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維吾爾語中的同音詞是一種有趣的語言現象。本文主要敘述維吾爾語同音詞的形成,發展,分類以及其起在語言中的作用進行探討并提出筆者的一些新的論點。
關鍵詞:現代維吾爾語;同音詞;標準
同音現象是現代維吾爾語中詞和詞、詞綴與詞綴、詞與詞綴之間常見的一種語言現象,同音詞的標準仍是令人頭疼的,尚未完全解決的難點和重要問題之一。雖然對此,國內外許多學者和研究員學者經過多年探索有相當多科學的見解,但同音詞的觀念還沒有完全統一。所以,我也就有關維吾爾語中同音詞近年來全部出現的新的方法,并在早期原有探索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與廣大同行分享。
一、同音詞的定義
同音詞——在世界各個語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一種語言現象,在維吾爾語中,根據從英語中引進“Homonym”的音譯。一般的結構方式與發音相同,但詞匯的意思完全不同的叫同音詞。同音詞一般針對的是指以下兩種情況:
(1)結構的形式、意義不同,只能說發音相似的詞。
(2)結構形式、發音也相同,只是意思不相同的詞。
有些語言中,盡管詞的構成和語音元素是相同的,但他們有聲調,重音不相同。所以這樣的詞不算作是同音詞。漢語這種情況比較多見,比如“操場”與“草場”,雖然語音的元素同樣是“cao chang”,但第一個“操”的發音是一聲,而第二個“草”的發音是三聲,因此不能認作這兩個詞是同音詞。
大家都知道一個詞的構成需要音調,意義和形式。漢語聲調與的意義一樣,完全可以通過維吾爾語重音的意義區別。但這種情況在語言里也不多見。同音詞和多義詞在音調,意義,形式結構完全相似。如果按照現在同音詞的定義進行劃分的話,顯然出錯。由此可見,目前同音詞通用的維吾爾語中不能適應實際情況的定義。
基于以上的形式,兩個詞的形式與音調同上述形式的前提條件下,基于證明甲、乙兩個詞義的遠近程度,清楚地分清了這兩個詞的同音與多義。如果乙詞的意思遠超越甲詞的意義的話,可以認為甲、乙兩詞是同音詞。如果基于乙詞意思相近的角度或者那甲、乙詞之間有意義關聯的話,可以認為甲、乙兩次是多義詞。
同音語的形成歷史較長,是一項很有研究價值的語言現象。所以針對這些語言現象,標準的定義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對維吾爾語的同音詞的劃分還是一個難點問題,很難正確的區分同音同形異義詞和多義詞。
二、同音詞的分類
同音詞由一個意義的結構組成或者兩個以上結構組成,其分類視為基本同音詞、構詞同音詞。值得強調的是,這里的語義組合一定是能證明語匯意義的組合,而不是能證明語法意義的語素。如“書面報告”中的“jazma”與“墻上的字文”中的“jazma”的發音不同音。因為前“書面形式”是一個詞,而后面的“jazma”中的“ma”,不僅是構詞附加成分,還是構詞詞尾。詞的構詞形式“jaz-”,所以不能說兩者是同音字。
三、同音詞的起源
同音詞的出現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巧妙地相互結合的產物。因為語言語音的局限性,相反,通過語音,宇宙中的可數的萬千事物,必然會出現同音詞這種表達需求。原有的語言里出現的新的語言借詞,或者因其它結構方面的需要,出現類似的詞語,可能就是同音詞產生的一個原因。具體而言,現代維吾爾語的同音詞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語音關聯。一種語言在不用的時代,不同地區,不同人的不同的語言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而在這種情況下,詞匯語音之間關聯這一現象很難避免,因而這種現象會保留下來。因此,一些同音詞完全可以看作是在這種方式下產生的。比如:qil名詞:須,毛;qil動詞:有做某事的意思。
(2)語音演變。語音的變化和詞義的發展變化同步。因此,一些原來不同音詞需求在變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相互成為多音字。這種形式的同音詞在現代維吾爾語詞匯也有一定比重。例如:“ot”講話現代維吾爾語中意為“草”和“燃燒的火”兩種不同的意思。所以,無疑是屬于同音的范疇。
(3)詞義的變化。詞的形式不變,但詞義的分裂、擴散等多義詞的詞義變化,這種現象是阻斷原有多義詞的聯系,或固定保留在人們思維定式里而形成的一種同音詞。如“qolt uq”一詞,原先是指人體器官的名稱,后來在這個基礎上,出現了“海灣”一詞。漸漸地這個詞的意義就多了幾個含義,詞義之間的分裂,關聯關系的中斷,或者是人們已經固定了這一詞義形式。于是形成了這具有兩個詞義的同音詞。
(4)出現了從其他語言中大批量借入同音詞的現象。這種借詞的語系結構與維吾爾語的音系結構呼應,與原先維吾爾語有的音系結構相匹配形成了類似結果的同音詞。如“ton”(聲調符號,希臘文,從俄語介入)和“ton”(長袷袢)等。當然另外還有前面我們提到的,通過有限的語音、無限事物、及其他們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些概念入手,證明同音詞的出現絕非偶然。
同音詞在使用時,可以很好的提高維吾爾語特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達技巧。作家,詩人善于運用同音詞,通過同音詞把藝術的作品很好的展現,能給獨特的抒情音樂性的美學能帶來很好的效果。現代維吾爾語同音詞還是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陶璦麗.同音詞性質的再認定[J].新疆大學學報,2005(3): 34.
[2]文兵.英漢語同音詞對比分析[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 2009,(3):54.
[3]亞熱·阿拜都拉.現代維吾爾語同音詞標準再探[J].新疆大學學報,2008,(4):21.
作者簡介:賽爾達爾·吾麥爾(1993—),男,北京人,碩士在讀,主要研究方向:雙語教育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