領企業發展,力爭在實施公司發展戰略轉型升級進程中實現新的跨越,在中國鹽業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面提升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為把蘭太實業建設成為優秀的化工企業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