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天 (浙江省余姚市第四中學 浙江余姚 315400)
“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是高中生物學必修3(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第1章第1節(jié)“植物激素調(diào)節(jié)”中的活動[1]。《浙江省普通高中學科教學指導意見·生物(2014版)》對本實驗的要求如下:在進行“活動: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時,嘗試對假設中的重要變量下操作性定義,區(qū)別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設計實驗過程和掌握數(shù)據(jù)收集及處理方法,制作圖、表[2]。
在本活動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知道生長素具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并再次鞏固了對照實驗的方法。但學生尚未學習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不同作用。本實驗中的2,4-D即2,4-二氯苯氧乙酸,是一種生長素類似物。通過實驗,學生可直觀體驗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閱讀教材中相應的內(nèi)容,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組間交流討論,確定最終實驗方案。
本實驗以洋蔥作為實驗材料,對教材中的方法、步驟進行了適當調(diào)整:
①取30個250 mL的燒杯,平均分成10組,每組3個,各組編號為1~10號。
②1號燒杯裝250 mL蒸餾水(圖1A),2號~10號燒杯分別裝250 mL不同濃度的2,4-D溶液:10-12mol/L(圖1B)、10-11mol/L(圖1C)、10-10mol/L(圖1D)、10-9mol/L(圖1E)、10-8mol/L(圖1F)、10-7mol/L(圖1G)、10-6mol/L(圖1H)、10-5mol/L(圖1I)和 10-4mol/L(圖1J)。
③挑選大小相似且未長根的洋蔥置于燒杯口,使洋蔥底部接觸到液面,置于室內(nèi)同一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
④每天更換蒸餾水和2,4-D溶液,并測量每個洋蔥根的總長度(將幾條根的長度加在一起),記錄測量數(shù)據(jù)。
⑤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制作表格和折線圖。

圖1 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對洋蔥生根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根據(jù)實驗目的確定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本實驗中,自變量為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因變量為洋蔥根的總長度,溫度等因素為無關變量。然后確定實驗組(2號~10號)2,4-D溶液的濃度范圍,可進行預實驗或查閱文獻。例如查閱文獻,可提示學生參見教材中的曲線圖“生長素濃度對根和莖細胞生長的影響”。該圖中約10-8~10-6g/L為根的最適生長素濃度,換算成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5.7×10-11~5.7×10-9mol/L;當生長素濃度約大于 10-5g/L(5.7×10-8mol/L)時,抑制根的生長;當生長素濃度約為10-3g/L(5.7×10-6mol/L)時,抑制效果非常明顯。同時,提示學生不同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由此,配置2,4-D母液后將其稀釋為9個數(shù)量級濃度梯度,10-12~10-4mol/L。全班學生可分為10組,每組做1種濃度,進行合作學習,最后對各組數(shù)據(jù)進行匯總。
學生每天測量各組每個洋蔥的根的總長度,記錄后求各組的平均值,各小組共享數(shù)據(jù),結果如表1所示。學生根據(jù)表1的結果得出結論:與對照組(蒸餾水)相比,當2,4-D溶液濃度較低時,隨著濃度升高(10-12~10-8mol/L),促進根生長的效果增強;當超過最適濃度,隨著2,4-D溶液濃度升高(10-8~10-6mol/L),促進效果減弱;當 2,4-D溶液濃度較高,超過一定值時,抑制根的生長,例如2,4-D溶液濃度為10-4mol/L時。
為使數(shù)據(jù)更直觀,將表1繪制成折線圖,以不同濃度的2,4-D溶液為橫坐標,根的總長度為縱坐標,以培養(yǎng)2 d、4 d和6 d的數(shù)據(jù)為例(圖2)。圖2直觀顯示了在本實驗的幾組2,4-D溶液濃度中,10-8mol/L為最適濃度。

表1 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對洋蔥生根的影響

圖2 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對洋蔥生根的影響
由于本實驗有2個自變量(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和培養(yǎng)時間),學生還可能繪制第2種折線圖,以培養(yǎng)時間為橫坐標,根的總長度為縱坐標,如圖3所示(以蒸餾水、10-10mol/L 2,4-D 溶液、10-8mol/L 2,4-D溶液和10-6mol/L 2,4-D溶液4組為例)。該圖可更直觀展示各組洋蔥根的生長情況。

圖3 不同濃度的2,4-D溶液下洋蔥根的生長曲線
教材中的原實驗并沒有給出2,4-D溶液的濃度,因此學生需自行設計一系列濃度梯度,以更好地體現(xiàn)不同濃度2,4-D溶液的作用效果。本實驗約需1周時間,因此要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及時記錄數(shù)據(jù)。學生分析好實驗數(shù)據(jù)后,做成表格,并繪制成折線圖,可鍛煉將數(shù)字轉(zhuǎn)變成圖像(圖文轉(zhuǎn)換)的能力[3]。最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進行匯報交流,以圖表的形式展示實驗結果,分析、解釋實驗數(shù)據(jù),并得出實驗結論。在實驗過程中,一些實驗結果可能會與預期不同,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分析、討論,提出可能的影響因素。例如,本實驗中在10-5mol/L 2,4-D溶液中培養(yǎng)2~3 d時是抑制洋蔥根生長的,而后促進洋蔥根的生長,這可能是由于洋蔥個體差異(異質(zhì)性)引起的。為了減小誤差,可多設重復和盡量保持無關變量一致。本實驗中,還可增設更高濃度的2,4-D溶液實驗組,以更明顯地觀察其對洋蔥生根的抑制作用。
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的重要途徑。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實驗設想。本實驗還可使用迎春花、柳樹、大蒜、菠蘿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