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群
摘 要 中藥在我國歷史悠久,中藥材的流通也是源遠流長,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藥材銷售市場競爭日漸強烈,很多藥商為獲取更高利潤而買賣低劣或假冒藥材,破壞了中藥材市場的正確秩序。本文在這一背景下,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歷史和現狀,當前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存在的問題和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創新機制構建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中藥材專業市場 質量監管 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9.009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circul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has a long history. At present, 17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markets have been formed nationwide [1].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competition in the sales marke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trong. Many drug dealers have bought and sold inferior or counterfeit medicines for higher profits, which has destroyed 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rket.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market,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quality supervis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ofessional market an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market quality supervision innov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market; quality supervision; innovation
1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歷史與現狀
中藥材市場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已經形成了中藥材市場的雛形。宋元時期,中藥材市場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宋朝的京城相國寺廟會每月開放五次,百姓可以進行中藥材的交易;而元代時,在禹州已經形成了中藥材交易的常年大集,方便百姓進行中藥材交易。到了明朝,朱元璋召集全國的藥商集結禹州進行中藥材交易,形成了國家級別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在清朝末年民國初期,國內形成了以安國、樟樹、亳州、禹州等為代表的中藥材集散地,推動了國內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解放后,對私營經濟的限制使得中藥材市場名存實亡。直到改革開放后,各地的中藥材市場才得到了恢復,并且逐漸興盛起來,在最多的時候,全國中藥材經營市場甚至達到了一百多家。但是當時由于管理不規范,也出現了假貨橫行,藥材質量難以保證等很多問題。1997年,國家對中藥材市場進行規范,制定了安國、亳州、樟樹、舜王城、禹州、廉橋、花板橋、普寧、清平、玉林、重慶解放西路、菊花園、西安萬壽路、蘭州黃河、成都荷花池、薊州、哈爾濱三棵樹等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在規范交易,保障供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隨著中藥材產業的迅速發展,中藥材經營競爭日漸強烈,中藥材市場的質量監管模式落后,中藥材質量難以保障。再加上現代商務等交易方式的沖擊,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現狀不容樂觀。人們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的地位產生了諸多懷疑,對中藥材的質量也產生了很多擔憂。
2當前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存在的問題
2.1 中藥材專業市場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盡管近年來相關部門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的質量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但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混亂現象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這主要是因為有關部門將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整治重點放在了流通部分,而中藥材從種植、生產到經營等各環節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中藥材由農戶種植,在來源方面缺乏有效控制,而中藥材質量監管者專業能力有限,檢驗鑒別手段較為落后,而且中藥材質量缺乏統一的檢測標準,這就使得很多藥商鋌而走險,制作銷售假冒藥材、劣質藥材,以此來謀取更高的利潤。當前,我國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方面的法規制度尚不完善,不足以震懾違法違規行為。所以,完善與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有關的法律法規是有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2.2 中藥材專業市場經營秩序混亂
長期以來,中藥材種植以農戶為主體,中藥材流通以中藥材專業市場為主渠道,個體商戶及中小企業是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經營主體。我國中藥材專業市場基本處于“小、散、差”的狀態,與我國工業消費品的經營相比,要落后20年左右,與糧食、棉花、煙草、水果、蔬菜等其他農產品相比,也要落后10年左右。當前的中藥材專業市場在進行質量監管時,缺乏嚴格的管理規定與有力的管理措施,管理混亂不堪。中藥材專業市場受醫藥、衛生、工商等多個部門的管理,導致各部門在管理時分工不明,推卸責任。市場管理難度增大,藥品質量難以保證。
