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霞
愛黨星、學習星、服務星、實干星、創新星、勤廉星……每個工作日的早上,七臺河市第十小學黨員教師劉寶蓮走進教學樓時,都要經過這條被師生稱為“星光大道”的走廊。走廊兩側掛滿了由家長、學生和學校三方評出來的“明星”黨員照片,讓每一個經過這里的人都仿佛置身于鮮花和掌聲之中,激勵自己成為下一個“明星”。
這只是第十小學黨總支開展“星光耀十小”黨建活動的一個縮影。組織有溫度的活動,凝聚黨員的信心,激發教師的干勁,正是該校黨總支在創建黨建品牌活動中展現的新氣象。
2016年以來,第十小學黨總支以創建“五星級黨組織”為目標,以“星光耀十小”活動為載體,通過星光耀崗位、星光耀課堂、星光耀社區、星光耀校園四大板塊,精心策劃了一系列黨建品牌活動,帶動黨員教師創先爭優。
與此同時,該校黨總支還制定了《星級黨員考核細則》,將評星標準細化落實。比如,“服務星”的考核標準是“每學期帶頭轉化一名差距較大的潛能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與家長建立起朋友式關系……”對于被評定為六星級的黨員,則由黨總支推薦為優秀黨員和優秀教師人選。
在“星光耀十小”活動激勵下,第十小學黨總支所屬三個黨支部的54名黨員,紛紛喊出自己所在黨支部的口號:“勤耕不輟,默默耕耘”“對每一名學生都公平公正”“用心去溫暖每一個孩子”……
“汗水浸透衣襟,是您日常工作的常態”“您對所有學生都是‘落伍了等一等,掉隊了拉一拉”“您的課堂上,學生們忙而不亂、活而有序”……在“星光大道”留言板上,一條條學生和家長的評語,見證了黨員教師們踐行誓言的決心和力度。
一杯咖啡一本書,一縷陽光一中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第十小學的不少老師會走進學校閱覽室,通過讀書學習給自己“充電”。這樣獨特的休息方式,源于學校黨總支開展的“十小家書”意見征集活動。學校根據老師們的建議,對原有閱覽室進行了升級改造,吸引教師主動閱讀。
近兩年,學校黨總支根據教師年輕化的趨勢,著手增加黨組織與黨員的互動交流方式,利用微博、微信、微視頻等新媒體手段,隨時隨地傾聽黨員心聲。黨總支還把電子郵箱放在校園網的醒目位置,鼓勵教師對學校發展建言獻策。
“獎杯是給大家看的,書是給孩子們讀的。建議把走廊里擺放獎杯的位置改造成學生書吧。”2017年年底,學校黨總支的電子郵箱收到這樣一封黨員建議信。經黨總支研究討論,這條建議被采納。2018年年初,學校把教學樓二層至五層的走廊改造成學生書吧,還把閑置的電腦擺放在走廊里,供學生查閱資料用。
類似的一樁樁小事,充分體現了黨組織對黨員的重視,也讓黨員教師成為黨組織的“鐵粉”——在業余時間,黨員教師主動查看校園網上的黨建快訊、學習園地等欄目;在節假日,黨員教師積極加入黨員服務隊,參與社會服務。
“喝著新鮮的熱豆漿,胃里舒服多了。”新學期開學第一天,教師董慶玲像上學期一樣早早來到學校黨員活動室,打上一杯豆漿飲一口,感覺心里暖暖的。董慶玲坦言,以前因為工作忙,上班時間早,沒時間吃早飯,落下了胃疼的毛病,自從學校黨總支開展“送暖心豆漿”活動以后,“早餐有了著落,胃也不疼了,工作起來更有專注力”。
用教師王雪梅的話說:“小小的一杯豆漿并不貴重,卻讓我們有一種家的感覺。”
“一個學校只有抓實黨建工作,才能保證學校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第十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柏景霜說,要讓教師從每一件小事中感受組織的溫暖,進而安心、快樂地投入工作。
組織的關懷如春風化雨,悄然潤澤著教師們的心田,也激發出教師們教書育人的動力。黨員教師主動加入學校的星光志愿服務隊、黨員課改攻堅隊、校本教研團隊、讀書社團、“e+”黨員工作室。2017年6月,“e+”黨員工作室被評為“七臺河市青年文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