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收


自從2015年接受組織選派,到商水縣姚集鄉段堤村擔任“第一書記”,這個在村民眼中聽起來既有“派頭”又是“大官”的第一書記身份,便落在了于水波的身上:汗水、責任、擔當、發展……一系列的詞匯,都與于水波聯系在一起,成為他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3年來,在村委班子眼中,于水波很務實、能吃苦、敢擔當;在貧困群眾心中,他心很細、說話暖、愛群眾。哪家有困難,哪家需幫扶,總能聽到他“絮叨”的聲音,看見他忙碌的身影……
暗暗發誓在農村干出成績
2015年9月,商水縣編委辦公室監督檢查股股長于水波,受組織委派到姚集鄉段堤村擔任村第一書記。
選派第一書記到村任職,是上級黨委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農村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作為第一書記,他深感使命光榮、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到基層農村,最重要的是如何取得村民的信任,如何了解村里的第一手情況。于水波認為,吃住在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有同志說,用白天的工作時間就能把工作任務完成,吃住在村,有那個必要嗎?他則認為這種思想是不了解農村的實際情況。
于水波說,來到段堤工作,對自己來說是一個緣分,為了這份厚重的緣分,他堅持吃住在村,白天工作著,晚上思考著……“你跟群眾有多近,群眾對你就有多親。”這是他對駐村扶貧工作的深切體會。
既然上級委派他作為第一書記到基層農村任職,既是對他的信任,也是對他的挑戰與考驗。于水波暗暗發誓,一定要干出成績來!不然,既對不起所任職的農民群眾,也會辜負上級委派的期望。
吃住在村把自己當成“村里人”
堅持吃住在村、把自己當成“村里人”、把群眾當成“自家人”,把村里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在村民吃飯和休息前的時間點用一個月的時間走遍了段堤村的每一家每一戶。這是于水波到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
為給村民吃一顆定心丸,于水波迅速投入了工作,白天拿著設計好的黨員干部統計表、農戶基本情況調查表,逐戶進行走訪,廣泛征求群眾的意見建議。
晚上他并沒有停止工作,而是和黨員、村民一起談心、拉家常,摸清村“兩委”班子建設情況和村干部的思想狀況,聽取群眾對段堤村發展的愿望。
“白天我們工作的時候,村民也要做工的,這個時候入戶調查大多是十室九空,要么只有老幼在家,根本不可能達到入戶走訪的目的?!庇谒ㄕ勂疝r村工作的經驗,滔滔不絕。
他說,把走訪群眾、深入調研作為工作重點,尤其是深入摸排造成群眾貧困的原因,取得了第一手資料,要用釘釘子的精神贏得群眾的信任。
找準方法有的放矢開展工作
摸清了村里的實際情況,就容易有的放矢找到精準扶貧的方法。
于水波與村“兩委”干部,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反復修訂完善駐村幫扶方案,并很快理出了“脫貧必先強支部”的工作思路。
于水波巧借商水縣周二“村務日”這個平臺開展工作。變“村務日”為“學習日”“服務日”。定期組織召開黨員會議、村“兩委”班子會議,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黨員黨性修養。
在工作中落實基層各項制度,強化村“兩委”班子的組織觀念、服務意識,變過去群眾上門找干部辦事為干部上門為群眾服務。
不僅如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于水波處處以身作則,靠前工作。無論是修路、建村室、文化廣場、安裝路燈、植樹等農村工程,還是精準識別“回頭看”和秸稈禁燒工作,他都堅持在工作第一線,和群眾一起勞動,一起吃飯,不僅促進了工作開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標準,還讓干部在群眾心目中樹立了威信。
針對段堤村的實際現狀,于水波提出,以群眾長期得實惠為宗旨的扶貧思路,帶領黨員干部辦實事、出實招、求實效。與村“兩委”班子一道,積極帶領群眾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踏實工作只為基層群眾辦事.
