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草案。這是時代大勢所趨、事業發展所需、黨心民心所向,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對更好發揮憲法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重大作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憲法保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在我們黨治國理政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保持憲法連續性、穩定性、權威性的基礎上,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完善發展,這是我國法治實踐的一條基本規律。從1954年我國第一部憲法誕生至今,我國憲法一直處在探索實踐和不斷完善過程中。1982年憲法公布施行后,分別進行了5次修改。通過修改,我國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緊跟時代步伐,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實踐證明,及時把黨和人民創造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上升為國家憲法規定,實現黨的主張、國家意志、人民意愿的有機統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成功經驗。
“現行憲法是一部好憲法,同時,憲法也要與時俱進。”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敬大力表示,這次修憲有一項重要原則,即不大改,這是因為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法,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
全國人大代表、司法部原副部長張蘇軍說,修改憲法有助于完備國家法律體系,有利于國家長治久安,也集中反映了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完全贊同。
在憲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新加入了“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行長崔瑜表示,中國進入了新時代,憲法也要與時俱進,不能一成不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十九大上已寫入中國共產黨黨章,此次寫入憲法,能更好引領全國人民實現新時代偉大夢想。
“這次修改中,印象最深的是,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憲法。”人大代表、四川甘孜州州長肖有才認為,把黨的指導思想轉化為國家指導思想,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對國家長治久安、經濟建設及各項事業的發展,以及更好地發揮憲法對中國社會的規范和引領,都能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此次對現行憲法的21條修改中有11條同設立監察委員會有關,多位受訪人大代表認為,這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從嚴治黨的有機統一,充分體現了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形成監督合力,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福利,確保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全方位保證“有權不能任性”。
人大代表、河南上蔡縣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看到了修憲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更具體一面:生態文明正式寫入憲法。對此,他說,青山綠水是人民的需求。隨著國家加大治理霧霾,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在生態文明寫入憲法后,加強生態文明保護會刻在每個人的心中。
翻開憲法序言,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清晰可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在國家根本法上留下輝煌篇章。踏上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維護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的權威地位,更好發揮憲法治國安邦總章程的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寬廣,我們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