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文無定法。”作文雖無定法,但“出彩”還是有規(guī)律和有一定招數(shù)的。研究這個規(guī)律,掌握這個招數(shù),就能使我們的文章“出彩”展新顏。
全國卷的高考作文題曾給出了人們較為熟悉的幾句名言,要求以“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面對這個話題,如何寫出“出彩”之文,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探索。
一、標題靚麗醒目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也就是說,擬一個靚麗醒目的標題可為文章增光添彩。下面是摘錄的一些高考佳作的精彩題目,對此簡單進行一下分類說明。
1.巧用對偶、對比添文采
如:《納他山之石,琢自己之玉》《自信與納諫——騰飛的翅膀》《海納百川,我納千言》《自身免疫與藥物治療》等,這類文題整齊精練,言簡意賅,含蓄而巧妙地表達了文章的主題,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2.引用、化用詩詞歌曲助典雅
如:《江山如畫里,人物更風流》《問君哪得清如許》《陽光總在風雨后》《掀起你的蓋頭來》《敢問路在何方》等,引用或化用詩詞歌曲為題,有的顯得莊重典雅,有的顯得風趣幽默,文學色彩濃厚,反映出考生具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
3.妙用比喻、擬人增生動
如:《一個也不能少》《信人信己并蒂花》《讓自信和聽取通行》《與你一路同行》等,巧借比喻或擬人來擬題,能使文題新穎活潑、生動形象,使人感覺親切,如話家常,拉近了閱卷者與考生的距離。
4.借用歷史人物出新意
如:《馬謖小傳》《烏江悲風》《尋找自己的桃花源》《愚公與智叟》等,巧借歷史人物入題,對歷史事件加以文學改造,創(chuàng)出新意,可謂是高考作文的一大亮點,也顯示了考生對歷史的獨特思考,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
5.擇用平常句子顯哲理
如:《守住你的燈》《飛向藍天》《攀著歷史的青藤》、《棲息在歷史的道旁》等,此類標題貌似平常,內里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二、開頭精彩形象
古人云,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古人還說,文章開頭要像鳳頭。所有這些,無非是說開頭一落筆就要引人入勝,像鳳頭一樣俊美、鮮明、精彩,可以引人注目,讓人有不得不往下讀的欲望。
下面是一例精彩的開頭片段: 如果人生是一部史書,只有相信自己并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深邃含義;
如果人生是一泓清泉,只有相信自己并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才能品嘗到它的甘冽滋味;
如果人生是一首樂曲,只有相信自己并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才能欣賞到它的優(yōu)美旋律。
此段開頭采用了假設關系句,先用偏句提出條件話題,后面的正句則說明在這個條件下產(chǎn)生的結果,揭示出了“自信與聽取”的辯證關系,具有十分深刻的哲理意義。語句整散結合,長短相間,顯示了從容不迫、信手拈來之文學功底。
三、材料新穎豐富
所謂材料新穎豐富,就是要求選擇的材料要新鮮活潑,能恰如其分地反映主題,多角度多方面地說明問題。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記敘翔實,議論精當,描寫細膩逼真,抒情感人肺腑,不落俗套。
請看下面的例子:
因為信人,劉邦借蕭何之謀、韓信之武登上皇帝寶座;因為信人,唐太宗采魏征箴言、納房謀杜斷而創(chuàng)貞觀盛世。因為不信人,關羽夜走麥城,三百殘兵命喪黃泉;因為不信人,項羽鴻門釀后患,烏江邊血染征袍。
這一段中使用的材料是經(jīng)過精心選擇的,正面的有劉邦和唐太宗,反面的有關羽和項羽,恰如其分地證明了觀點——相信自己并聽取他人意見,是事業(yè)成功的根本保證。
當回眸一笑的絕色壓倒了六宮粉黛,當沐浴出池的嬌媚動容了天下,君王那“年輕的心”,也禁不住開始動搖了。
大唐的太陽,從此開始西沉。再不見深夜挑燈批奏折,只剩下“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贊嘆;再沒有金殿之上君臣議論國事的場面,只有沉香亭畔倚著欄桿的香氣和媚笑。
于是,君王不再是以前那個自信坦然、英氣勃發(fā)的君王了。他的眼睛蒙上了紗,耳朵堵上了布,他看不見即將到來的災難,聽不進忠臣們的肺腑之言。
于是,在經(jīng)歷了無比的輝煌后,大唐,終于日薄西山了。
可謂將歷史上以資借鑒的人物事件引進話題,褒貶古今,為我所用,是獨出心裁之舉。此段材料選用了人們熟悉的唐玄宗和楊玉環(huán)的事例進行評說,卻翻出新意,十分別致。
四、語言鮮活靈動
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即指語言的文采。準確精練、鮮活靈動的語言是有文采的標志,要想文章出眾,獲得閱卷人的青睞,就得在錘煉語言上下功夫。
請看下面優(yōu)美的語言片段: 梅花斗雪,獨立寒枝,那是相信自己能迎來春天;雨聲瀟瀟,花木入夢,那是相信自己能等到彩虹;江河咆哮,一瀉千里,那是相信自己能順利入海;孤云出岫,一無所系,那是相信自己能化作彩霞;鷹立似睡,虎立似病,那是相信自己能出擊成功。
這段文字兼用排比、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語言優(yōu)美凝練,節(jié)奏明快;句式整齊勻稱,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句式整齊而兼有抑揚之美,勻稱而絕無呆板之感。
五、結尾收攏巧妙
古人云,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古人亦說,文章結尾要像豹尾。這些見解極為精辟,它啟發(fā)我們,結尾要飛揚、有力,要卒章顯志,要使人掩卷長思。下面是別致的結尾片段:
如果說虛心是船,自信是帆,船帆兼?zhèn)洳拍艹龊_h航,探尋未來;如果說虛心是雪,自信是梅,雪梅并存才能打造詩情,為人吟誦。
親愛的朋友,“敢問路在何方”是一種別樣的智慧,走自己腳下的路,自己去披荊斬棘,更是一種芬芳著的勇敢,讓我們去做一個有大智大勇的人吧!
該段提出希望,飽含深情,委婉含蓄而意味深遠。仿佛在聆聽長輩的諄諄教誨,語重心長;又猶如在聽取朋友的殷殷囑托,滋潤心田。
總之,文無定法,文亦有法,“若將天地常揣摩,妙理終有一日開”。只要我們廣泛閱讀,注重積累,多方揣摩,勤于練筆,就一定能寫出令人稱道的優(yōu)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