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 要 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相對豐富,在保證學生正常學習和鍛煉的前提下,節假日和休息時間,處于閑置狀態,對社區居民開放,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但是需要處理好時間的沖突,需要當地政府、社區以及學校三者之間的有機統一,協調好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關鍵詞 高校體育 場館 社區體育
中圖分類號:G81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8.094
Abstract The resources of sports stadiu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relatively rich,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tudents' normal study and exercise, holidays and rest time are idle and open to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so that resources can be shared. But the need to deal with the conflict of time, the need for the organic unity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the community and the three schools,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work, can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enue; community sport
1 研究目的
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社區居民的體育鍛煉訴求與場地設施的矛盾日益凸現,現有的體育場館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居民體育鍛煉的需求。大部分高校體育場地基礎設施較為齊備,且具有一定的規模,但在寒暑假其間基本呈閑置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費。高校體育場館服務于社區居民,可以提高高校體育場地利用率,有效解決社區居民從事體育鍛煉場地設施的瓶頸問題。本文經過對衡陽市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向城市居民的開放為例,分析高校體育場館資源服務于社區體育的現狀,為實現高校體育與社區體育的融合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2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高校體育場館資源服務城市社區體育的現狀為研究對象,以衡陽市高校的體育場館資源為社區體育服務的情況為調查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問卷調查法
根據體育場館資源、社區體育的管理、配置、利用以及經營等情況綜合來設計。并邀請相關專家對問卷的效度和信度進行檢驗。具體情況:教授6人,副教授8人,講師6人,合計20人。社區問卷發放10份,學校問卷發放10份,社區居民問卷發放200份。
2.2.2 專家訪談法
筆者走訪了a市的A、B、C三所高校,咨詢該校體育場館負責人關于學校體育場館對周邊社區的開放程度,以及周邊社區對學校場館資源的利用程度進行了訪談,對高校體育場館服務社區體育的現狀有了進一步了解。同時對問卷的設計請教相關專家,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礎。
3 研究結果分析
3.1 衡陽市社區體育發展現狀
經過調查發現,該市社區居民參與的體育活動內容主要有日常的一般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兩種,而日常性活動包括了健身走、跑步、廣場舞、太極拳、太極劍等,這些活動展開的時間大都集中在早晨或者傍晚,每天的平均活動時間為30~60分鐘,頻率為每周2~3次。體育競賽主要有:籃球、足球、氣排球、羽毛球等,且參與人數較多,平均每周參加一次。 健身內容主要以走和跑簡單的運動為主,且以年輕人居多。廣場舞主要以中老年婦女為主,且很少有男性參與。傳統體育項目參與人數較少,主要以老年人為主。經過實地調查發現這5個社區周邊的體育設施并不完善,缺少必要的鍛煉場所,且周邊高校的室內體育場館不對外開放,只有室外場地對外開放。
3.2 衡陽市高校體育場館資源現狀
經過對衡陽市三所高校的調查后發現,A、B、C三所高校田徑場有5個,體育館有3個,室內場館資源比較缺乏,室外場地資源較為豐富。從實際情況調查看,能夠基本滿足周邊5個社區居民的需求。但是這些體育場館設施僅對學校內部開放,供學生上課和課后練習使用,很少對外開放,只有室外場地才對外開放。而且學校體育場館的管理模式普遍存在問題,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部分體育場館建設年代比較久遠,老化嚴重,存在安全隱患。
3.3 影響衡陽市高校體育場館服務社區的因素分析
3.3.1 資金缺乏
經過調查發現,學校在體育場館的建設方面,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影響著體育場館的建設與器材設施的投入。雖然A、B、C三所高校的體育場館等資源較為充足,但是與其它高校來比,相差甚遠。場館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建設年代比較久遠,出現器材陳舊、場地破爛等情況。在對全市各大中小學的體育場館設施進行普遍調查后發現,普遍存在器材設備配備率很低、場館數量多、設備陳舊等問題。造成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一、高校對于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上投入力度不足,把資金多用于教學和科研建設上,只注重學生的專業學習,忽視了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二、高校缺乏專門的體育場館管理體制,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缺乏體育場館的營銷手段。
