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虎
【摘 要】
目的:分析和胃清熱湯對胃潰瘍肝胃郁熱型的效果與安全性。方法:選取66例在我院接受胃潰瘍肝胃郁熱型治療的患者,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33例,常規組實施西藥治療,干預組實施和胃熱湯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與復發率,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干預組(90.90%)明顯高于常規組(69.70%),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6個月復發率與12個月復發率,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胃潰瘍肝胃郁熱型患者使用和胃清熱湯治療,提高了治療有效率,減少復發現象的發生,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和胃清熱湯;胃潰瘍肝胃郁熱型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6-104-02
前言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反復發作等特點,臨床表現為胃部燒灼、口干口苦等,多發人群為老年人[1]。胃潰瘍的致病因素有很多種,常見的有幽門螺桿菌感染、不良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當患者發生胃潰瘍時,需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治療,避免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等并發癥。臨床上常使用西藥治療胃潰瘍肝胃郁熱型,以緩解癥狀、減少發作為治療目的,減少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質量。有學者提出,中藥治療胃潰瘍肝胃郁熱型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本文將以我院184例脾胃潰瘍肝胃郁熱型患者為對象,探究陽和胃清熱湯對胃潰瘍肝胃郁熱型的效果與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66例在我院接受胃潰瘍肝胃郁熱型治療的患者,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33例,常規組實施西藥治療。其中常規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8例與15例;年齡為24-67歲,平均年齡為(46.39±3.71)歲;潰瘍面直徑0.3-1.4cm,平均直徑(0.87±0.11)cm。干預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別為17例與16例;年齡為27-71歲,平均年齡為(46.83±3.62)歲;潰瘍面直徑0.4-1.4年,平均直徑為(0.91±0.21)cm。。所有患者均有胃部燒灼感、口干口苦等臨床表現,經X線鋇餐造影確診為胃潰瘍,無藥物過敏、妊娠期、精神疾病、心血管等原發性疾病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標準,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參加。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組
給予常規組西藥治療,治療方式為:口服奧美拉唑(生產廠家:江蘇奧塞康公司;劑量:20 mg×14粒),每天2次,每次20 mg,持續治療4周。口服阿莫西林(生產廠家:珠海聯邦制藥;劑量:0.5 mg×24粒)每日2次,每次0.5 g,持續治療2周。口服膠體果膠鉍(生產廠家:浙江昂立康制藥;劑量:100 mg×36粒),每天3次,每次1粒,持續治療4周。
1.2.2 干預組
給予干預組和清熱湯治療,治療方法:藥物組成為10g柴胡、10g枳實、10g黃芩、10g法半夏、10g黨參、10g白芍、6g黃連、6g干姜、6g炙甘草、30g蒲公英、15g石菖蒲[2]。以上藥物均進行熬制,由我院統一熬制,使用真空包裝,每袋100ml,每天2袋,分早晚兩次服用,持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復發情況,進行分析。
治療效果: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將治療效果分為三個等級:治愈、好轉、無效,所有癥狀消失,即為痊愈;燒灼感、口干口苦等癥狀出現改善,負面情緒可以控制,即為好轉;癥狀無改善,即為無效。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100%。
復發情況:對患者進行隨訪,以治療后6個月與12個月為標準,分別對患者的復發情況進行統計,并詳細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干預組(90.90%)明顯高于常規組(69.70%),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對比兩組患者復發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復發情況,干預組6個月復發率與12個月復發率,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胃潰瘍屬于“反胃”、“胃脘痛”等范疇,發病部位在胃,但其病機為肝脾,與飲食、情志等有關,多由于飲食不善、郁悶情志、外協侵擾、長期使用藥物等引起,使脾氣虛弱,胃部經絡受損。隨著人們居住環境的變化,人們的壓力不斷增加,使得情志抑郁,郁結于脾,氣滯于肝,疏泄困難,則橫逆反胃,肝氣郁久;同時飲食不善,辛辣或酒食均引發火熱邪氣,肝胃終成郁熱之癥,因此胃潰瘍預熱型發病率不斷增加。和胃清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和胃理氣、增進飲食的作用,常用于胃潰瘍中肝胃不和與郁熱病機,其中柴胡味辛,具有疏肝解郁、和解表里之功效;枳實味辛、苦,具有祛停水、逐素食之功效;法半夏石菖蒲,芳香化濕,可健脾胃。脾喜溫,胃喜涼,因此藥劑配方應為行氣健脾,和胃理氣。和胃清湯是以治病治本為目的,健運脾氣,益脾和胃,增進食欲。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干預組(90.90%)明顯高于常規組(69.70%),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6個月復發率與12個月復發率,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胃潰瘍肝胃郁熱型患者使用和胃清熱湯治療,提高了治療有效率,減少復發現象的發生,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曹振輝.和胃清熱湯治療肝胃郁熱型胃潰瘍46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7,(8):33.
[2] 程方倫.肝胃郁熱型胃潰瘍應用左金加味湯治療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2,(8):19-19.
[3] 劉峰,林霞.左金加味湯治療肝胃郁熱型胃潰瘍的臨床研究[J].醫藥前沿,2015,(2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