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振巍
年齡:21
血型:未知
星座:雙魚
籍貫:黑龍江大興安嶺
愛好:音樂、朗誦、主持、話劇
最喜歡的專業課:中國民族音樂、合唱、音樂與動作
母校第一印象:浪漫青春、充滿朝氣
印象最深的校園符號:宏偉的建南大會堂,文藝演出校園圣地
廈門大學有著“中國最美校園”之稱。“顏值”底蘊讓莘莘學子向往。對于藝術生來說,這里擁有專業院校不具備的文化氣息,能夠得到不同學科的學習機會和對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高三被藝術生稱為藝考年。對于我們而言,有四個關鍵詞:離鄉、迷茫、堅持、夢想。
戟夢
許多人會覺得藝考這一條路很好走,其中的心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度過這漫長的一年后我終于通過了層層選拔,如愿拿到了中央音樂學院校考合格證,取得了全國第六十二名的成績。但事與愿違,我的文化課成績沒有達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的要求,與夢想的學校失之交臂。
高考結束后的那個暑假,我仍舊在一門心思地準備復讀。這個時候我收到了廈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恰巧那年中央音樂學院和廈門大學采取共同招生的方式,通過中央音樂學院的專業校考可以兼報廈門大學。帶著失落與憧憬五味雜陳,我一路向南。
沉潛
我和每個剛進入大學的同學有一樣的想法,盡可能多參與各種學生機構和文體活動。但事實證明,在課業的壓力下每個人的精力有限,合理安排大學生活更重要。真正讓我結緣語言藝術的是剛入學不久時,我報名了迎新晚會的主持人,從來沒有主持經驗的我勇敢邁出了這一步。第一次面對數千人主持,我的腿抖得特別厲害,連話筒都拿不穩。
從那次主持以后,我進入了廈門大學主持人隊,有更多的機會登上舞臺,接觸到各種朗誦和主持活動,鍛煉了自己的能力。
綻放
第一次感受到話劇的魅力是參加廈門大學原創話劇《哥德巴赫猜想》,當時我飾演了主角陳景潤。隨著對語言藝術興趣加深,我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開始參加學校,省級乃至國家的主持或朗誦比賽。2015年我有幸在北京市人民大會堂參加共和國脊梁晚會。
作為音樂生,掌握語言藝術就好比多一條腿走路。我本專業是音樂教育,在講臺上我和其他人有很大區別,無數次演出練就的語言功底讓我即便在陌生場合也能談吐自如,參演話劇也使我的身體表現力更有自信。
熱愛舞臺,熱愛音樂,熱愛朗誦。音樂專業加上對語言藝術的熱愛讓我享受每一絲聚光燈照在臉上的溫暖,每一刻在舞臺上發光發熱。
廈門大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
會計學、金融學、行政管理、經濟學、財政學、物理學、英語、法學、歷史學、海洋科學、化學、生物科學、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廣告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
分析化學、政策科學、結構化學、國際經濟法、審計學、財政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現代生物學實驗、海洋浮游生物學實驗、人力資源管理、國家稅收、統計學、金融工程、綜合化學實驗、中國古代史、高等代數、材料化學導論、動物生物學、聲學基礎
秉性
廈門大學的建筑風格獨具一格,記得剛在校園里看到廈門大學嘉庚式建筑時還特意去問學長學姐,為什么校主陳嘉庚會創造這種建筑群風格。
學長學姐解釋道:“清水墻,琉璃瓦,西式的門窗廊柱,配上飛翹的燕尾脊屋頂,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穿西裝,戴斗笠,西式建筑為樓身,中式風格為屋頂。校主陳嘉庚先生是希望我們中國人可以蓋過西方的國家啊!”
