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 畢力格巴圖
摘 要 社會與經濟的高速進步,旅游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方式,為了適應市場提出的新要求,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目前,全域旅游是整個世界旅游發展的新方向,這必將影響不同城市的環境設計。文化作為旅游發展的基礎,對不同城市的建設起到了極大的影響作用,本土本真的當地文化和地域特色更是環境設計中的重中之重。發展旅游業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應考慮人感受。不緊要考慮游客對當地文化的感知程度更要考慮當地居民對地域文化的認同程度,以達到歷史文化、地域特色的傳承目的,全域旅游大趨勢下的環境設計中“本土本真”是急需思考的問題。本文在分析環境設計中追求本土本真考慮因素的基礎上探討全域旅游發展下環境設計即將面臨的“本土本真”的新問題及應對措施。
關鍵詞 全域旅游 環境設計 地域特色 本土本真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7.063
Abstract The rapid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ourism as a new way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by the market, the state has introduced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t present, global tourism i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whole world, which will definitely affect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different cities. As the found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culture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cities. Local culture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 environmental design.To develop tourism, we must not only pursue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consider human feelings. It is not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degree of perception of local culture by tourists, but also to consider the degree of local residents' recogni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heritance purpose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local authenticity" in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under the global tourism trend is urgently needed to think.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cal real considera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ocal authenticity" that environmental design is about to face under the global tourism development.
Keywords global tourism; environmental desig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local authenticity
0 引言
全域旅游是一種以旅游業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的理念模式,是對區域內社會資源尤其是生態環境、相關產業、旅游資源、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全域旅游對區域資源整合、全民參與等具有極大地推動作用,是在調動目的地全部要素的基礎上,滿足游客全方位體驗需求。全域旅游發展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經濟增長也可以加強游客對目的地歷史文化認知的提升和宣傳。但目前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更多的重視資源的整合而忽略了旅游城市內在特色的加強。一方面,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對歷史文物古跡等歷史遺產保護不及時,致使具有地域歷史文化特色的建筑物等逐漸消失,這是加劇地域特色弱化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高科技在生活中的融入致使不同城市在環境設計中追求科技化、工業化、現代化,城市在環境設計中逐漸趨同,缺乏地域特色,不同城市原有的本土本真特色逐漸淡化。
1 環境設計中“本土本真”的考慮因素
“本土”是指本來的生長地;“本真”是指事物的本源,原始狀態。環境設計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包括園林設計、景觀藝術、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廣場設計、室內設計等許多方面。環境設計不僅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應考慮本土居民生活習慣和人文習俗。不同地區的“本土本真”是環境設計的靈魂,只有保留了“本”,環境設計才會擁有文化之根,擁有文化的東西才會長存下去。環境設計中“本土本真”需要考慮因素如下:
1.1 生態環境“本土本真”
