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
摘 要 英語視聽說課程的設置意在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提高。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及語用能力的培養需要充分體驗語境的具體化和差異性,因此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與“學”的改革要結合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進行。
關鍵詞 英語視聽說課程 語言語境 非語言語境 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17
Abstract The English audio-visual course is designed to develop and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nglish application skills, especially the improvement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The mastery of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ts pragmatic competence need to fully experience the concretization and difference of context. Therefore, 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English-speak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linguistic context and the non-linguistic context.
Keywords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s; language context; non-linguistic context; feasibility
1英語視聽說課程的課程目標和現狀
2004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并規定“課程設置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的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給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空間,既要保證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的專業發展要求”。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的開設以提高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為主線,以原版英語素材為教學材料,學習常用句式和詞語,通過老師學生之間交互式的教與學,實現學生英語視聽說能力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提高,最終達到幫助學生用英語自如交流的目的。英語視聽說課程的設置既適用于英語專業低年級學生,也可滿足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的需求,符合教育部課程設計的要求。
目前英語視聽說課程通常是以教師為主導,聽為主要內容來進行教學。教師“盡職”完成相關視頻的播放后,提供練習答案并講評聽力技巧和相關知識點,而學生被動看完和聽完后作練習對答案,下課后又少有課堂內容的延展訓練。有些英語視聽說課甚至變成了影視欣賞課。本該教學相長,活潑生動的英語視聽說課程變得乏味無比,學生學好英語的熱情和自信心消失殆盡。因此,如何重新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和異域文化的不同是視聽說課程任課老師的當務之急。結合具體的語言情境來設計英語視聽說課程,關注語境效應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在現實的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改革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語境及相關
語境,顧名思義是指語言使用的環境,Halliday將語境定義為“文本在其中展開的整個環境”。語境是語用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語境可以分為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其中語言語境是指除語音、語法、詞組、句子及段落以外的語言的上下文。而非語言語境則是指語言以外的因素,包括情景、背景知識,百科知識和有關某事的特定信息等。Hymes(1974)通過研究認為語境概念中包含8個要素,情景(situation)、參與者(participants)、目的(ends)、行為順序(actsequence)、語氣(key)、途徑(instrumentalities)、規約(norms)和體裁(genres)的首字母組合成SPEAKING,亦即語境與人的言語行為有關。Hymes關于語境因素的研究在加上語言結構本身所產生的語境效應,可以較為充分地解釋語境效應。
3語境與視聽說課程的具體相結合
語言學習需要有良好的語言環境,具體的語言總是和具體的語境結合在一起的。語言的許多特征和實際活動與具體的語境直接聯系,因此脫離具體語境的孤立式教學很難使學生獲得正確、全面的語言知識,更難使他們掌握靈活應用語言的能力。英語語言的學習也離不開具體語境,當前的英語視聽說課程改革應充分考慮語境因素。結合具體語境談英語教學,重視語境效應在英語實踐教學中的作用,對提高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學的質量效果顯著。
視聽說課程旨在利用多媒體語言實驗室提高學生對語言真實性較高的各類視聽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由此該課程具有其他英語課程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充分考慮語境因素與具體課堂的緊密結合能將英語視聽說課程的優勢發揮出來。學生聽說能力要得到提高,正確理解教師提供材料的語境理解至關重要,因為語篇的含義主要依賴于語境。具體來說,英語視聽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覆蓋面寬泛,具有語境豐富的特點,它能使形與聲、情與景結合,使抽象的語言教學變為具體生動的形象演示,使學生置于活的語言情境中,通過將具體的語言知識和非語言因素的充分運作利用,該課程可以全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會積極踴躍的用目標語參與課堂活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教學目的。要改變當前低迷的教學現狀,英語視聽說的課程設計就應結合課程對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要求,綜合考慮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兩類。
3.1 語言語境和視聽說課程相結合