2.3 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模式不夠專業
在全國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中,設置獨立權威的藥材檢驗機構的寥寥可數,在市場中也缺乏專業的管理隊伍。在中藥材專業市場中,經營人員的藥學知識匱乏,辨別藥材真假的能力有限,甚至有些人為了獲得更高利潤而有意買賣假藥,藥材質量堪憂。而對于藥材質量的監管,目前僅僅靠藥品監管部門的人員到市場進行監督,監督力度遠遠不夠。在調查中發現,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權過于集中,決策隊伍人員單一,管理監督隊伍不健全,監管人員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信息溝通渠道不流暢,群眾對監督認可度不高等問題。結合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實際,有關部門應當積極構建合理的中藥材市場監管模式,完善監管機制,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制定獎懲制度,實現監督管理方式多樣化。
2.4 中藥材專業市場缺乏專業監督模式
中藥材的質量受品種、產地、加工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中藥材質量監管的難度較大。市場調查發現,在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中, 有一部分是受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監督的,也有一部分受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監督,只有很少幾家中藥材專業市場是由當地設立的專門的聯合執法機構進行監督管理的。而監督機構在市場巡查方面并不積極,巡查頻率低。這反映了目前中藥材專業市場對市場監督不夠重視,市場監督不夠專業。
2.5 假冒藥材問題突出
中藥材專業市場銷售假冒偽劣藥材屢禁不止,藥品的質量值得擔憂。中藥材經營者偽造假藥,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在調查中發現,有的藥商用雜龜板充當河龜板,用楠木皮冒充厚樸,用水梔子充當梔子,用佛手瓜冒充佛手等。此外,中藥材專業市場中劣質藥品也有很多,比如有的藥商所售賣的桃仁、杏仁等嚴重走油,黨參變黑,山梔子青綠不紅,女貞子幼嫩未熟等。還有一些中藥材中雜質的含量嚴重超標,摻假現象普遍,含水量很高。如天麻全干貨很少見,人參都打潮后再賣等,金銀花中含有大量的枝葉等。
3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創新機制構建的策略
3.1 完善中藥材專業市場法律法規
完善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法律法規,細化和增加中藥材質量監管的條款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制定統一的中藥質量標準,規范中藥材的藥源、藥用部位及加工制作的方法,并從中藥材的有效成分、雜質、浸出物質等方面對其進行管理與規范,促使中藥材經營者按要求建立完善的質量規范模式,規范生產銷售行為。其次,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從種植源頭把控中藥材質量。可以加大對中藥材種植戶的教育,通過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將散戶集中起來,并加快建立追溯問責體系,從源頭把控中藥材的質量安全。
3.2 加強中藥材專業市場準入管理
中藥材的經營因為其特殊性,對經營者有著較高的專業要求,有些中藥經營者因為缺乏相關的專業技能而進行不當經營,給中藥材專業市場的質量監管帶來很多麻煩。加強準入管理是一個有效的舉措,所謂準入管理就是只有具備了規定條件的藥商才可以進入中藥材專業市場進行經營,這樣可以從源頭上解決中藥材專業市場中藥商的不誠信行為。對于市場中原有的出現違法失信行為的經營者要取消他們的經營資格,而對于新加入的經營者,必須進行嚴格考察。
3.3 及時進行教育培訓
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的藥商進行及時培訓,可以增強他們的專業素養。教育培訓應該包括準入培訓和失信行為培訓。準入培訓是針對新經營者,組織他們學習有關藥材管理的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場規場約、中藥材專業知識等。失信行為培訓是對違反法律法規,有失信行為的商戶進行的培訓,對這些藥商,要定期集中培訓,并通過書面考核的方式進行強化教育,預防出現更大的問題。
3.4 形成專業的監督模式
在中藥材專業市場中應該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建立統一的監督體制,這樣才能使監督更有效。在對中藥材專業市場進行監督管理時,應該建立專門的檔案,記錄藥材經營者的信息,如藥品質量信息,藥品等級信息等。除此之外,對于非法經營的藥商,必須進行嚴厲的懲罰,比如對其貸款進行限制,對攤位安排進行限制等,并將其不誠信行為進行公示,嚴重者直接取消經營資格。而對于合法經營,信用良好的經營者,也應當進行相應的獎勵,比如只有這些藥商可以參加著名商標、知名商標、消費者信得過商品、五好經營戶等榮譽稱號的評選與認定。在監督時,有關部門要注意定期檢查和突擊檢查相結合,抽查和全面檢查相結合,加強監督力度。
3.5 建立質量信用監管的網絡平臺
當今時代是一個網絡的時代,在創新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方面,也應該嘗試融入當今的科學技術。可以在網上建立起藥材經營者的信息數據庫,信息內容包括藥商在經營過程中的違法行為、被處罰信息、被舉報信息、年檢情況、合同遵守情況等,并隨時進行更新,及時進行維護。質量信用監管網絡平臺可以根據數據庫內的信息對經營者進行評價,分級等,從而實現更有效的管理。
4 結論
作為中藥材重要的流通渠道,中藥材專業市場的質量監管模式與藥品質量息息相關,直接關系著人民的身體健康。而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具有復雜性,目前這一領域的質量監管機制并不完善,需要相關部門共同努力,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中藥材市場準入管理,完善監督機制,并在管理中融入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進行探索創新,完善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劍.中藥材市場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5.
[2] 陳琴鳴.加強中藥材市場監管是提高中藥質量的重要保證[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3(10):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