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香 林超
摘 要 著眼于本科生問題意識培養的迫切性,分析“城市經濟學”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空間,明確教學過程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主要思路,探索《城市經濟學》雙語教學過程中本科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 本科生問題意識培養 雙語教學過程 城市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56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urgency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s'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alyzing the spac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Urban Economics, clarifying the main idea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exploring the realistic path of undergraduates' problem awareness training in the process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Urban Economics.
Keywords undergraduates' problem awareness training; bilingual teaching process; Urban Economics
1 本科生問題意識培養亟待重視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有助于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1-2]問題意識培養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塑造創新型人才的關鍵,[3-7]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至關重要。[8-9]然而,如今本科生的問題意識卻不容樂觀。[2]
2017年1月,筆者進行了所代課班級本科生自擬題目撰寫專業課程論文情況的觀察。發放問卷56份,收回問卷52份,有效問卷52份。發現自擬題目時有50%的同學覺得“困難”,7.7%的同學認為“非常困難”,說明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待加強。另外,題目源自課堂學習和相關討論的分別為38.5%和1.9%,說明課堂教學在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相關討論的利用有待加強。雖然,本次調查的樣本量較少、代表性有所不足,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生問題意識欠缺的現狀和問題,也與不少學者的調查結果一致。[2]
目前,素質教育至關重要,[10]重視知識獲取、掌握和運用的同時,重視學生主體培育和能力培養,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本科生教育的主要背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問題意識尤為重要。[11]
2 “城市經濟學”雙語教學過程中本科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空間分析
2.1 教學過程是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依托
問題意識是指在認知活動中學生意識到相關問題產生的懷疑、困惑和探究等心理狀態,[12]以及由此驅使思考、提出和闡述問題的心理活動,[11-12]主要強調學生自由探討、積極思考和敢于發現的自覺性。[11]扎實的基礎知識[13-14]與相應的能力積累[14]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前提。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可以通過理念轉變、[4、7]情境創設、[11]策略運用[3]和技能傳授[1]等方面實現。教學過程可為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提供前提基礎和生發場景。
2.2 雙語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雙語教學具使用原版外文教材、50%以上外語教學語言應用特征,便于學生同時使用兩種語言進行思維,根據關注對象和思維空間需要在兩種語言間進行切換。[15]有比較才有鑒別。在思維切換的過程中,雙語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比較和鑒別的機會,容易產生懷疑、困惑和探究等心理,[12]驅使學生進行問題的發現、提出、闡述和思考。[11-12]事實上,雙語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接觸學科前沿、培養自學與創新能力、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并形成國際化視野。[15]
2.3 城市經濟學課程為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提供了空間
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城市經濟和城市問題兩個方面。[16]在城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僅積累了工業化、城市化等方面的經驗,而且面臨著住房困難、交通混亂和環境破壞等問題。立足于城市經濟發展實踐的現實,城市經濟學自誕生之日起就不斷發展,對解釋城市經濟現象與問題以及指導實踐都具重要價值。我國城市的迅速發展,為城市經濟學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發展的重要空間。城市經濟學課程教學是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舞臺。
3 “城市經濟學”雙語教學過程中本科生問題意識培養的主要探索
3.1 通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主要思路
扎實的基礎知識、寬松的氛圍營造、適宜的情景設置和合理的引導評價,是本科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現實路徑。[13]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基本前提。[13-14]平等、寬松的氛圍營造,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巧妙的情景設置能起到問題意識生發的加速器和催化劑作用。合理的引導和評價則會給予學生思考的推動和肯定、帶給學生思考相應的激勵。因此,可以通過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技巧的運用以及教師素質拓展的重視,努力在夯實基礎知識、營造寬松氛圍、設置適宜情景和合理引導評價幾個方面進行探索,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
