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清
陽光,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擁有,它永遠只與愛生活、享受生活的人分享。
—題記
收藏陽光,其實就是貯存幸福。與華陽小學的“逐日遠行”精神相輔相成,讓快樂的陽光灑進孩子的心田,灑進家長的心田;老師做傳遞快樂的陽光使者,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氛圍中走進知識的殿堂,以生命溫暖生命,快樂著,幸福著。
在從教三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我用情去感悟教學中的每一個案例,用愛去教育每一個學生,用心去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用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來踐行著“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稱謂,用它來收集陽光,也用自己的心來收集陽光。
一、傾情營造自主和諧的班級氛圍
和諧班級,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四年級六班是我今年剛接手的班級,首先要形成集體的共識,也就是大家都認可的信念、價值觀和行為規則。只有讓學生們真正把個人的目標和班級目標融為一體,大家為了這個共同目標,心向一塊想,勁往一塊使,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為了創設和諧的班級氛圍,我每天早來晚走,以班為家。一方面,我給孩子一些機會,實行班干包干制,層層包干到人,細化責任到人;讓他們自己去體驗集體生活,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先找班長匯報,然后讓他們自己去嘗試解決,最后把解決的結果告訴班長再匯報。通過我的大膽放手,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和特長都得到了充分發揮。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行了“藝術節”班級文藝匯演,學生們自編自演,吹拉彈唱樣樣出色。從臺詞到服裝等一系列設計,我都沒參與,全部都是學生自己設計的。我已經是很滿意了,可是,馬若詩同學還為課室場地小不能充分展示她的優美的拉丁舞姿而遺憾。還記得四年級六班從第十周始和文明班、衛生班已經無緣,為了重奪文明班、衛生班流動紅旗,班委開會換了衛生委員,自查原因整改,我被他們的進取心打動了。我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于是我就對學生說:“看到你們這樣積極上進,我很高興。任何事情我們只要盡心盡力,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孟子云‘生于憂患,只要有競爭意識,我們一定會成功的。”也正是這樣一次次的活動,讓班級更有凝聚力,逐漸形成了積極向上的健康群體。另一方面,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都參與班集體建設,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班級規范由學生自己來制定,班級的各個崗位學生自己去選擇,班干部組織采取毛遂自薦或推薦競爭上崗,任人唯賢,班會活動由學生根據大隊部的方案自己來設計。而我,只當參謀,做引導,活動前,針對活動的內容、方式、組織、程序、安全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議。
二、傾心建造“家校連心橋”
“對于教師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長群體中。只有大家都動起來,群策群力了,這個集體才叫集體!”有人說老師帶的不是一個班,而是兩個,一個是學生班,一個是家長班。我非常贊同!溝通是成功的橋梁,家庭教育對學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我與家長保持經常性聯系,傾心建造“家校連心橋”。除了電話家訪,我還召開家長會,不定期家訪。待進生連凱同學的學習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我首先改變他家長的觀念,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開學初他就因為生病請了三天假,為了不落下功課,我下班去他家給他補課,在班里推進、實行小組學習來幫助待進生。
我還采取每周放假與家長進行文字溝通,每個學生都有一個“采蜜本”,在本子上,除了記錄每周正常的紀律、作業等情況外,還特別設了反省寄語、期望寄語、家長反饋等專欄。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鼓勵、表揚學生,以正面引導為主,讓他們全面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如誰幫學校整理飯盒,誰隨手關電器,誰拾金不昧,誰成了本周的陽光之星等。家長也同樣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饋給我,讓我了解每個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這些細節我都記在心里,作為寫操行評語的資料。“采蜜本”成了我與家長、學生溝通的橋梁。平時的細致耐心好比涓涓細流浸入每個家庭,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工作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支持與尊重。“家校連心橋”的教育網絡自然形成,并輻射到社會,促進了學生快速健康全面地發展。
三、細心呵護學生的自尊,播種真誠
三十年的教學經歷告訴我:學生中蘊藏著極大的團結向上的積極性、進取心和集體榮譽感,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會形成巨大的精神凝聚力,促使個人目標的實現和良好習慣的形成。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如果教師用真誠去打動學生,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工作中,我首先考慮到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成長和生活的環境不同,性格、愛好、特長也各不相同,需要我做大量細致的工作。對于學生的成長,教師不但是嚴師,更是慈母,要用真誠與愛心去感化他們。把差異較大的學生組織成一個勤奮上進的班集體。常言道,十個指頭不一般齊。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更不可用過于嚴厲的方式批評他們,而對于個性倔強的學生,更要耐心地長期用真情去感化他們。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穿潭底水無痕。”課余,我會給六班的孩子講《勸世銘》的故事,當今社會,是浮躁的,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平平淡淡做人,從從容容做事,從故事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孩子們聽完故事會反省,更會回家跟家長分享,帶動家長共同成長。
四、暖心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了給學生起模范帶頭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我首先做到。對于班中家長離異的學生,我會送上更多的關懷和幫助。池昊航同學,父母離異后他跟父親,但是父親因為生計常忽略了管教。缺乏父母的約束、只有爺爺溺愛的他,因此養成了愛撒謊、偷超市的東西、偷家里的錢等陋習。我常常找他聊天,盡量從思想上疏導他,批評教育并正面引導他。我還從生活上關心他:沒吃早飯,面飯、面包、牛奶給他準備好;生病了,帶他去醫院,還給他把落下的課補上……有一天,他突然對我說:“老師,我有一樣禮物送給你。”打開一看,是兩只小小的木瓜,還附上一張小紙條:“老師,謝謝你,媽媽離開了我,可你卻把母愛無私地傾注給我,我愛你—邱媽媽!木瓜是我家自己種的,我希望老師不要嫌它小,它可甜了。聽了老師講的《勸世銘》的故事,我知道我是來給爸爸報恩的孩子,不能讓他操心!”此刻,我不禁熱淚盈眶。
五、愛心鼓勵,以優補拙
面對班里學習較差的學生,我會發掘他的別的閃光點,并以此促進其學業上的進步。許智偉是個比較典型的例子,他每次語文只能考三十多分。他愛好音樂,我就針對他的愛好推薦并鼓勵他去管樂團;他喜歡畫小人畫,畫得很精致,我便以此表揚他,并告訴他:上課不能畫畫,你的畫畫得這么好,學習成績趕上來就更出色了。進了管樂團,他特別感動,發奮讀書,現在他的語文考試已達八十多分了。我還會經常在學生的作業本上或試卷上,寫幾句激勵的話。在這種無聲的交流中,我們心靈的距離縮短了,學生有什么事都愛和我講。這樣就更容易發現問題,并及時地解決問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班級和諧之音常奏。在2018年3月,我所帶的班級獲廣州市首屆班級文化建設優秀班。
三十年來,我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努力工作,實踐經驗告訴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激起他們學習的求知欲、持久的學習興趣及幸福感,把陽光照進他們的心田,使他們熱愛學習,積極主動學習,收藏陽光,貯存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