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孫微 本報特約記者 郝樹華
“作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英國至今仍有數百萬人在貧困線掙扎!”當地時間6日,聯合國特別報告員對英國正式開啟為期兩周的社會貧困現狀調查,以深入了解財政緊縮政策下的民生現狀,并將對政府是否有效應對貧困問題進行評估。此行之前,聯合國人權部門專門為這項調查廣泛征集民眾意見,得到了英國各界的積極回饋。而在這些回饋郵件當中,該國“勞苦大眾”所闡述的凄慘生活現狀令人觸目驚心。
英國《每日鏡報》6日稱,在未來兩周,聯合國極端貧困和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菲利普·奧爾斯頓將走訪英國格拉斯哥、巴金、紐卡斯爾和紐漢等城市或地區。在預定的行程安排中,特別報告員將深入地方“貧民社區”、走訪“食品銀行”等救濟部門,向地方議員、政府官員了解民情,并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弱勢人群進行面對面接觸。
訪英期間,奧爾斯頓將探查前任政府財政緊縮政策對民生所造成的影響,評估英國近年引入的系列政策是否有悖于國際人權標準、英國“脫歐”是否會加劇該國民眾的貧困狀況。奧爾斯頓臨行前表示,英國作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卻仍有幾百萬民眾生活在貧困當中;希望通過此行創造一個有效溝通的機會,對該國未來的政策導向提供重要參考。
按慣例,特別報告員在準備階段會向目的地國征求社會意見,個人、學界和民間團體均可以來信的形式談論對國家政策和民生現狀的看法,亦可分享真實的個人經歷。訪英前,奧爾斯頓收到了近300份來信,社會反饋的熱烈程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調研。
諾福克郡一名年過六旬的市民在信中說,自己59歲時失業,每周有73英鎊的失業津貼。但這個數字根本不足以支付成倍增長的生活開銷和醫療費用,他目前基本處于“無煙無酒無社交、一套衣服穿三年”的狀態,平日里更是“食品銀行”的常客。蘇格蘭男子蒂芬在信中說,自己身患殘疾、日常行動依賴輪椅。自政府將多項生活福利與補貼統一合并為“通用福利”項目以來,他的生活墜入低谷。首先,新的福利系統要求他重新進行工作能力評估。評估過后,他從“不具備工作能力”硬被劃歸為“具備部分工作能力”,與醫生意見相背離。因救濟金銳減,他在支付水電、燃氣等必要開支后,兩周的生活費僅為10.5英鎊(約合人民幣94.8元),而他還要養活一個孩子。
“兒童貧困”問題也是英國社會各界高度關切的重點議題。有未成年人權益機構在信函中反映,自2010年起,英國兒童所遭遇的困境是社會整體貧困問題中最突出的環節。據估算,全英目前約有400萬兒童生活在不利于成長的貧窮環境,日常很難吃到水果、蔬菜和其他“長身體”的食品;從當前的趨勢看,這一人群在2021年時將增加至520萬人。更為令人擔憂的是,英國有35萬兒童日常生活在“赤貧”狀態——缺衣少食、居無定所。
“今日俄羅斯”新聞網稱,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聯合國因“極端貧困”問題沒少向非洲和南亞的欠發達國家派遣特別報告員。近年來,少數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民生情況逐漸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據了解,此次派往英國的特別報告員奧爾斯頓以直率、犀利著稱,2017年他曾對美國進行過類似的調查探訪,并發表了令該國政府高層大為震怒的調查報告。在他看來,特朗普的系列政策是在“有意迫使數百萬美國人走向財務毀滅”,是在對美國的福利體系發起一場“體制性的猛擊”;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窮人”徹底淪為“赤貧者”。
英國《衛報》稱,雖然特別報告員的最終報告和相關建議不具備法律效力,但派遣一位“不怕懟”的聯合國代表去揭露英國的“家丑”,必會引發巨大的政治和社會爭議;英國右翼勢力或將做出異常激烈的回應。在聯合國人權部門為這場探訪進行“預熱”之時,英國政府曾回應說,該國的家庭收入水平達到了歷史新高。▲
環球時報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