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娜
摘 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環境隨之變化, 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理念也隨之改變。婚姻生活中的不穩定因素越來越明顯, 在此種情形下, 婚姻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響,我國離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離婚的發生, 勢必給無過錯方帶來巨大的精神損害。這就需要法律來制定對無過錯方的財產損失和精神損失,給予物質賠償, 從而體現懲罰、保護、補償與補助的功效。本文試著從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概念、建立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意義方面對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進行探討。
關鍵詞:離婚;損害賠償;精神損害
隨著我國經濟環境快速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價值觀念的迅速改變,離婚案件的數量日趨方增多。在不阻礙婚姻自由的情況下,怎樣才能將因婚姻失敗的一方受到的精神損害降到最低,同時由顯示出我國法律的正義與公平,本文打算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1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概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第46條規定:因重婚、有配偶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我們可以得出,所謂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就是指配偶一方違反《婚姻法》規定,侵害配偶的正當權益,最后婚姻關系解除,無過錯方所受到的精神利益的損害與精神創傷,過錯方應承擔賠償責任。
2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性質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同民法規定的精神損害賠償既有相同之處又有自己的特征。表現在:
首先,在權利主體方面,離婚損害賠償的主體是夫妻,夫妻本來就是人身關系特定的權利義務主體,具有親密的感情關系,一旦一方受到對方的傷害,其打擊更大,內心創傷更重;民法上的精神損害賠償主體一般沒有夫妻這種親密的關系。其次,在侵權對象方面,離婚過錯方侵犯的是婚姻權利,即夫妻一方的人格和配偶權,其損害主要表現為配偶人格利益的損害,一般侵犯人身權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權和身份權,表現為公民的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的損害。再次,在違反義務方面,離婚過錯方違反了婚姻義務,而一般精神損害的過錯方,違反了民法關于人身權方面的義務。最后,因果關系方面,離婚過錯方的侵權行為不僅造成無過錯方的損害事實,而且導致了離婚事件的發生。
3 建立離婚之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意義
下面數字可以看出建立完善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家庭暴力問題:中國大約有2.7億個家庭,有0.81億個家庭遭受過不同程度的家暴,2008年6月-10月的臨武縣婦聯上方記錄中, 72個案例中關于家庭暴力就有32個,占44.4%。來婦聯尋求幫助的主體中,女性受害者31人,占96.8%。婚內出軌問題:在2016年《事實說》針對出軌態度做過一系列的問卷調查,結論如下:52.4%以上的調查者承認有過出軌行為,男性出軌率高于女性,收入越高出軌率越高,對于出軌后,65.7%的夫妻選擇離婚。從以上調查數字來看,婚姻失敗多數是因為夫妻一方不信守婚姻義務,從而侵害了另一方的婚姻權利,離婚過錯方的違反婚姻法的行為不僅給無過錯方造成損害,而且直接導致了婚姻的解體。
建立完善的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是勢在必行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不僅體現了法律的公平和正義,而且也可以使離婚的無過錯方得到物質的救助和保護,能起到很好的懲惡揚善的作用。在我國,建立離婚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3.1 有利于完善法律體系
我國《憲法》和《民法通則》對于保護公民的精神權利是明文規定的。《憲法》第38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評選陷害。”《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120條又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學者認為,應對此作精神損害賠償的限定主義解釋,即將精神損害賠償嚴格限定為上述四種侵權行為。這從法的安定性角度考慮似無不妥,但系以犧牲法的妥當性為代價的。筆者以為,若將法的安定性和妥當性相結合,應將上述條文作擴大解釋,擴大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將離婚過程中的精神損害賠償亦涵蓋其中。
3.2 有利于保護離婚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
離婚后,無過錯方遭受精神損害后,痛苦是難以計算的。同時過錯方的帶給無過錯方的精神損害,長時間是無法消除,如果能給予無過錯方一定的物質補償,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慰藉,身心的痛苦得以緩解,從而能使其重振精神,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和工作。讓婚姻無過錯方獲得一定的物質利益,從而抵消或減輕其身心所遭受到的精神痛苦。這正是保護離婚無過錯方合法權益的體現。
3.3 是體現“婚姻自由”的法律保障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女性在婚姻關系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隨著社會生活多元化的發展,離婚自由也是體現社會進步的一種標志。就現實而言,有許多離婚案件,特別是所謂的因出軌而離婚的案件中,弱者雖然知道離婚所帶來的心理痛苦與傷害,更是擔心離婚后連基本的物質生活也沒有保障,寧可選擇維持名存實亡的婚姻。離婚損害賠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經濟上處于劣勢一方的后顧之憂,在保障受害方合法權益的同時,又保障了“離婚自由”理念的實現。
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是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一小部分,明確了婚姻雙方所承擔的婚姻義務和責任,同時為婚姻無過錯方提供了法律制度的保障,隨著司法實踐的增多和理論研究的深入,我國的離婚損害賠償制度將會變得更加完備,婚姻無過錯方的合法權益也會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孫若軍.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J].法學家,2001,1(5):86-90.
[2]國敏英.離婚精神損害賠償法律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