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明
6月
上海發布實施55條措施努力為臺企臺胞提供“同等待遇”
作為大陸吸引臺資和聚集臺胞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1日發布并實施55條措施,著眼解決臺企臺胞“最憂”“最盼”的問題,著力為其在滬發展提供“同等待遇”。
第十屆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行,汪洋出席并致辭
第十屆海峽論壇6日在廈門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汪洋指出,只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一定能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福建推出促進閩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66條措施
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6日在廈門舉行的第十屆海峽論壇大會上宣布,福建推出《福建省貫徹〈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意見》,包含擴大閩臺經貿合作、支持臺胞在閩實習就業創業、深化閩臺文化交流、方便臺胞在閩安居樂業等四個方面共66條措施。
汪洋在廈門調研時強調:加快政策落地生效,促進兩岸交流合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廈門出席第十屆海峽論壇期間,就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情況進行調研。他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持續擴大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讓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與大陸同胞享有同等待遇,不斷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
臺灣抗戰老兵后代在渝探訪先輩足跡
第七屆“尋找抗日足跡,共謀和平發展”交流活動7日下午在重慶舉行了座談會。來自臺灣的71名抗戰老兵后代代表齊聚山城,追憶父輩抗戰歲月,共謀兩岸和平發展。
臺灣水果價格暴跌農民叫苦不迭,輿論批當局致兩岸關系不佳是要因
今年臺灣不少水果豐產,卻出現價格暴跌,讓農民叫苦不迭,直言“血本無歸”。島內輿論和有關人士分析認為,當局對大陸政策倒退導致兩岸關系不佳,以往紓解臺灣水果豐產滯銷的大陸銷售渠道因而受到不小影響。
臺灣業界積極評價大陸惠臺措施
由中華兩岸文化經貿交流協會與中華工商業聯合總會、臺灣標竿企業促進會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兩岸經濟論壇11日在臺北舉行。與會代表就兩岸經貿往來中的熱點議題廣泛交流,對大陸最新惠臺措施表示肯定,并期許兩岸深化經濟合作、共創雙贏。
外交部回應“美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新址落成: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針對“美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舉行新址落成儀式,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2日表示,中方對有關報道表示嚴重關切,并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上海發布三項對臺法律服務開放舉措
上海市司法局日前發布了《關于開展臺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在本市設立代表處試點工作的實施辦法(試行)》等三個規范性文件。自今年8月1日起,凡符合條件的臺灣地區執業律師可按照規定受聘于上海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符合條件的臺灣地區律師事務所可按照規定在上海設立代表處、與上海律師事務所開展聯營。
國臺辦:堅決反對美國與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接觸
針對美方派官員出席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新館落成儀式,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3日應詢表示,外交部已向美方提出了嚴正交涉。我們堅決反對美國與臺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接觸。
被控涉“共諜案”遭起訴,新黨王炳忠質疑檢方羅織罪名
臺北地檢署13日指控新黨成員王炳忠等人涉“共諜案”,涉嫌幫大陸在臺發展組織,依島內安全相關法規起訴王炳忠等4人。王炳忠回應表示,檢方是用“拼圖”的方法羅織罪證與罪名,希望通過公開審判,讓社會大眾評斷。
調查顯示:臺灣民眾和企業對經濟信心持續下滑
臺灣國泰金控與臺灣大學20日在臺北聯合發布經濟形勢展望,預計今年二季度臺灣經濟環比增長僅有0.19%,延續前一季度的弱勢。調查顯示,民眾對島內經濟信心持續下滑,消費意愿也隨之走低。
福建邊防破獲一起涉臺制造走私毒品案,繳獲毒品345公斤
福建省公安邊防總隊25日通報稱,該總隊破獲一起特大制造、走私毒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臺灣居民5名,繳獲毒品氯胺酮(俗稱“K粉”)345公斤,并搗毀一處制毒工廠,斬斷了一條涉臺毒品制造、走私通道。
國臺辦:警告“臺獨”勢力不要玩火自焚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7日應詢表示,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勢力以任何方式,包括以所謂“立法修法”的方式進行“臺獨”分裂活動,或者為“臺獨”分裂活動打開方便之門。“臺獨”是一條走不通的邪路,損害的是臺灣同胞的利益,我們警告“臺獨”勢力不要玩火自焚。
外交部:一個中國原則不容談判和磋商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29日在回答有關提問時說,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不容談判和磋商。
7月
福建檢察機關出臺意見加強臺胞臺企司法保護
福建省人民檢察院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涉臺檢察工作依法保障臺胞臺企合法權益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全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福建對臺先行先試政策優勢與檢察職能作用,改進辦案方式方法,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切實保障臺胞臺企合法權益。
《遠見》雜志發布2018年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
臺灣《遠見》雜志2日發布“臺灣最佳大學排行榜”,綜合類大學由臺灣大學守住島內第一學府之名,新竹清華大學攻上榜眼,臺南成功大學位列第三。
汪洋會見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訪問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3日下午在北京會見了蔡衍明董事長率領的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訪問團一行。
汪洋會見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3日下午在北京會見了饒穎奇率領的臺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一行。
