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紹輝
北廣朗誦團成立以來現已有學員上百名,其中優秀者眾多,也不斷有新學員加入其中,在老師的帶領、老團員的帶動下,這些新學員的進步速度也是一日千里,周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是北廣報的老訂戶了,一份報紙全家人傳看。有一次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介紹‘北廣朗誦團員風采的文章,我也拿出手機掃描二維碼,成為了北廣朗誦團的一名新學員。”
退休前的周霞是一位英語教師,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她,剛開始學習時總是有一些走神:“老師這樣說是不是更好?我要是老師,就會這么教!”一個月之后,周霞的進步并不大。同班的學員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你這樣不行啊,參加朗誦學習首先要做到‘聽話,要把腦子里原來的東西都忘了,按老師教的方法,天天定時進行練習。這樣才能進步提高。”還有的學員每次下課都主動留下來幫助周霞,指出她的問題。“這真是一個溫暖、無私的集體。我現在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練聲、練氣,發到我們的學習群里,大家互相鼓勵、督促,共同進步。”
堅持就會有收獲,兩周之后,周霞的聲音與氣息有了很大的進步。“我本來的嗓音有些沙啞,剛參加朗誦團的時候還被同學誤會是不是有吸煙的習慣,你聽我現在的聲音,是不是好多了?”她略帶驕傲地說。
周霞一直對文學有著深深的愛,現在她把這份愛用朗誦表現出來。“朗誦其實是對文學作品的二次演繹,是通過聲音對作品進行解讀。”每次拿到一個新作品,周霞都會在網上盡可能多的找不同朗讀者對這作品的演繹,一邊聽一邊筆記博采眾家之長。之后還要查找關于作者、作品的相關資料,“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不同,朗誦過程中傳達的情感色彩也不同,多聽別人的朗誦、多了解一些作品背景對朗誦有很大的幫助。”她朗誦的作品感情飽滿得到了親朋好友的贊譽。
周霞也嘗試過朗誦英文作品,“但能聽懂的人不多。我覺得,朗誦的真諦是為了向聽眾傳播優秀的文學作品,一定要通過聲音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情,而不是炫耀聲音。所以我現在還是更多的朗誦中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