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又是一年重陽時,茅臺鎮迎來新一輪的醬香美酒生產季。神秘的赤水河,從每年端午渾濁,至下半年重陽節前后,河水變得清澈。而此時,赤水河岸邊的茅臺鎮,眾多酒企已準備好糯高粱,準備取水“下沙”(投料),開啟新一輪的醬香白酒生產。
端午制曲,重陽下沙,這一傳統醬香白酒釀酒工藝,與赤水河的自然規律完全吻合。正因如此,當地釀酒人敬畏自然,視釀出的醬香美酒為天地人和的產物,更尊崇人與自然的和諧。
為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對傳統工藝的重視,茅臺鎮釀酒人每年重陽節,都要舉行隆重的祭水儀式。
遵義,因茅臺酒馳名中外,赤水河既是英雄河、生態河,又是美酒河,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醬香白酒生產基地。經過數十年的建設,白酒產業已成為遵義市的第一支柱產業,以及貴州省工業的第一大產業。從產量、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工業產值、增加值等主要經濟指標看,遵義白酒產業在全省所占比重均達到80%以上。
2017年11月,在“世界名酒·共享榮譽”名酒價值論壇上,遵義產區被評選為“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一。隨后,遵義產區向外界發聲:貴州不止有茅臺,以習酒、國臺酒、珍酒、漢醬酒、酒中酒、釣魚臺國賓酒、金醬酒、百年糊涂酒、鴻運董酒、小糊涂仙為代表的遵義市“十大名酒”和中國酒都“十大質量獎酒”,是遵義崛起的白酒新品牌(“雙十”品牌),使遵義的白酒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從遵義仁懷市區驅車約13公里,即可抵達茅臺鎮,身未至,空氣中沁人心脾的酒香即彌漫開來。
“陰天是這里最常見的天氣,特別是在冬天,不過無論天氣如何變化,你聞到的酒香可都是貨真價實的。” 鎮上的人經常操著一口當地口音普通話,和外地來的客人開玩笑,說茅臺鎮是從來不查酒駕的,“空氣里全是酒精,哪個能不吹出點問題來?”
茅臺鎮很小,只有三條主街道,每天卻有將近一萬輛拉貨的車輛穿行于熙熙攘攘的街道之間,這里幾乎匯聚了貴州所有醬香型白酒的精華文化和技術。
當地人習慣于將本地自產的醬香型酒稱為“茅臺酒”,但真正馳名中外的茅臺品牌,卻只屬于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一家省級直屬企業、世界上最大的蒸餾酒股份有限公司之一。貴州茅臺在世界范圍內聲望斐然,和蘇格蘭威士忌以及法國白蘭地并稱世界三大名酒。
1972年,當周恩來總理在北京設宴款待第一次來華訪問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時,茅臺即是宴會指定用酒。周總理曾經以推銷員的口氣向尼克松總統介紹茅臺酒是萬能良藥,而美國前任總統也被茅臺酒四溢的飄香所吸引。
周總理在紅軍長征路過仁懷鎮的途中,曾經一次性喝下重兩斤多的25杯茅臺酒。據當地史料記載,紅軍戰士在四渡赤水期間路過茅臺鎮,當地的茅臺酒成為他們儲存能量和用以療傷所不可替代的飲品。
遵義是酒鄉,酒文化歷史悠久。遵義仡佬族先民濮人在商周時期已熟練掌握了釀酒技術,古籍中有周王伐鬼方與濮人“恤酒盟誓”的記載。
仁懷市出土商代酒具大口陶尊、陶杯、陶壺,是貴州省歷史上最早的酒具;明末清初,茅臺酒回沙工藝的出現,標志遵義個性蒸餾名酒產生,民間釀酒之風延續至今。
時至今日,酒文化已經成為當地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紅白喜事,還是孩子滿月,飲酒已經成為當地人飯桌上的規定動作。
茅臺鎮的現代酒文化,起源于上世紀30年代,彼時,茅臺鎮因為赤水河流過的緣故,成為南來北往鹽商聚集的地方,久而久之形成了這里的鹽運碼頭文化。
茅臺鎮上的白酒之所以獨特,離不開當地獨一無二的地理條件和特質,據遵義市工業和能源委員會副主任向波介紹,正是獨特的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茅臺獨特的口味。
茅臺鎮三面環山,中間一部分被赤水河分開,這就形成了一個天然的“蒸籠”,加上貴州高海拔形成的氣候,濕度和溫度都非常有利于釀酒。
傳統的醬香型酒釀酒工藝極為復雜,其中包括了八次發酵和九次蒸餾取酒等多項工藝,向波介紹,如果細分,工藝可達一千余種,并且釀制過程遵守傳統復雜流程,執行極為嚴格。
通常情況下,一批合格的醬香型酒產品需要五年的制作過程。其中包括一年的釀制,三年的特定環境儲存,之后取出加以勾兌,再存放一年之后才算成品。當然,酒存放的時間越長,香味越濃烈,價值也會逐漸攀升。

