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貫一
摘 要: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民間借貸在社會諸多領域日趨活躍,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由于法律法規的監督機制的不健全,民間借貸也存在著很大程度的隨意性,伴隨著很大的資金風險。本文結合目前民間借貸存在的問題及相關法律規定,探討如何避免民間借貸糾紛。
1 民間借貸概念
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而非經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包括民營銀行、第三方理財、民間借貸連鎖、擔保、私募基金、銀企對接平臺、網絡借貸、金融超市、金融集團、民資管理公司、民間借貸登記中心等等。2015年9月1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條規定: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及其相互之間進行資金融通的行為。
2 民間借貸的法律特征
1)民間借貸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借貸雙方通過簽訂書面協議形成特定的債權債務關系,從而產生相應的權利和義務,這種關系一旦形成便受法律保護。
2)民間借貸是貸款人和借款人雙方合意的行為。雙方是否形成借貸關系以及借貸數額、借貸標的、借貸期限等取決于借貸雙方的書面或口頭協議。
3)民間借貸是一種有償或者無償的行為。《合同法》第196條規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因此民間借貸是一種有償借款的合同。《合同法》第21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由此看來民間借貸也可以是一種無償借貸行為。至于是有償借款或無償借貸可由借貸雙方自行約定。
4)民間借貸是實踐性的行為,關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貸物的實際支付。借貸雙方間是否形成借貸關系,除對借款標的、數額、償還期限等內容意思表示一致外,還要求出借人將貨幣或其他有價證券交付給借款人,這樣借貸關系才算正式成立。
5)民間借貸的標的物必須是屬于出借人個人所有或擁有支配權的財產。不屬于出借人或出借人沒有支配權的財產形成的借貸關系無效,不受法律的保護。
3 民間借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沖擊了正常的金融市場
民間借貸其經營活動隨意,不受任何管理部門的監督和約束。加上民間借貸的利率大大高于同期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相當程度地影響了銀行信貸主渠道的暢通,對正常的金融秩序造成一定沖擊。
3.2 民間借貸風險大
首先,民間借貸手續不完善,借貸行為大都發生在親戚、同事、朋友等人群中,發生資金轉移行為時常以口頭協議的方式訂立,部分書寫借條的,上面僅注明借款金額、借款人姓名和借款日期,而沒有借款用途、期限、利率、還款方式等相關要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規范性。一旦出現信用風險引起經濟糾紛,就會因手續不完備而無法得到法律救濟。
其次,民間金融活動容易成為詐騙和洗錢等犯罪渠道和工具。民間借貸缺乏制約保障機制,多為私人交易,容易產生糾紛。當貸款拖期或者還不上時,放貸者由于利益所致,往往不通過合法途徑收取貸款,而是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收貸,很容易釀成禍患,引發糾紛事件,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
3.3 民間借貸容易引起資金惡性循環
如果資金借款人生產經營出現問題,難以按時清償債務,又以民間借貸方式借入資金、償還舊債,便會大大增加借款人的資金成本。同時如果民間借貸與銀行信貸相結合,容易使銀行誤解企業的資金狀況,作出錯誤決策。這讓銀行控制貸款企業“借新還舊”的規定成為一紙空文,企業在拆東墻補西墻的過程中,一旦經營失誤,就會陷入資金惡性循環之中。
3.4 民間借貸的利率持續上揚
從我國經濟增長趨勢來看,目前社會融資需求量遠遠超出了正規金融機構的可貸資金。許多小企業、民營企業等由于不具備從銀行貸款的條件,無法從正規金融機構得到資金,出現了中小企業貸款難現象。而民間借貸門檻低、手續簡便,借貸雙方基本以信用為主,大多無需抵押或擔保,漸漸成為了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方式,民間借貸得以迅速發展,利率隨著需求的增加而提高。
4 避免民間借貸糾紛的對策建議
1)書寫“借條”的注意事項。
① 對于小額借款,當事人之間往往不簽借款合同,而是習慣于寫一個簡單的字據。實踐中,這類字據并不規范,有“借條”,有“欠條”,還有“收條”等等。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應當書寫“借條”;“欠條”、“收條”均不可取。因為“收條”只能證明對方當事人收取了款項,無法證明當事人之間存在借貸事實,而“欠條”無法證明欠款的原因,也會對案件管轄、案件事實造成影響。“借條實際上是一份簡化了的借款合同,表明當事人之間發生了借貸的法律事實,借款人應依照約定向出借人歸還借款。
② 借條中應當體現以下內容:借款時間、金額、用途、利率、用款期間、逾期還款的利息、出借人以何種方式向借款人提供了借款。這樣才能更準確的界定雙方之間借款關系,一旦發生糾紛也才能更清晰地按照借條約定進行處理。
③ 寫借條時應當要求借款人出具其身份證,并將身份證復印件附后,一是便于核實借款人的真實身份及基本信息,二是,一旦日后發生糾紛,更便于迅速起訴處理。
2)盡量簽訂“借款合同”,而不是簡單的“借條”。民間借貸大多以“借條”的形式代表合同,一般來說也是可以的。但由于借條往往過于簡單,如果發生糾紛很難憑此處理。因此借貸雙方最好簽訂正式的借貸合同,詳細確定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
3)出借方注意款項交付盡量采用轉賬方式,留存交易記錄。因為現金交易難以留下證據和痕跡,所以盡量轉賬交付,以此可以證實出借行為的真實性。
4)在民間借貸中約定利息要合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該規定對于利率的限制非常明確,因此,民間借貸的利率約定不應超出法定范圍。
5)注意訴訟時效的問題,訴訟時效是指民事權利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不行使權利,當時效期間屆滿時,人民法院對權利人的權利不再進行保護的制度。民間借貸中的訴訟時效從還款期限屆滿之日起3年,在此期間,出借人向借款人主張債權的時效中斷,否則3年之后,超過訴訟時效將喪失勝訴權。
6)一旦發生借貸糾紛,采取合法途徑解決,絕對不可非法討債,避免矛盾升級,避免引發其他惡性事件。
5 結語
目前由于民間借貸行為的大量存在,以及民間借貸行為的各種不規范現象,導致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數量近年來大幅度上升,因此筆者從出借人的角度提出了避免民間借貸糾紛的對策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