生態環境是一切生物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是動物、人類等一切生命存在、延續的基礎和保障。生態環境一旦破壞或毀滅,一切有生命的物體也必將隨之消亡。生態環境的本土本真是指在發展全域旅游的過程中要尊重生態環境,人類產生初始是在接受大自然饋贈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的,因此人們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遺忘大自然贈予的福祉,一切人類活動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準則,堅持永續發展。在消耗自然資源之前要對資源總量進行適當的評估,考慮消耗占全部中的總量,把握適當比例,不使資源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并且,新成長的資源數量足以彌補耗用的數量。永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并且在發展過程中盡可能少地使用不可再生資源,多使用可再生資源,堅持支持性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保護原有的生態狀態也要減少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污染。
1.2 歷史“本土本真”
“歷史”是一個地方繁衍發展的脊髓。它是過去的見證,也是未來的基石。從環境設計角度出發,城市在紀錄歷史的過程中,將歷史通過建筑的形式、外觀,城市規劃布局,園林景觀設計等方面來體現當時人們思想和社會潮流。以瓦當為例,它是古代中國用以裝飾美化和蔽護建筑物檐頭的建筑附件。根據材質的不同可以大概推算出屬于什么年代,歷史上瓦當主要有灰陶、琉璃、金屬三種材質。瓦當在漢代時期使用的材質是灰陶,這種品種被使用于西周到明清,也是時間最久的一款。大約在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唐代以后,出現了琉璃瓦當,顏色較豐富,有青、綠、黃等顏色,在比較高級的建筑上常見。宋元明清時,建筑上開始使用金屬瓦當。城市在環境設計發展過程中不僅要汲取社會發展、科技發展的新元素,更重要的是要積極保留歷史遺留下來的老元素。
1.3 文化“本土本真”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包含人類在一個地區內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要素。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文化大致分為物質和精神兩種。物質文化不單指自然狀態下存在的物質或者組合而是人類發明創造的技術和物質產品的顯示存在組合。從環境設計角度例如:長城、寺廟等建筑形式。非物質文化的產生大致可分為:與自然、社會、物質文化相配合和適應而產生。其中, 與自然環境配合產生包括:自然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與社會環境相配合產生的有語言、文字、風俗、道德、法律等,與物質文化相配合產生的有刺繡、樂器、馬具、地毯、剪紙等。
1.4 人情“本土本真”
在本篇論文中,人情是指人類情感的簡稱,特指在環境設計角度中當地居民自身的生活感受和生活情感,強調的是在進行環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以當地居民的生活舒適度為準則,不能通過破壞當地居民原有的生活習俗和習慣來達到環境設計的經濟效益。這是環境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有人才會有家,有家才會有民族,有民族才會有世界。追求人情的本土本真,考慮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感受是環境設計的出發點。
2 全域旅游對環境設計“本土本真”的影響
全域旅游是在一定區域內整合所有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物質要素、非物質要素,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地勢地形等內容聯合發展的全區域性、全景性旅游模式。全域旅游對一個區域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既有積極的影響也存在著消極的影響。
從積極方面講,全域旅游的重點突出在一個“全”字上,它產生的經濟效益是不言自明的。從全域旅游自身來說,它是一種空間全域發展的旅游模式,涉及的范圍包括所有的地方而不單指一兩個景區。更是一種時間全域、社會全域、行業全域、消費全域、發展全域的一種模式。時間全域將實現的是一年365天游客滿園;社會全域實現的是社會各階級(政府、企業、鄉鎮)參與;行業全域將實現的是各行各業在全域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謀求新的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消費全域體現在全年消費、全家消費、全域消費、全程消費、全值消費(人們追求性價比,價格貴不怕,但價值一定到位)等;發展全域不僅涉及旅游業,也包括環保領域、環境設計領域、教育領域等方面。
消極方面而言,全域旅游在增長經濟、增加工作崗位等方面產生積極效果的同時必將會伴隨一定的消極影響。全域旅游中“全”的另一層含義包括:全景、全通、全文、全品、全業、全員、全新。全景不只是單追求一個小城、一個小旅游景點的觀光游玩,而更多地追求古與今、中與外的全方位、全景區的體驗;全通是指大小交通全部順暢、便捷。全文是指一個城市在發展全域旅游的過程中要有自己的主題,而這個主題必將以自己的文化為中心,在全域旅游發展的各個方面要充分體現并與這個主題相結合,比如建筑、景觀等方面要有文化元素;全品主要體現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要摒棄工業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發展全域旅游過程中要以追求自身品質和提高消費者的品味為目的;全業是指一個區域內全部行業相互結合、互補、互助,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實現共同發展;全員是指在發展全域旅游的同時拉動就業,這是全員旅游概念;全新是指將新思維、新想法、新創意融合到全域旅游發展中。全域旅游的發展對城市環境設計的消極影響大體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對生態環境“本土本真”的消極影響
全域旅游發展必將會帶來大量的生活廢品,如塑料袋、一次性牙具、廢舊電池等,廢棄物排放的增多對城市的自然環境造成了污染,這是對城市環境設計生態“本土本真”消極影響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在發展全域旅游的過程中為了滿足全通、全景性旅游,對于旅游景點跨度較大和交通條件差的城市這將是雙面性的,在解決了城市交通條件問題的同時必然會對城市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而在此過程中有些城市的植被將會被連根拔起,嚴重者將會導致某種植物品種的滅絕。
2.2 對歷史“本土本真”的消極影響
對于全域旅游追求“全品、全新”兩點出發,“全品”強調的是城市通過提高自身的品質來提高消費者的品位;“全新”強調的是新思想、新創意等在環境設計中的融入。而這兩點都在強調“加”,即在城市原有歷史要素的基礎上增加后人的新思想、新現代化,這就與城市環境設計中對歷史追求相沖突,必然會對城市歷史古建筑、古城進行一定程度改造,這就使城市失去了歷史的“本土本真”。
