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年前,我們與您第一次相遇。這兩年過得太快,以至于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沒反應過來。
還記得我們初次見面,我驚訝于您并不像英語老師描述的那般嚴厲,而是嚴厲中帶著溫柔,撫慰了我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
我不像班上的那些搗蛋鬼,卻也讓您操碎了心。我成績不是很理想,父母的批評更是讓我徹底放棄了希望,將原本的自己深深地藏起來,就這樣得過且過地學習、生活。唯有您,像一束暖陽,穿透了我緊閉的心房。沒有批評打擊,只是恰當地給予我鼓勵,適時地給我勇氣,告訴我:“你可以的!”遇見您的那一天,我遇見了光,遇見了希望。我覺得,自己可以對您無話不說。
我知道自己的承受能力很差,容易多愁善感,像是一只風吹草動都會被驚到的兔子。同樣的一件事,我想的總比別人多,有時候想得太多,往往就會越想越偏,這也導致了某段時間,我甚至不能好好與父母相處。在那段時間,您總是找我聊天,牽著我的手。您的掌心暖暖的,撫慰著我偏執的內心,讓我漸漸地明白了,看開了,解開了與父母間的誤會。
從第一次鼓勵我們去愛心義賣,到支持我們參加達人秀,再到集體生日會的會場布置,謝謝您,讓我們這群班級里的“小透明”有了屬于自己的色彩。就算做得不夠好,您依然會在開始的那一刻給予我們鼓勁,在完成的那一刻為我們喝彩。遇見了您這樣一位班主任,是我們的榮幸。
您不止像泉源,不止像險峰,或是日光、春雨。從我們相遇的那一刻起,您就一直站在我們身邊。正如《致橡樹》中寫道的:“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今天是我們作為您學生的最后一天。我像往常一樣走出教室,卻還是拽著另一個同學又折了回來——我想最后和您說一次再見。明明是最尋常的話語,可我們卻站在教室門口躊躇了好一會兒,想著如何讓這道別變得平常些。“陳老師,再見。”“見”字的余音尚卡在喉嚨口,心中的酸水卻像觸發了開關似的向上倒流。我轉身想溜,卻見您從講臺上走下來,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擁抱。“沒事的,以后還能見到的呀……”這句話就好像您曾經給我的無數次安慰一樣,好似和煦的陽光。我扯出一絲微笑,點著頭,卻在走出教室的那一刻,哭了。
因為遇見,所以珍惜,所以傷感。“再見”,是期待著下一次的遇見,可能在走廊,可能在操場。有幸可以遇到您,我最愛的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