“當地人篤信,適量飲用醬香型酒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向波告訴記者。
上世紀70年代,由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牽頭組織貴州茅臺酒廠遷往鄰近的遵義市區,以期復制規模,增加茅臺酒的產量。新的茅臺酒廠沿用了原有的高粱和小麥等原料,并從赤水河直接取水,酒廠的工人都被請去遵義釀酒,但即便如此,最終制作出的茅臺酒產品總是和原有的茅臺存在差異。
“后來經過專家分析認定,是一直存在于茅臺鎮的微生物群決定了茅臺酒的最終質量。”向波說,但具體是什么樣的微生物,至今無人能夠解釋,“不過,如今其他釀酒廠也出品了很多高質量的醬香型白酒,口味已經相當接近茅臺酒?!?h3>品牌集聚,醬香型好酒代名詞
改革開放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遵義的白酒企業多,但所有制單一、規模小、沒有品牌效益。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遵義白酒迎來了建國后的第一次高速發展時期。
1975年從遵義酒精廠分離出來的遵義董酒廠,開始成規模生產;珍酒、湄窖、習水大曲、習酒、芙蓉江、鴨溪窖酒、懷酒等區域性名酒成功樹立品牌,并多次獲得萊比錫獎等國際大獎?!斑^年找關系批條子買董酒”,是留在很多市民腦海里的記憶,董酒廠在現紅花崗區中華路的家屬房也成了那個年代的幸福生活標簽。

高速發展10多年后,遵義白酒產業也曾遭遇低谷。1992年到2002年成了遵義白酒產業的低迷期。
上世紀90年代,孔府家、孔府宴、秦池、雙溝、洋河、金六福、酒鬼酒等品牌橫掃市場,當時,除了茅臺酒,遵義白酒品牌乏善可陳。在苦苦掙扎了10年后,遵義白酒產業開始悄然復蘇。就在這個時期,茅臺酒產量突破萬噸;習酒在茅臺酒接管后實現了華麗轉身,成了貴州省白酒產業最大的濃香型白酒戰略基地和中國黔牌濃香型白酒領創者;仁懷地方酒業的興起,不但豐富了遵義白酒品牌,更為遵義白酒業整體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005年以來,以銀基集團、華澤集團、申易通投資公司、金士酒業、云峰酒業、釣魚臺酒業對遵義白酒業進行投資、收購,或者直接經營為標志,遵義白酒業進入了一個海納百川、百舸爭流的發展狀態。這一年,遵義市委、市政府更是把打造黔北名酒基地作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一項戰略重點,先后制定了《遵義市名優白酒產業發展規劃》和《關于重點扶持一批名優白酒企業發展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從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土地利用規劃、原料基地建設、品牌打造、人才培養、環境保護等多個方面明確了發展意見,重點扶持“一大十星”名優白酒企業。

在上下聯動、合力推進下,遵義白酒逐漸形成了以醬香為龍頭的釀造體系。如今,不僅是遵義,白酒產業已經成為貴州省傳統支柱產業,是貴州省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長期以來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目前,遵義市白酒企業達1400余家,其中:具有生產許可證企業368家,規模以上企業117家,白酒總產能近70萬千升。2017年,實現產量49萬千升,增速達11%,占全省白酒產量的80%以上;全市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銷售收入超過85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620億元,增速達14.4%,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近56%,占貴州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4.4%;上交稅收超過260億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48%以上。白酒產業直接就業達11萬余人,間接就業達40萬人以上。
現在,遵義地方品牌酒企多方發力,外來資本兼并合資參股持續進入,產業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已呈現產、銷兩旺的良好局面,進一步增強了酒企增產擴能、加快發展的信心。
向波指出,從全國白酒產業發展看,遵義市白酒產業產量雖然僅占全國總產量的3.6%,但產值和利潤分別占全國的9%和33%,這就是因為遵義好酒不僅有茅臺,還有更多有品牌的醬香白酒。
記者了解到,在遵義白酒當中,目前茅臺品牌價值高達115.48億美元,超過國際酒業巨頭保樂力加,成為“世界蒸餾酒第一品牌”;習酒、國臺、董酒品牌價值分別達260.75億元、102.55億元、53.37億元,呈穩定增長態勢。此外,茅臺、董酒、鴨溪等品牌被評為“中華老字號”。
可以說,在白酒市場上,遵義白酒已成為中國白酒界工藝獨特、品質上乘、綠色健康的代名詞。
今年3月,在成都舉辦的“中國標準世界價值·世界烈酒頭牌產區論壇暨遵義雙十名酒推介大會”上,關于“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之一的遵義產區,官方的論述是這樣的:2017年,遵義市實現白酒產量42.7萬千升,實現產值688.5億元。從釀酒生態看,茅臺鎮是地球生態演繹的天然釀場,赤水河谷是中國白酒波爾多。從質量管理及標準水平看,茅臺酒多次榮獲全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等,其質量管理及標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是行業標桿。
2006年,“茅臺酒釀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類別為“傳統技藝”。醬香酒釀制技藝、茅臺鎮重陽祭水習俗、茅臺鎮的傳說等,先后列入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好山好水釀好酒”的遵義,除了茅臺酒,還有遵義十大名酒、中國酒都十大質量獎產品。
今年9月,以“薈萃全球佳釀·促進投資貿易”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貴州)國際酒類博覽會暨2018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投資貿易洽談會,在貴陽開幕。遵義白酒歷來是酒博會的重頭戲。本屆展會有88家遵義酒企參展,展位面積達7619平方米,為歷屆之最。其中,2號館除了有茅臺集團外,還有習酒、董酒、國臺等企業;5號館為仁懷醬香酒館,有60余家來自仁懷市的白酒企業;在涉酒全產業鏈館,搭建了近300平方米的遵義特展館,主要展示酒產業工業旅游、酒文化產品等。按照組委會要求,遵義完成了 281億元酒類貿易簽約任務,并邀請了對口幫扶城市——上海代表團參會。
“自古黔中出美酒”。遵義得天獨厚的土壤氣候環境,獨一無二的微生物資源,回味甘甜的赤水河水,源遠流長的釀酒工藝,釀造了芬芳的玉液瓊漿。漢武帝“甘美之”的贊譽傳承千載,如今,遵義白酒界的后起之秀爭奇斗艷、名傳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