3.3.2 管理困難
由于高校缺乏專門的體育場館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若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向城市社區居民開放,無論是有償還是無償的開放,都勢必會造成管理上的困難。社會人群的大量涌入,給學校的管理上會帶來很大的負擔,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例如:學校停車場地較少,過多的車輛進入會造成車輛無處可停,給教職工的出行帶來困難。過渡車輛的駛入也會對學生在校園里的走動帶來安全隱患,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同時,也給了社會閑雜人員進入校園的機會,給學生和教職工的人身和財務安全造成影響。
3.3.3 教學沖突
學校體育場館的資源主要用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體育鍛煉,其器材和設施配備基本上能滿足自身需求。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以上的教師認為學校體育場館資源向周邊社區區民開放,會占用學生的場地資源,對學生正常的上課和體育訓練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學生課后自主鍛煉時間和社區居民的鍛煉時間上有很大的重合,勢必會造成場地占有方面的沖突,也會出現同場對抗的身體沖突,這都可能會對學校造成不必要的影響,引發學校學生與社區居民之間的矛盾。
3.4 衡陽市高校體育場館服務社區問題解決對策
3.4.1 加大宣傳,明確高校體育場所服務社區的重要意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提倡和規定,在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發展過程中,二者之間要加強聯系,提高體育場館資源的共享并提高其利用率,推薦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提升全民的身體素質。這就需要學校和社區的相關負責人具備一定高度的認識,達成共識,共同明確高校體育場館服務社區問題的重大意義。
3.4.2 樹立資源共享的正確觀念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國人民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很多人存在的政府包辦一切的觀念已經逐漸消失,而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向周邊社區居民的開放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正在形成一種社會資源公眾使用的社會觀念。在開放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空間無償開放、設備有償占有的原則。
3.4.3 實現政府與學校之間的協調統一
在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面向社區居民開放時,社區體育相關的管理人員必須做好管理工作,考慮好如何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體育場館資源來推動社區體育的發展和建設。而學校方面必須改變場館資源只對自己的教職工和學生開放的本位主義觀念,樹立學校體育場館資源為社區體育服務的正確觀念。學校體育場館資源向社區居民的開放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的工程,必須實現高校與社區的協調統一,確定相關社區是此工作的第一責任主體,必須承擔管理工作與協調工作。而學校在此工作中必須全面配合,在這個過程中,當地政府應承擔協調與組織的責任。政府應予以大力支持,架起高校領導與社區領導之間溝通的喬遼、加大政策與資金的支持。
3.4.4 合理安排體育場館向社區開放的時間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該市體育場館資源的使用時間一般為早上10點~12點,下午14點~18點,而社區居民鍛煉的時間是早上6點~8點,下午鍛煉的時間為16點后。因此,學校和社區的相關管理人員必須協調好,將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與居民鍛煉的時間錯開,必須在保證學生的體育訓練前提下實現體育場館資源對社區居民的開放。當前,有一些高校實現了學生與居民之間鍛煉時間的錯開,并且在節假日或者在這段時間將學校的體育設備或場地對社區居民采取有償或無償開放。
4 結語
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向城市社區居民開放具有重大意義,有利于推進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解決社區居民參與鍛煉與場地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但是必須由當地政府、社區、學校三者之間有機統一,協調好相關工作,解決資金不足,開放時間沖突以及相關的矛盾與隱患,從而保證其良好的實施。
參考文獻
[1] 江艷平.高校體育場館資源服務城市社區體育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1):96-98.
[2] 葛聰穎.高校體育場館資源服務城市社區體育的研究[J].體育科技,2016(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