因為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意在全面發展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所以該課程設計有不同的主題單元,每一個主題單元訓練目標明確。首先,通過主題的導入,學生可練習與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而主題導入內容通常是影視或新聞片段相關的音頻或視頻內容;其次,通過視頻材料中的語言和內容學生接觸到相關的生詞和文化背景,并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文化內容。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也可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相關詞匯和文化知識的掌握和鞏固;最后,視聽說課堂中通常有口語交互活動,通過口語訓練鼓勵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語言和文化知識,使得學生的開創性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英語視聽說課程得以順利推進,語言知識是基礎,但離開語境的詞語其意義往往是孤立的、靜止的、甚至可能是片面的。只有當詞語本身加上合適的語境意義才會是合乎情理而全面。語境中的詞義才會具體和個性化。我們所說的語言語境與語言結構本身相關,可以指語篇內部的環境,即“上下文”,具體涉及語句中某個詞、某個短語或某個片語所處的句子、段落及篇章。
視聽說課程的優勢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自然、言語豐富的語言環境,學生可以接觸到更為真實的語言材料。將具體的語言知識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講解并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必然會促進學生更好更快更深刻地對不同語言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以及具體的實踐運用。對學習英語的中國學生來說,良好而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是學生最缺乏的,而這恰恰是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最大特色,因此,對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改革要從充分創造充分利用良好的語言語境這方面多下功夫,多作努力。視聽說課堂上各種視聽設備能提供聲、像、圖、文并茂的真實的英語環境有助于學生在一個盡可能形象生動和近似真實自然的語境中學好英語。語言知識是學生能夠順利交際的基礎,基礎牢靠才能有下一步的動作。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語境是英語視聽說課程改革的重要開端,關乎后續的課程發展能否順利進行,因此語言語境不可輕視。
3.2 非語言語境和視聽說課程相結合
非語言語境指的是語言本身以外的語境,Hymes(1974)所討論的關于語境的8大因素可以歸于非語言語境。非語言語境通常被理解為社會文化語境,即語言形式賴以生存的文化形態,包括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衣食住行、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等,因此非語言語境主要指的是各國間的文化差異。
從課程的材料選擇來看,英語視聽說課通常會選擇了大量的英文原文影片、英語錄像錄音、多媒體教學片以及電視節目的專題報道。這些材料提供模擬真實環境的語境,對白也是在模擬真實場景下的各種會話。在聽懂的前提下,這些真實場景有利于學生對真實語言運用的理解,幫助學生在無法到國外學習的情況下,能夠接觸到真實自然的英語,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在真實的生活當中語言是如何運用的,特別是口頭語言的運用,如口語化的詞和俚語,以及不同語言后所蘊藏的文化背景知識。
非語言語境在英語視聽說課中的體現要明顯強于其他英語課程,為學生提供了一條很好的了解英語國家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通過這些材料,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語境和語用場合的了解,較好地復述所觀看的故事情節,表達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具備用英語陳述和組織語言的能力,同時學生能針對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訓練用英語陳述和組織語言的能力,最后,學生能針對特定語境和語用場合中的若干話題,進行模仿、對話、討論等,如此,學生對真實交際場合中各種視聽材料理解和把控會更強,實際交際能力也會進一步提高。這一切都有助于加深他們對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方面的認識和了解。
因此,在英語視聽說課程改革中我們要充分考慮非語言語境因素,在幫助老師設計更為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取得更為顯著的課堂效果的同時,幫助學生各項能力的提高,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設計目標。學生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能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外延與內涵。由此,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語用能力乃至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4結論
英語視聽說課程最重要的特點是它的綜合性,集“能看懂,能聽懂以及能表達”等課程要求為一體,因此它不是單方面對學生某個機能的訓練,而是多項技能的綜合訓練,同時除了對語言結構知識的掌握,它對英語語言相關的文化知識也有相當的要求。教師期望通過利用英語視聽說課程的特色和特點,為學生營造最真實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掌握視聽技能,實現未來英語交際的順利進行;學生則期望通過英語視聽說課程,既能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又能了解英語語言文化,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為將來能順利實現交際奠定堅實基礎。而這種訴求在傳統的英語視聽說課程中是很難實現的,因此,像英語視聽說課程這種集聽力訓練、語言學習和文化知識學習于一體的課程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境,包括語言語境和非語言語境,才能真正將課程改革成功進行下去。
參考文獻
[1] 劉紹龍.論“視聽說”的認知基礎和實踐策略[J].外語電化教學,2002(3):13-16.
[2] 冉永平.多語境下英語研究的語用關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5):5-8.
[3] 王學華,鄭玉琪.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外語電化教學,2005(3):76-78.
[4] 尤其達.改進“視、聽、說”教學的嘗試與反思[J].外語界,2005(4):48-51.
[5] 于秀娟,蔣婷.英語專業視聽課教學中的問題及研究[J].讀與寫雜志,2010(1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