3年來,于水波帶領駐村工作隊,按照“四制(目標制、項目制、責任制、考評制)”工作法和駐村時間節點,為段堤村設計了一個幫扶計劃,分別有項目名稱、落實時間、責任人。
目前,所設計13項內容已完成11項,有2項正在落實之中。
在2016年至2017年,對貧困戶兩次精準識別時,于水波和村“兩委”達成共識,一定從嚴把關,公平公正,給歷史和段堤群眾一個滿意的交待。
在評定低保戶和貧困戶過程中,他組織村干部認真調研摸底,嚴格按照低保和貧困戶政策,敢于糾正過錯,及時調整低保戶對象,對符合條件的家庭重新調整上報,經過民主評議、上墻公開公示,解決了23名殘疾人的低保待遇。同時,還最終確定了9戶村民為貧困幫扶對象。
村民段留仁身患重病開刀住院,花費大筆的住院費用,其妻子身體又常年有病,于水波向縣委領導及民政部門匯報,幫助他申請了家庭低保和醫療保險,想方設法幫助他申請大病救助資金,減輕其家庭負擔。
對村民來說,這就是大事。
去年夏天,全縣開展精準再識別,當時貧困戶甄別和填寫檔卡任務繁重,工作壓力較大,于水波患上了高血壓,晚上時常睡不著覺,醫生勸他休息幾天,但他咬牙堅持著,一直堅持到精準識別工作結束。
工作干得好不好,扶貧成效實不實,百姓最有發言權。于水波在村里做的每一件事情,大家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村民李另起豎起大拇指:“于書記來了以后,給村里解決了許多困難,也特別關心我們這些貧困戶,每次過節的時候給我們送面、米、油,忙得連一碗水都喝不上,有這樣的干部在村里,感覺很踏實?!?/p>
多方協調為村民解決實事問題
“要想富,先修路”。之前的段堤村沒有一條硬化的水泥路,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經過多方努力,積極向上級申請匯報,促使段堤村落實了公路建設項目。”于水波介紹,他還帶領村“兩委”班子一起到有關部門爭取資金136萬元,新建通村水泥路4.3公里,徹底解決了群眾晴天不能行車、雨天不能行走的難題。
很多人記得,在2016年春節前,駐村工作隊在走訪時得知,村內電力超負荷運行、經常斷電,群眾有增加變壓器、安裝路燈的要求和期盼。
于水波及時向所在單位和縣里主要領導進行匯報,還得到了電力部門的大力支持。于水波積極協調電力部門,利用電力扶貧項目對全村進行了農網改造,增加變壓器4臺,改造主線路1113米,更換新型智能電表483塊,安裝路燈40盞,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評價。
在于水波的積極建言下,縣委組織部投資46.3萬余元,為段堤村新建村室、文化廣場,安裝了文體器材,為村室配齊了電腦、復印機等辦公設備,不僅讓村里干部辦公和黨員活動有了陣地,也讓群眾文體活動也有了場所。
更重要的是,為了在全村積極營造“敬老、愛老”的良好風尚,他和村“兩委”班子商議后,連續兩年在村里開展了“好媳婦”“好婆婆”評選活動,評選表彰16名“好婆婆”“好媳婦”。他還主持開表彰大會,邀請縣鄉兩級領導為“好婆婆”“好媳婦”頒發獎品和榮譽證書,并對他們的事跡進行大力宣揚。
而且,在于水波的積極爭取下,2017年春天,縣林業部門對段堤村的綠化給予了大力支持。裝卸樹苗、挖坑、栽種,于水波一邊帶著群眾干,一邊把握質量,確??每脴涠寄艹苫?。他帶領干部群眾栽下綠化景觀樹300余棵,綠化道路2900米。
作為縣委的選派干部,于水波更加重視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在他的帶領下,還先后完成安全飲水工程,有效地解決了2206人的安全飲水問題。
民富強村期望全面建成小康
作為黨委選派的第一書記,于水波始終關愛和幫助貧困群眾,讓他們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后,考慮的重點開始落在村里的長遠發展方面。如何讓村民建成全面小康,不僅是國家的戰略,也是基層村民的期望。
國家有“中國夢”,基層農民如何實現村民的小家“夢想”呢?
富村必先富民,民富才能村強,于水波始終把發展經濟、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作為第一要務。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黨員群眾看支部。”黨支部的戰斗力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村級發展。
過去,段堤村主要種植玉米和小麥,村民收益少,經過仔細思考,他意識到只有發展特色產業才能讓大家擺脫貧困,于是帶領村黨支部充分做好特色種植的文章,重點發展蔬菜和草莓等特色采摘農業。
于水波通過引進帶頭人和組織村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兩個。其中,百蔬園蔬菜農民合作社,發展日光溫室68座,占地380畝,吸納貧困人口110人;星輝家庭農場發展瓜果蔬菜大棚160個,占地260畝,吸納貧困人口130人。
在于水波的積極爭取下,2017年,段堤村引進朝拜巾加工廠,該項目投資500余萬元,正在施工建設中,可帶動就業120多人,其中主要吸納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就業。
付出就會得到收獲。于水波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真干的工作激情抒寫著人生的價值,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
為此,在2015至2017年,段堤村連續三年均被姚集鄉評為“一類村”。段堤村黨支部也連續兩年被商水縣委表彰為優秀基層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