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朱江明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指責俄羅斯違反了《中程核力量條約》(以下簡稱“中導條約”),并且聲稱將會退出該條約。這番言論曝光之后,國際社會一片嘩然,中導條約可以說是冷戰中美蘇所簽訂的最重要的裁軍協議之一。該條約在1987年12月由蘇聯與美國簽署,條約規定雙方將全部銷毀和徹底禁止裝備射程為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導彈及射程為10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導彈。條約還規定雙方有權核查對方的條約執行情況,并且在三年內完成銷毀工作。該條約的簽訂,緩和了歐洲的東西對峙局面,由于美蘇均在歐洲部署了大量搭載核武器的中程導彈,如果忽然發射,隱蔽性非常強,有可能讓整個歐洲均陷入火海。中導條約的簽訂,最大的獲益者就是西歐諸國。
本次特朗普聲稱要退出條約的理由是俄羅斯發展和部署了一種新型的9M729中程巡航導彈,射程可達2500公里,這款武器違反了中導協議。另一個“理由”是,中國、朝鮮和印度等國家,由于不受中導條約限制,正在發展和裝備各種中程導彈武器。如果說停止部署新的違約導彈還只是美俄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的問題,要求其他國家也被中導條約約束則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美國退出中導協議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有分析認為,美國一旦退出中導協議,將會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那么這樣的軍備競賽將會出現什么樣的新武器呢?
中導協議簽訂之后,美國所銷毀的最重要的兩種武器,是陸基型的戰斧導彈和射程達1800公里的潘興2型戰術彈道導彈。由于中導協議并未禁止發展海上及空中發射的中程導彈,因此美國海軍艦艇上部署的戰斧導彈在近年來的戰爭中表現搶眼,往往被用于斬首行動和攻擊敵方關鍵節點的任務。而潘興2型戰術導彈的定位是攻擊對方交通樞紐和指揮所等關鍵節點的精確制導武器,其精度可達30米。即便用現在的標準來看,潘興導彈仍是非常精確的彈道導彈武器,由于采用了末端雷達制導,這款導彈甚至具備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
如果美國脫離了中導條約的控制,恐怕首先將會重新研發和裝備陸基戰斧和潘興2的后繼型號。由于近年來技術的進步,美軍很可能具備在現有武器平臺上發射新型導彈的能力。比如,此前在韓國電影《鋼雨》中大放異彩的M270型多管火箭系統,可以發射射程達300公里的短程M39戰術導彈。美國陸軍已經委托了雷聲公司為其配備射程達500公里的LRPF,以延伸這款武器的射程。
這種新的導彈不僅適用于M270系統,還適用于輕型的HIMARS輪式火箭發射系統。當然,如果美國愿意,也可以升級盟友的系統,包括韓國等。從雷聲公司已經公布的系統概念來看,每輛M270火箭炮系統可以搭載4枚LRPF導彈,而過去卻只能搭載兩枚M39戰術導彈。換句話說,如果有需要,確實可以研發一款彈體體積和重量與M39導彈相當的導彈武器,射程完全可以超過800公里。至于重啟陸地發射的戰斧,當然新世代的中程導彈將會變得更為智能和隱形。
盡管美國已經超過30年沒有裝備和研發中程導彈,但似其科技水平和工業實力,有能力在短時間內重新設計和發展出新的中程導彈。與冷戰中主要用于打核戰爭的指導思想不同的是,重新設計和發展的中程導彈很可能同時具備常規和核戰斗部,以應對各種不同的戰爭形勢。盡管美國退約必然會引起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但我個人認為不宜對局勢過于悲觀。
本次中導退約危機,恐怕最大的受害者是歐盟國家。而此前特朗普在北約會議中,就指責歐盟對防務問題缺乏責任感,投入預算比例過低。如果面臨重大的導彈安全威脅,歐盟只能通過增加預算的方式來重整軍備,并且更加依賴美國提供的核保護傘。畢竟對于歐盟而言,美國無論如何仍是實力強大的盟友,而俄羅斯則只是歐洲邊緣的一個搞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