2.3 對文化“本土本真”的消極影響
全域旅游中“全文”是指在發展全域旅游時要重視城市的文化。文化一詞包含的概念很廣泛,它涉及一個城市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是一個城市人們生活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一個城市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全域旅游是要發展一種設定具體文化名稱的“全文”旅游,即對于一個城市的旅游發展方向要統一為一個文化名字,而這個過程對于擁有多種文化的城市過于牽強。這將對不同城市文化“本土本真”產生消極影響。
2.4 對人性“本土本真”的消極影響
全域旅游中“全新”強調的是城市在發展中不僅要加入新的科技、新的技術還要加入新的創意和想法來滿足消費者。在此過程中,更多地強調滿足他人的感受,而忽視了當地居民的感受。城市的環境設計等方向將隨之偏向于滿足外來游客,沒有將本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這將導致城市環境設計的發展偏離城市本土本真的人性發展,失去人性“本土本真”。人性的本土本真逐漸消失后,城市的文化將不復存在。
3結語
從環境設計角度出發,全域旅游是聯系著生態、地貌、文脈、人種等要素,以優化自身境況帶動全區域協調發展為目的的一種爭對公共開放空間的藝術創作和相應的環境設計。公共開放空間,顧名思義,它是一個開放性、包容性的整體區域空間,這就涉及到我們上文所提的環境設計中的生態環境這一方面內容。公共空間又分為以下幾種,以空間的材料的存在形式為關注點的是物理公共空間;以紀念或某一地方的具體“氛圍”為關注點的是象征性的公共空間;以空間的社會關系和內部規范為關注點的是社會公共空間。每個空間我們都可以通過一個或者多個意義對其進行確定,這樣會加深我們對不同空間的理解和認識,為了進一步促進城市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以及城市不同空間要傳達的內涵,我們往往會在給空間定義后賦予某種文化主題,這就是我們上文所提到的環境設計中“文化”。全域旅游發展中不僅要涉及以上兩種內容,還應以文化為主脈以人性為基礎。對于全域旅游對城市環境設計“本土本真”產生的消極影響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性解決措施:
3.1對于生態環境“本土本真”消極影響的解決辦法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它包括影響人類生存與生活的水、土地、生物、氣候等資源。對于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這一問題,一方面不僅要從人出發,提高個人素質,城市加強環境保護宣傳與教育的同時,在城市建設方面要多提供廢棄物收納裝置。與此同時,在環境設計中充分考慮能源消耗,最大效率地利用自然元素來降低能源消耗,有效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對于全域旅游發展對城市原有生態環境破壞這一方面,應有效利用新的材料、工藝、設備等減少對原生態環境的開發,盡可能在原生態環境基礎之上加入新材料來進行功能滿足。例如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一個以戈壁為主的城市環境,想要在一個戈壁灘建立一個那達慕大會會場,這將要面臨很多問題和阻礙:戈壁灘由洪水沖積而成,是由粗砂和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地上草木難生。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民族心中很重要的節日,它包含賽馬、摔跤、射箭、棋藝、歌舞等活動內容。為了滿足這些項目的同時又要滿足全旅旅游的需求,那達慕大會會場不僅要設計競賽區域,更要考慮到游客的生活環境,例如餐飲、衛生間、賓館等娛樂休憩場所。由于那達慕大會不是一年四季活動,所以在這些游客場所建設過程中要考慮暫時性因素,即當那達慕大會閉會期間,這些場所該如何處置。由于考慮到阿拉善地區的生態環境風沙大等特點,在戈壁灘建設場所很不現實,長期不使用,風沙堆積造成設備存沙致壞,并且建筑物的閑置會造成資金的浪費。因此利用新材料氣膜來代替建筑,地下只用配套水電等裝置,使用時將氣膜充氣后放入生活設備,停止使用時將氣膜收回地下儲存,不破壞地上生態環境。
3.2對于歷史“本土本真”消極影響的解決辦法
歷史,是城市發展延續的記載。對于環境設計而言,全域旅游發展對新科技和現代化追求致使城市歷史逐漸淡薄,環境設計方面第一要加強對城市文物古建的保護,另一方面要重視城市的地域特色。在環境設計中,要加強對不同城市的特有文化元素的使用,例如蒙古文字在城市環境設計中的使用。如:雕塑、指示標志等。加強蒙古文字在環境設計中的推廣,不僅可以提高當地居民對城市歷史文化的認同度,更可以加強外來人們對城市的認同度。
3.3對文化“本土本真”消極影響的解決辦法
一個城市的文化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還包括非物質文化。環境設計角度講,凝結在自然物質中人類發明創造的物質文化例如城市建筑等可以看得見,摸得著,易于保護與宣揚。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近幾年才開始重視。對于非物質文化的重視不僅要體現在對傳承人的重視,更要體現在對文化的推廣與宣傳上,讓傳承人成為真正的傳承人,后繼有人去發揚不同城市的文化。國家政策在這方面保護的同時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來加強城市非物質文化的宣傳,讓越來越多的人來接觸自己城市的非物質文化,學會非物質文化。在城市中建設相應的非物質文化建設基地,提供非物質文化學習場所。
3.4 對人性“本土本真”消極影響的解決辦法
城市在環境設計時不僅要滿足外來人的需求還要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在此基礎上,環境設計與文化、歷史、社會和自然場所等外部條件相匹配的同時,以當地居民為根本出發點。在進行全域旅游的建設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城市滿足全域旅游建設時建設的設施當游客離開時當地居民還能否循環使用,不至于造成設備設施閑置經濟浪費;另一方面旅游設施的建設會不會給當地居民加重生活負擔,例如生活廢棄物排放量的增多造成空氣污染等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偉光.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J].現代裝飾(理論),2013(6):140-141.
[2] 楊振之.全域旅游的內涵及其發展階段[J].旅游學刊,2016.31(12):1-3.
[3] 王曉娜.基于地域特色的現代城市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
[4] 王贏.瑞典19世紀末以后現代建筑地域性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