天津出臺52項措施深化津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
中國北方第一大港口城市天津4日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津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將促進臺資企業在天津更好更快發展,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天津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臺灣上半年CPI同比上漲1.60%
臺灣當局統計部門5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臺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1.60%,其中商品類上漲2.65%,服務類上漲0.95%,批發物價指數(WPI)同比上漲2.37%。
兩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會開幕
由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共同主辦的兩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會5日在北京開幕,來自兩岸的青年機構負責人、優秀青年代表和高校師生代表等共4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
臺核電廠燃料棒運美,輿論批當局“去核電”加劇能源緊張
臺灣電力公司5日將核四廠首批160束燃料棒啟運美國尋找買家。此舉徹底宣判核四廠“死刑”,是民進黨當局實施“非核家園”政策的重要一步。島內輿論批評當局耗費民脂民膏、加劇臺灣能源緊張。
5歲啦!大熊貓“圓仔”臺北慶生
6日,臺北動物園為大陸贈臺大熊貓“團團”“圓圓”的孩子“圓仔”慶祝5周歲生日,吸引了眾多臺灣民眾前來“共襄盛舉”。
浙江出臺76條惠臺實施意見
8日舉辦的首屆海峽兩岸青年發展論壇上,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宣布浙江制定出臺76條惠臺實施意見,正式發布《浙江省貫徹<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實施意見》。
福建發布促進閩臺文化交流合作17條措施
9日,福建省文化廳公布促進閩臺文化交流合作的17條措施。
江蘇昆山打造兩岸深度融合發展示范區
昆山市《推進昆臺融合發展三年提升工程實施方案(2018-2020年)》出臺,昆山將用3年時間,進一步鞏固提升對臺合作優勢,在更高質量上推動昆臺全面融合發展。
2018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在北京開營
2018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10日晚在北京開營,近千名來自臺灣及海外的臺胞青年齊聚北京,共同拉開本屆夏令營活動的帷幕。
上海臺企再獲金融機構信貸支持
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10日與上海銀行簽署新一輪《支持臺資企業發展金融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上海銀行將在今后兩年內為上海地區臺資企業提供總額不低于300億元的本外幣綜合授信支持。
湖北發布“惠臺62條”促臺胞享受同等待遇
為進一步推進國家“31條惠及臺胞措施”在湖北實施落地,“湖北省惠臺62條”向社會正式公布實施。湖北省臺辦有關負責人11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對這些政策予以解讀。
習近平會見連戰一行
13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參訪團時強調,大道之行、人心所向,勢不可擋。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汪洋會見連戰一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13日下午在京會見了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參訪團。
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故宮臺灣化”言論遭批駁
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院長陳其南剛上任即拋出“故宮臺灣化”言論,引發臺灣社會輿論質疑這是“去中國化”的政治宣言,一旦成真,將迎來“故宮不故宮”的難堪局面。
杭州出臺60條惠臺新政
杭州市出臺60條惠臺新政,明確為臺灣同胞在杭投資、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本市居民同等待遇。在杭生活3個月以上的臺胞可辦理杭州市民卡,同等享受各項服務待遇。
深圳落實惠臺措施,99項政策同等適用臺胞
深圳市24日發布“深圳貫徹‘31條惠及臺胞措施政策匯編”。內容涉及18個類別共99項,基本涵蓋臺胞在深圳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的各項同等待遇政策措施。
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刪除國防授權法草案中涉華消極內容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5日表示,中方對美國方面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草案有關涉華條款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敦促美方立即刪除有關消極內容。
外交部回應一些外國航空公司更改對臺標識:對整改舉動給予肯定
針對一些外國航空公司在其網站上更改對臺灣的標識一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相關提問時表示,中方注意到圍繞此事取得的一些積極進展,對有關外國航空公司采取的整改舉動給予肯定。
江蘇淮安出臺58條惠臺政策
為貫徹落實《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淮安市出臺了《關于促進淮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施辦法》,共58條。
廣東發布“粵臺48條”為臺商臺胞提供本地同等待遇
廣東省落實國家《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關于促進粵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日公布實施。
臺灣社會輿論不滿民進黨當局延后金廈引水工程通水典禮
金廈引水工程通水典禮原定于8月5日在金門舉行,但日前民進黨當局卻以“氣氛不宜”為由,要求典禮延后舉行,引發當地民眾和臺灣社會輿論的強烈不滿與批評,有評論稱“古有掩耳盜鈴,今有掩面引水”。
廣州每年將為臺灣大學生提供超1200個就業崗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廣州市30日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穗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將每年為臺灣大學生提供不少于1200個就業崗位和300個實習崗位,同時給予來穗臺灣大學生畢業后每人每月不低于1500元人民幣的見習補貼,支持臺灣專業人才申領廣州市人才綠卡。
調查顯示近半數西進臺灣人滿意在大陸生活和工作
“我該不該去大陸?”——對于新一波臺灣人才西進大陸,臺灣《遠見》雜志7月31日發布的調查結果給出了建議。調查顯示,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相同職級的薪酬平均是臺灣的1.72倍,近半數在大陸就業的臺灣人滿意在大陸的生活,愿意繼續留在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