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志祺
摘要:在當今的市政工程建設之中,為避免雨、污水形成的城市內澇或道路大面積積水,各級政府對于雨、污水的管道管道工程建設愈發的重視起來。而在實際的管道施工施工過程中,在適當的情況下使用合槽施工技術,可以有效地從進度、質量、成本等方面對工程進行優化。本文從市政雨污水管道施工工程的實際施工角度出發,對合槽施工技術在該項工程中的應用做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市政工程、雨水管道、尾水管道、合槽技術
前言
在傳統市政工程施工中,大多數情況下,對于雨、污水管道工程建設來說,都是先埋設污水管,在回填到一定高度之后,再進行雨水管的埋設。這種施工技術的好處一方面是建設質量方便控制,另一方面是施工操作較為便捷;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主要是由于二次開槽導致的施工進度慢以及將雨水管建立在污水管之上時,容易導致工程質量出現隱患。所以,合理在市政雨、污水管道建設過程中使用合槽施工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傳統使用鋼筋混凝土管道的施工方法所帶來的,施工周期長、施工工期緊、管線主支線復雜交叉等眾多問題。
1 合槽施工技術與傳統施工技術的比較
在具體的合槽技術施工過程中,雨、污水管道應著重注意成槽的質量建設,與此同時,槽下口寬度以及開槽坡度都需要根據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設計。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可以適時的借鑒二步槽理論來調整二步槽的相關工程數據,這樣一來,一是可以使土方的挖掘量減少,二是可以有效提升槽邊坡坡度[1]。
舉個例子,在某工程施工過程中發生了降水,但由于工程工期較為緊張且降水量較小的緣故,施工單位在槽底設置了排水溝之后,未等到槽體全干便繼續施工,這樣一來,雨水管的槽體變起到了二步槽的作用。實際的操作過程可以按照如下步驟實行:在污水管地下的流沙層處用袋裝粘土設置二步槽,從而起到臨時擋水的作用。與此同時,為了保證施工過程的安全性,一步槽的邊坡坡度改至一比一的比例。最后,還可以將降水井合理的布置在雨、污水管道之間的二步槽之上,已達到干槽施工的標準。
綜合上面來看,合槽施工技術與傳統施工技術相比,其優點有如下幾點:
第一,在施工進度方面,由于合槽施工是對雨、污水兩條管線同時進行挖掘,得到了機械施工的效率最大化。并且在成槽之后,施工人員還可以同時對兩條管道進行施工作業。不僅如此,通過二步槽的設計,還可以有效地對鋼材、木方等材料進行周轉,減少了搬運步驟。這樣一來,便大大的縮短了施工時間,加快了施工進度。
第二,在施工質量方面,在使用傳統的施工技術時,不但要對雨水管基的肥槽進行處理處理,還容易造成不均勻沉降的發生。而合槽施工技術可以挺過對二步槽的調整,從而使雨水管基架設在原狀土上,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問題。不僅如此,由于兩條管線是同時施工,所以還方便了對工程建設質量的檢查。
第三,在施工成本方面,如上所述,首先,合槽施工的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進度,大大的縮短了施工時間,這樣就可以減少固定成本的支出;并且通過機械施工、人員使用、材料周轉等方面效率的提升,也同樣降低了施工的成本。
2 合槽施工技術的應用條件
在應用合槽施工技術時,應主要考慮的是雨、污兩管道之間的中線距離。通過工程設計圖紙以及工程計算確定挖斷面,從而保證兩管道能同時成槽的情況下不能使土方量增加[2]。
舉個例子:如果兩管道中線距離過大,就會導致雨水槽底部過寬,從而土方量增加;相反,如果兩管道中線過小,則會導致雨水管道底部寬度過小,不符合施工要求,從而無法施工。
3 使用合槽施工技術的施工難點
3.1 井室溝槽斷面
為保證雨水井室與污水井室能夠錯開一些位置,所以在必要的時候,需要根據設計圖紙來適當的進行位置的調整。在擴大污水井室時,應對溝槽斷面進行適當的調整,增加二步槽的寬度,從而對污水井時的施工做出有效保證。與此同時,還應該對局部地區進行支護,從而加大二步槽的坡度,保證二步槽臺寬寬度能夠對雨水管線的施工需要進行滿足。除此之外,還應該對排管要求進行有效的規劃,要求必須避免雨水管線的不利接口。當然,如雨水井室需要擴大,也需要采取這種措施。
3.2 主支線交叉復雜
3.2.1污水支線與雨水主線交叉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雨、污水支線井室為確定位置,針對這個已知情況,我們可以在施工之前就判定設計是否合理,會不會在施工過程中發生支線與井室交叉,如果發現,應及時重新設計相關部位。
如果,在施工完成之后,發現污水管支線低于雨水管線,那么施工人員應對其做出及時的整改,整改方式如下:首先,施工人員需要用砌磚來對已施工完畢的雨水管線做出相應的保護,再通過地下掘土的形式,將污水管從地下進行安裝,污水管管座應選擇一百八十度的混凝土管座。與此同時,在進行溝槽內砌磚支護工作時,在污水管施工完畢之后,需用混凝土對雨水管道下進行五十毫米的回填,之后再鋪墊一層細沙,鋪設長度為雨水管道的寬度加上三百毫米。
3.2.2污水主線與雨水支線交叉
由于污水管主線的高度較高,處理施工較為麻煩,所以在發生污水主線與雨水支線交叉的情況時,一般的應對方式是,線繼續進行施工,待到回填土達到雨水極管的高度之后,再對雨水支線進行改進,對于肥槽部分,可用灰土進行處理,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基管發生沉降的情況。
3.3 施工順序
合槽施工技術對施工順序有嚴格的要求。一般遵循一個主要原則,即先主線后支線、先污水后雨水。所以,施工順序應分為四步,第一步為污水主線的建設;第二步為雨水主線的建設;第三步為污水支線的建設;第四步為雨水支線的建設。在這些步驟施工之前,應首先做好井室的砌筑工作,主要原因是以為污水管埋設較深,所以應盡快回填,避免閑置時間過長導致的邊坡不穩定。
4 結論
綜上所述,與傳統的市政雨、污管道建設技術相比,合槽施工技術具有施工進度、施工質量以及施工成本三大方面的優點,這可以對整個工程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是在選擇這種施工方式時,也應注意是否符合對雨、污兩管道之間的中線距離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更應該注意工程的重難點,從而保證施工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羅淑娟.市政工程中合槽施工技術在污水管道工程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2011,(06):91-92.
[2]黃偉杰.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合槽施工技術的分析[J].科技信息,2010,(17):25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