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舒 劉光華 甘泳紅
【摘要】本文對當下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互聯網+”時代下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 研究生 心理健康
【基金項目】2017年廣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能力導向型專業學位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2017JGXM-MS35)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78-01
自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后,引發了“互聯網+”時代的狂潮,加速驅動著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關于“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提到: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初步排查和疏導,組織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培育學生理性平和、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但高校研究生由于心理問題而導致嚴重后果的新聞屢見不鮮,這更加凸顯出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研究生常見心理問題現狀分析
1.常見心理問題
研究生的學習不同于本科階段的學習,更多的是自主性和主動性學習,學習目的、學習動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都較本科學習有本質性的區別。因此,剛入學的新生存在一段時間的入學適應過程,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態度不端正等,都有可能導致學生心理狀態茫然等問題。在人際關系問題方面,也是研究生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由于不同領域或專業對實驗要求不一樣,可能導致同宿舍室友的作息時間不同,長期下來積累矛盾,難以與同學愉快相處,有些學生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以及因此引起的孤單、苦悶、缺少支持和關愛的痛苦感受,也是刺激研究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在戀愛和性心理方面,研究生處于青年中后期,性成熟發育是重要特征,戀愛與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包括:戀愛受挫、單相思、情感破裂的報復心理等,而性心理問題常見的有:由婚前性行為、校院同居等問題引起的焦慮、恐懼、擔憂等。在性格與情緒方面,性格障礙是研究生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自卑、怯懦、依賴、神經質、偏激、敵對、抑郁、孤僻等。在就業問題方面,研究生相比同期本科同學,年齡偏大,來自家庭的壓力,以及自身的困惑和擔憂,如選擇怎樣的職業,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尋覓求職技巧等。在神經癥方面,如長期的睡眠障礙、焦慮、抑郁、強迫、疑病、恐懼等。
2.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
以上研究生常見心理問題產生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因素,分別是:生物學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生物學因素主要包括:遺傳、腦器質行病變、神經內分泌紊亂等;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適應能力、耐受能力、調控能力、人格特征等;社會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父母教養方式產生的家庭因素,由于學校環境、授課方式、生活模式產生的學校因素,由于大量社會刺激、多種價值觀沖突、大眾媒體的普及產生的社會因素。以上因素往往是相互交織、相互關聯而形成研究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二、“互聯網+”背景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解決辦法
“互聯網+”模式下研究生培養,更具開放性和及時性,因此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更多。“互聯網+”時代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互聯網+”背景下研究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是開放的,積極正確的引導研究生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提高研究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正常的研究生心理健康表現為:強烈濃厚的求知愿望,飽滿積極的情緒心境,健全頑強的意志品質,完善統一的人格品質,和諧融合的人際關系,客觀正確的自我意識,對社會環境適應良好,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等。而學校應該善于利用互聯網,搭建“互聯網+課程”平臺,將心理健康教育的面授課程和講座錄音錄像,放上網絡,活用“兩微一端”進行心理健康宣傳,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密切關注學生線上動態,有針對性,親切地開展網絡心理健康宣傳,及時線上解答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實現線下線上自主學習的雙贏模式。并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將積極正常的心理健康范例展示出來,側面引導和正面強化研究生思想和行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積極樂觀的意志品質、客觀認識世界和自我等。
還可構建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篩查網絡平臺,以網絡問卷的形式開展心理測試,學校可通過后臺進行測試結果分析,建立心理檔案,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分類,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時有效地化解問題學生的心理問題。
“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形態,其產生的千變萬化的教育模式。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活動”的形式,調動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展覽或者競賽的形式讓研究生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互聯網將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所收獲的信息,以電子作品(可以是微電影,PPT、電子雜志等多種樣式)的形式進行網上公眾投票評選,這樣不光可以調動研究生積極性,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將優秀成果作品向大家展示,以達到讓更多人學習的效果。
三、結語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興起,更多的教育模式正在應運而生,通過以“互聯網+”的思想去深入探討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結合“互聯網+”去優化教育資源、搭建教育平臺、豐富教育形式,相信很多問題都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作者簡介:
龔舒(1988—),女,漢族,江西寧都人,碩士,研究實習員,從事研究生教育管理及植物保護相關研究。
劉光華(1972—),男,漢族,江西興國人,博士,副教授,從事研究生教育及植物保護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