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龍

京城剪影六話已盡,京都漫談六話接踵而至。六朝帝京自然非六話能談圓滿,但好在我們不是史家,更非學者,僅僅是北京人談北京城,泛泛而已。雖是泛泛而談,但這六話一題也要找個主線。文化跳不出生活,生活離不開文化,所以這京都漫談,我們就談談北京人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故與事。最后一期,我們就來聊聊在北京怎么玩兒。
本期是京都漫談最后一談了,談完這一期,算是給京都漫談畫個小句號。這最后一期該談些什么,想了很久,最終還是落在了近來發生的一件實事上——3月3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北京市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旅游消費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將整體提升老城和三個文化帶的旅游環境,要將大運河自然文化資源塑造成世界認可的國家文化符號,核心區旅游集散中心將外遷。這件事說是實事,也是時政,和北京文化息息相關,又和京城百姓不可分割,更重要的是它和北京的“游”文化緊密相連。北京人愛玩兒——愛觀花賞草,斗蟲養鳥;愛春花秋月,四季風光;愛山河秀麗,海晏河清。就是這樣愛玩兒的北京人,給北京城灌注了長久以來鮮活蓬勃的生命力,而此次北京市政府辦公廳下發文件,既不是嚴談整頓,更不是制約條令。這次文件下發,其實是給愛玩兒的北京人出了點兒該怎么玩兒的主意。這最后一期京都漫談,咱們就談點兒和這個文件相關的,咱們京城談“游”。
《北京市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旅游消費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幾個字,我們在談之前,先把它讀懂。
什么是供給側改革?
經濟增長有“三駕馬車”,它們分別是:“消費”、“投資”、“出口”。這是中學課本的知識,大家都學過。這三駕馬車,對應的是經濟的“需求側”,也就是讓市場運營者和參與者作為主體,以擴大需求,刺激消費為目的。那么“供給側”簡單理解,其實就是以國家為主體的一側,通過政策和宏觀調整,來影響市場。
更簡單地理解,需求側改革是讓更多的人來購買商品,產生消費,而供給側改革是讓商品變多變好,從而主動吸引人們來購買商品,產生消費。這就是“供給側改革”的意思。
北京人愛玩兒,案幾前四季草木,游園里鳥鳴蟲喧,云叢間鴿哨悠遠,廳堂內澄碧魚歡。從蘭草茉莉,到山茶細竹;從秋蟲夏響,到貓犬入懷;從鳥鳴罩籠,到鴿舍羽白;從四尾茶墨,到金鱗逗水。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北京人從草木花卉,至游魚飛鳥,無一不愛。這種愛催生了北京人的“玩兒心”,這種“玩兒心”又轉化為對生活的熱愛。一個循環是一個生活的輪回,周而復始,自始至終,一代又一代北京人憑借著愛玩兒的心,熱忱的生活態度,讓北京城有了溫度,有了喧鬧,有了一種近乎超脫的,享受生活的“玩兒”的氣質。走近這座城市,就會讓你感受到這種氣質,它無比鮮活,讓你體會到這座城市里每個律動著的角落與細節,讓你感受到這座城市與它的人民們一同喧鬧著。
時代在變,老人說現在的孩子們“不愛玩兒”了,花鳥不懂,貓狗不愛。其實不盡然,年輕的北京人們也還有著一顆“玩兒心”,只是玩兒的東西不一樣了,形式也不一樣了。人們更喜歡走出去了,驅車至山間水旁,忙碌之余偷得浮生半日閑;人們更喜歡人文氣息和帶有文化內涵的東西了,博物館里、叢書廊間,文墨濃淡一晌歡;人們更喜歡新鮮感了,主題游、特色游,冗繁瑣碎之外飽覽萬千盡不同。北京不斷被注入著新的活力與元素,年輕的北京人們一樣在享受著日新月異的北京城。
原來的“玩兒”是意趣盎然,生活處處有樂趣;隨著物質條件提升,生活基礎設施與生活節奏的改變,現在的“玩兒”,更偏向“游玩”。雖然和上一代人玩兒的東西不一樣了,但年輕的北京人們還是始終保持著一顆熱忱的心,這一點從未改變。
從“玩兒”到“玩兒”,形態變了,內涵一樣。
談到游玩,在北京有兩大主要去處,一是山,再是園。
京城之西山巒秀美,香山、萬壽山、玉泉山,三山疊翠,四時之景不同,遍覽不盡。“三山”在北京“游玩界”算是一大去處,開發度較高,有山景花草可賞,又各有特色。無論春秋登高,冬夏觀景,都有不少人光顧。
