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心中,黃埔軍校是一個異乎尋常的存在。從1924年建校,這所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筆的軍校,其影響力已綿延九十余載。
創建之初,承載著中國人心向統一之強國夢想的黃埔軍校成為國人心中革命與力量的象征,從這里走出的黃埔軍人也成為國人敬仰的少年英雄。
九十余年過去了,黃埔軍校的名依然響當當,對世人的影響依然有力、深沉而綿長!從那里走出的人,不論是已血灑疆場、生命永遠定格在犧牲瞬間的先烈;還是經歷了戰火洗禮,已是垂暮老者的黃埔老兵,“親愛精誠、以血灑花”永遠是黃埔軍人不變的精氣神。
作為歷史的見證者、黃埔軍校的親歷者,我們有幸請到六位黃埔老兵講述他們不尋常的人生經歷。
百歲老人徐逸容,黃埔17期,抗日戰爭期間做戰地通訊工作,中國遠征軍的一員,經歷過收復仰光、龍陵之戰、進攻松山等戰斗,直到抗戰勝利……
應邦銘,黃埔(第七分校)16期,為了實現從軍報國的志愿,與同學輾轉萬里,歷盡千難萬險,歷時一年有余,方抵達校區……
徐式昌,黃埔16期,三分校步科,抗日戰爭期間在敵占區破壞日偽的倉庫、交通、通訊,襲擊敵人的部隊……
張一鳴,黃埔(第七分校)18期,抗日戰爭中的炮兵排長,訓練過新兵、運輸過物資,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立過戰功……
胡景濂,黃埔14期,后報考飛行軍事學校成為飛行員,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飛行教員……
吳兆寧,黃埔23期,起義后參加解放軍,修筑成渝鐵路,抗美援朝戰爭中赴朝參戰……
六位同屬浙江籍卻并不相識的黃埔老人的人生軌跡,因為黃埔軍校、因為共同的家國情懷而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