3.2 “城市經濟學”雙語教學過程中本科生問題意識培養的現實路徑
(1)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進行必要的選擇和補充。由于教材版本較多、內容豐富、體系差異較明顯,需要根據專業特點針對性選擇教學內容。例如,房地產類專業可主要選擇與“城市+房地產”主題密切相關的部分。以阿瑟·奧沙利文著《城市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中譯本為例(下文同),可以第一、二和五篇為重點,并適當選擇第三、四和六篇中的相應章節和內容。另外,可進行其他教材中重要基礎知識和內容的補充。比如,在第一篇第五章中,可補充城市經濟增長的主要理論,以豐富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并為分析和思考問題提供理論武器,為學生問題意識的生發進行基礎性準備。
(2)在教學方法創新方面,重視比較為主的情景設置。有比較才有鑒別,雙語教學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比較學習平臺。可以進行理論與現實的比較,以及中外實踐的比較。比如,在學習“城市規模不能極小化、可以極大化”①時,可以與“大城市優先發展規律”②加以比較,并與我國城市發展方針的演變特征相聯系。通過歸類、比較和聯系,給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生發情景,吸引學生關注不同規模城市發展的特征差異,并積極觀察和思考我國城市發展方針的選擇、變化與調整原因。再如,關于城市蔓延現象,1950-1990年美國城市土地增加245%,人口增加92%,城市密度下降。③我國目前也存在類似的現象和問題,可以比較關注。
(3)在教學測評創新方面,提倡批判、引導思考。批判性思維是問題意識的必備要素,[5]批判性思維訓練是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內容。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教材(同前)中名言警句的批判性評價:關注所涉及的基本問題,并評價相應的觀點。比如,第一章有兩句名言:“城市一直是文明的搖籃,在黑暗中散發著光和熱”“我寧愿醒來之后發現無處可待,也不愿在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居住”。前者對城市的活力及貢獻進行了深情贊嘆,后者對城市問題表達了深切厭惡。在引導學生分析時,首先應讓其認識到“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城市經濟現象和城市問題”。其次,應該發揚批判精神,注意名言觀點的片面性。這種批判性思維訓練可貫穿于課程的教學和測評過程。
(4)在教師素質拓展方面,將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具體組織者,其綜合素質決定著教學質量和水平。[15]近年來,筆者根據自身狀況和現有條件進行了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努力和探索。引進來方面,積極引進師友寶貴經驗。在與教授相同課程的同單位、外單位同行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了有師有友、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走出去方面,走進課堂、走向會議交流學習。一方面,利用進修的機會走進名校、名家的課堂,感受名家、名師教學風采和教學理念。另一方面,利用參加主題會議機會參與廣泛的學習和交流。總之,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吸收更多的同行經驗和先進理念并不斷拓寬視野、拓展素質,以便服務教學。
注釋
① [美]阿瑟·奧沙利文著.城市經濟學[M].周京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58-60.
② 謝文惠,鄧衛.城市經濟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55-56.
③ [美]阿瑟·奧沙利文著.城市經濟學[M].周京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40.
參考文獻
[1] 王源源.試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2):42-43.
[2] 樊華強.沒有“問題”的問題——我國大學課堂現狀審思[J].教師教育學報,2017(6):23-28.
[3] 張忠仁.問題意識的遺失及回歸[J].社會科學輯刊,2004(3):154-157.
[4] 何紅娟.學生問題意識缺乏原因及發展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4(1):83-85.
[5] 孫霞.高校何以培養創新人才——大學生問題意識的視角[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89-93.
[6] 楊淑萍.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創新能力[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7):59-60.
[7] 龔放,岳曉東.強化問題意識 造就創新人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0(1):57-61.
[8] 勞凱聲.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學理意識和方法意識[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5-15.
[9] 劉大椿.問題意識與超越情懷[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4):18-25.
[1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0.
[11] 王真東.關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1(6):29-31.
[12] 歐陽文.學生無問題意識的原因與問題意識的培養[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129-132.
[13] 賴敏.關于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思考[J].傳承,2007(7):109-111.
[14] 尹啟泉.論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意識培養[J].教育探索,2005(8):57.
[15] 江愛華.高校雙語教學的背景、表象與對策[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07(1):95-98.
[16] Arthur O'Sullivan. Urban economics,8thed. New York: McGraw-Hill,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