若不喜歡登山賞景,那另一大去處就是公園了,這其中又以皇家園林為最主要。西邊的“五園”自不必說,光是中心地帶的故宮、北海、天地壇、動物園,就承擔著北京繁重而艱巨的觀光任務。
除去山、園,還有一個去處是各大博物館,天文館、自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博……這些都是人們喜愛光顧的去處,但比起游覽量來還是差了各大山園很大一部分數據。
再之外呢?可惜,談到游覽,就再無之外的選擇了。
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這次文件給大家出了這么幾個主意:
整體提升老城和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旅游環境——北京有一些旅游區,不適合體系化游玩。比如胡同游、比如老城區古建游,這些地方雖然能夠達到旅游區的面積,但游覽點和配套設施都過于零散,不能形成真正集中的游覽區域。整體提升文化帶旅游環境,就是將這些未經雕琢的旅游區域整體規劃,覆蓋更好的基礎設施,提煉更好的旅游重點,提升旅游體驗。如果這樣說不夠直觀,其實你可以比較15年前的大柵欄,和今天的大柵欄地區有什么不同。我想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創建門頭溝、昌平、平谷、懷柔、延慶全域旅游示范區——無論游山或是逛園,其實離年輕人的游覽需求都有差距。人們更希望能夠在閑適的周末,遠離喧囂,貼近自然,放松身心。這次文件中提到的創建郊區旅游示范區,就是為人們提供這樣的場所。雖然當下各郊區都有這樣的地方,但旅游開發度較低,配套設施也都較差。這次文件下發,就是要一改如此現狀,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旅游去處。
推動構建京津冀大旅游格局。加快旅游市場一體化建設,聯合開發旅游精品線路,推廣品牌產品,實施京津冀暢游工程——旅游同質化和大眾化一直都是人們面臨的問題,去旅游地點A和旅游地點B有什么不同呢?其實差別不大。而文件中提到的這一點,聯合開發精品路線,就是要給人們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更新鮮,也更富有意趣。
這三點做到了,再游京城,山園之外便大有可“玩兒”,也能“玩兒”得更好。
在家千日好,出門事事難——如果說在城區內游玩還讓你對這句話沒有絲毫理解,那你出門郊游時一定有所體會。在旅游區所有的咨詢都靠手機完成,所有消耗品都要像淘金一樣找地方購買。出門游玩本就是放松心情,拿著手機一路找一路行,睜著雙眼一路尋一路看,這樣的游玩未免心累。
所以關于這點,此次文件中也有所提及,內容是這樣的:
完善旅游集散咨詢體系——增加旅游咨詢點并且加強營運雖然聽起來是個基礎動作,但我想你一定有過在大門緊閉的旅游咨詢點前感到無力的時候,甚至根本就找不到旅游咨詢點。在文件中,完善旅游集散咨詢體系,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增設咨詢點,讓你能夠知道下一步該去向何方;加強運營度,保證人們能夠及時得到幫助。這兩件事做下來,你就再也不用看著根本看不懂該怎么走的地圖,找不到要去的路了。長老,不用孫悟空也能離開大唐,只要找到旅游咨詢點,你就知道到底路在何方。
優化旅游交通體系——沒有白龍馬,三藏取不了真經。可你要是沒有車或者不想開車,選擇公共交通去郊游真的比上班時間選擇公共出行更讓人茫然無措。針對這一點,本次文件中也有所提及,那就是優化旅游交通體系。增設線路,提供更好更優的選擇。想去哪里,不用再考慮該如何離它近一點,再近一點,我們可以選擇直達遠方。
想“玩兒好”,自然要放松,要開心。上面這兩個主意一出,“玩兒舒心”,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北京人愛玩兒也會玩兒,這次政府干預能讓大家有更好更多的去處可以玩兒,也是給愛玩兒的北京人提供更多選擇,提升體驗度。想必不久的將來,北京這座城市能讓愛玩兒的北京人越玩兒越開心,越游越熱愛。
這一期也是最后一期京都漫談,就到這里了。各位讀者,咱們有緣再見,祝您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