嘉庚建筑采用素雅石料,再搭配上紅綠的飛檐等裝飾,歲月的侵蝕見證了飽經風霜、歷經百年的廈大建筑。依然光彩奪目,生機勃發。
青春
廈門被譽為海上花園城市,生活在這樣的氛圍里,無時無刻不是舒適的。四季如春的氣候環境,總有鮮花盛開。夏天蟬聲嘹亮,路上甚至還會掉落成熟的芒果、菠蘿蜜,芙蓉湖畔有優雅的黑天鵝游弋。校園里的花草樹木讓空氣變得格外清新,美麗的教學樓掩映其間。在這樣的校園里生活學習,令人心曠神怡。
廈大是浪漫的,我曾聽學長這么說過。男清華,女北大,談情說愛在廈大。無數純潔的愛情在校園里生根發芽,和煦的微風與充滿花草的校園伴著海浪溫暖了純粹的情感。
很慶幸我也在這里找到了屬于我的情感,這將是我一生中寶貴的財富。廈大給予我一種壯闊而美麗的情懷,讓我覺得,即使是漫漫夜歸路,也不覺得孤單。因為腦海里皆是波瀾壯闊的海和天空中閃耀的星光。
咖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的高校中,幾乎沒有哪一所學校如廈大這般鐘情于咖啡,執著于咖啡文化。幾乎每個學院都有一到兩個咖啡廳,不同學院各具特色。比如人文學院的茶室叫作“芳草天涯”,藝術學院的咖啡廳有螺螄粉出售。
如果你是一枚吃貨,那就更應該來這里。廈大食堂的招牌就是:“廈大餐飲,家的味道”。從大一看到這句話時的說笑,到如今大四即將畢業要離開母校的不舍,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家的味道。
課程
廈大的校選課一直是出了名的熱門。比如:攀樹課、潛水課、野外生存、帆船課、高爾夫課、中醫養生課、常見病推拿療法、化妝品的正確選擇與使用……不僅好玩有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非常 實用。
廈門大學還有一條規定就是:不會游泳,不能畢業。面朝大海的廈大非常注重學生的安全問題,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廈大將游泳課設成必修課。
時光的河入海流,終于我們分頭走
《鳳凰花開的路口》是廈大人的經典吟唱。“鳳凰花開開兩季,一季老生走,一季新生來。”5月至7月綻放的鳳凰花讓無數即將畢業的學子無限惆悵,正如它的花語——離別、思念、火熱青春。
我們的學生時代,始于這美麗的火紅里,也將在這火紅里結束。雖不是長亭外、古道邊,那連天的殷紅之花終帶著青春的記憶,飄向遠方。
廈門的N次方
廈門大學除正常春秋學期外,還有為期五周的小學期。君問歸期未有期,我們還有小學期。高中同學都開始放假了,在網上曬各種旅游照、家鄉美食照片的時候,我們還要悲催的等一個多月才能放假。寒假四周,暑假七周,法定節假日嚴格遵守國家規定,我們雖然放假晚,但是我們收假早哇!2017年2月份開學,7月27日放暑假,感受一下。
@未知空域,廈門大學法學院
廈大社團招新“百團大戰”在演武場,多以興趣為主,相對來說比較單純。不像很多學校的社團要舉辦各種各樣比賽活動,有點功利,學生們急著培養自己的人脈和社交技能。校方也對各種活動持寬容支持態度——以×MU TED為例,這個由幾名學生自發組織的TED組織,得到國書館的大力支持,至今開辦了不少分享會和視頻沙龍。
@慕木,廈門大學經濟學院
這里有許多野生動物和我們一起生活著。最美麗的是黑天鵝,把手伸向它,它會游過來啄你的手,以為你來喂食了,但不會疼的。白鷺偶爾也會來湊熱鬧。綠頭鴨喜歡成群結隊在湖邊草地上閑逛,有人靠近時,它們會笨拙地逃開。還有兩只大肥鵝,現在不知道去哪里了……傲嬌貓咪很多,和我們一樣都是各宿舍區的常住居民。
@不以物喜,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表演類特色院校話題
最得意的是別人還沒放假,我已經在家了;最緊張的是第一次專業考,很難想象你幼時的大神坐你面前,一字排開,微(嚴)笑(肅)地聽你演奏,到后來慢慢無視他們的存在這微妙的心理變化;最開心的是一幫好友在琴房邊聊邊練,扯八卦做夢。練小時候的老曲子,再練練各種網絡神曲。
@不土
中央音樂學院二胡演奏專業
光上課是不夠的,想要學得好,學生都必須找機會去實踐。動院從大三開始就有聯合作業,大三和大四基本都是在做作品中度過。其他系會早早就出去拍片、跟組。英語課上坐我后面的表演系妹子從大一開始就去跟拍白鹿原了,期間很少露面。
@芳華
北京電影學院
上戲的商業意識與設計意識頗強,大概與上海的整體氛圍和舞美的優秀存在有關。認清這一點事實是非常重要的,誰也不能一輩子活在戲劇學院的書桌前頭,遲早都要走進劇場面對舞臺和觀眾。
@Shimizumint
上海戲劇學院舞美系
在國戲戲文系,你能得到的最好的體驗就是戲曲。當你真正開始直面她,走近她,你會發現她那么好,那么有趣,那么珍貴,甚至你覺得她需要你。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我們自己的東西。好像她現在走了彎路,被冷落、被奚嘲,只因太多人不了解。你會覺得自己應當肩負起讓更多人真正不懷偏見地走近地,感知她好處的責任。
@三斗米
中國戲曲學院戲曲文學系
作為南京高校中有名的尼姑庵,南藝美女的數量應該論沓算。其實,其他高校的妹子也不差,但南藝給人美女扎堆的感覺主要因為每天受著藝術氣息的熏陶,人的氣質上來了,品位也上來了,比較會穿衣打扮。
@研究僧
南京藝術學院攝影專業
戲劇是小眾專業,社會影響力比不上電影,圈子更小。因此信息、資源更集中。國話、人藝、大戲節、青戲節、戲曲、歌劇,差不多都有熟人,很容易獲取信息,看戲的機會自然就多。平時上課會拿出固定時間討論最近看過的戲。上小課,導師先拋出一個題目一個戲,每個學生都得發言。想發言,得先看;肚子里沒貨,沒眼力不行;有眼力表達不清楚也不行;表達清楚了,聽別人說,互相之間觀點的激蕩、交流很重要,可以相互啟發。
@淺草
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