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輝 陳妍 楊書新 鐘陽萬
摘 要 科技水平和能力已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而研究生能力的培養對于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國際學術會議、國內學術會議和課題組的組會可以增進研究生與同行科研人員的交流、提高研究生的溝通交流能力、論文寫作能力,對研究生的培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研究生能力 學術會議 學術交流 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23
Abstract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a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s, domestic academic conferences and group meetings can enhan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ostgraduates and peer researchers, improve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writing skills of postgraduates, and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postgraduates.
Keywords postgraduate ability; academic conference; academic exchange; promoting effect
0 引言
隨著高校的擴招,以及研究生規模的不斷擴大,研究生培養已經從精英教育變成大眾教育。[1]但是,研究生教育仍是我國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環節,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高層次人才有了新的要求,開發研究生的創新潛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2]因此,如何培養和提高研究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已成為新時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課題。
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方式和途徑有很多,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師的專業水平、科學素養、學術品格、工作作風和道德修養對研究生都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3]還有學術會議包括國際學術會議、國內學術會議和導師課題組的組會對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都要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1 學術會議與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關系分析
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較長期的系統的過程,研究生可以通過很多方式提升自己的提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等綜合能力。除了正常開始的研究生課程和有關實驗外,學術會議是很重要且非常有效的途徑。學術會議是一種以促進科學發展、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學術性話題為主題的會議。在本文主要分析國際學術會議、國內學術會議和導師課題組的組會等三種學術會議對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促進作用。圖1是學術會議與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關系圖。
1.1 導師課題組組會的推動作用
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實行的是導師制,所謂導師制,是進行個別指導的人才培養制度,作為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第一負責人”。 [4]大部分導師都有自己的科研團隊或者課題組,研究生入學后首先需要培養文獻檢索和篩選的能力,閱讀時需要明確文獻提出的科學問題和研究目標、讀懂文章的研究內容和方法、理順論文的總體框架結構、對文章研究結果的判斷和分析。總結論文對自己有什么樣的啟發,文章可能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是否還有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內容以及與此密切相關的其他文獻有哪些。然后綜合得出自己的思考和啟發。
導師可以安排定期閱讀精讀一篇文獻,比如兩三周,然后召開本課題組的組會,同學們制作PPT輪流進行匯報,期間導師穿插著進行點評,導師在旁邊引導性追問,能夠幫助學生提高邏輯能力和表達能力;同學們也可以提問進行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逐漸培養研究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熟練的掌握相關文獻追蹤能力以及對問題深入思考和批判的能力。
由于研究生需要定期在組會上進行工作匯報,這樣可以督促他們不斷地學習和思考,遇到問題也可以通過和同學交流或導師的幫助及時解決,同時對導師的工作也是一種促進,因為導師要回答和解決研究生提出的問題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提高,同時組會的形式也可以減少“放羊式”培養研究生的現象。實踐證明這種小范圍的學術會議(課題組的組會)對培養研究生的綜合能力非常有效。
1.2 國內學術會議的重要作用
課題組的組會基本是本課題組小范圍的學術交流,如果需要進一步拓寬研究生的視野,了解國內同行的工作和最新研究進展,加強與國內同行的溝通和交流,國內學術會議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和交流機會。首先國內學術會議可以讓研究生知道國內學術前沿,如果不知道學術前沿,不知道學術生長點,就無法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更談不上學術創新。對學科前沿知識的洞察和把握,是保證研究領域、研究方法、研究資料或者研究結論具備創新性的關鍵。[5]
研究生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參與國內學術會議:(1)發表國內會議論文。對于經費有限,出差機會較少的低年級研究生,不能直接參加國內會議的,可以注冊后只提交會議論文,初步鍛煉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論文寫作的能力。(2)如果研究生能夠參會,但沒有機會直接做報告,他們可以采用會議張貼報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結果,這樣同樣有很多機會當面和國內的同行進行面對面的交流。(3)對于研究工作做的比較好的研究生,導師可以鼓勵他參加會議并做報告,給予充分展示的機會。(4)參加會議期間,研究生也有不少機會認識國內很多優秀的同行導師,可以聯系到其課題組參觀學習或者訪學甚至開展合作。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導師應多鼓勵研究生參加國內學術會議。
1.3 國際學術會議的必要性
目前,國家比較重視國際學術會議,在學科評估中也有關于國際學術會議的指標體現,國際學術會議已逐漸成為各個高校培養研究生的重要環節對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1)國際學術會議一般邀請的都是當前活躍在國際上本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有利于研究生了解國際前沿,掌握最新的研究動向,豐富知識體系,更新知識儲備。(2)國際會議論文大都要求采用英文撰寫,因此發表國際會議論文有利于研究生提升外語寫作能力和文獻閱讀能力。(3)口頭報告使研究生有機會直接與國際學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更能廣泛地獲得信息,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抓住機會獲取知識。通過當面討論和交換思想,建立起更密切的交流網絡,促進科研論文的寫作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為學術水平的提升和優秀成果的轉換提供有益支持。[6](4)對于綜合能力較好的研究生可以抓住機會與國際學者進一步溝通和交流,爭取更深入的合作。
2 小結
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研究生以后的工作能力、適用現代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的能力都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充分發揮學術會議的作用,學校和導師要盡最大努力為研究生提供參與學術會議的機會,發掘研究生的科研潛能,提升研究生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天綱,玄萍,鞏誠.學術會議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10:238-239.
[2] 崔海亭,彭培英.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8:22-23.
[3] 馬淑艷,趙罡.導師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作用[J].教書育人,2010.7(21):32-33.
[4] 熊涓.導師在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過程中的作用定位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3.35(11):180-181.
[5] 吳照云.對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1:19-23.
[6] 蘇楠,史耀媛,陳曉瑩.論學術交流對研究生質量提升的推動作用[J].陜西教育(高教),2013(11):33-34.
[7] 羅軍明.培養創新能力的多層次研究生學術論壇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19(7):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