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冀東人民抗日暴動80周年暨13年艱苦卓絕的冀東抗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董連輝
80年前的盛夏,以唐山為中心的冀東地區爆發了震驚中外的武裝抗日大暴動,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抗日史詩。7月以來,在唐山,從官方到民間,召開座談會、舉辦抗日烽火展、祭奠先烈……掀起紀念活動的高潮。筆者有幸應冀東革命史研究會之約參與其中,無論是座談會上傾聽冀東革命后代、學者講述、紀念碑前緬懷,還是攝影展前駐足參觀,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激情歲月,見證整個悲壯的冀東抗戰。
有史學研究者認為,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最為艱苦和慘烈的當屬冀東。從1933年長城抗戰失敗至1945年8月抗戰勝利,孤懸敵后斗頑敵,浴血搏殺13載。多年來,作為一名業余關注冀東抗戰史的愛好者,從一位位調查走訪過的抗戰“活口碑”的講述中,從落滿灰塵的檔案館史料里,從博物館、紀念館的一件件展品中,能夠清晰聞到被血與火浸染的硝煙。
抗戰爆發前,冀東包括唐山、秦皇島各縣及京東、津北一些縣在內,共有22縣,這里農業發達、礦產豐富。
日軍侵占東北三省后,為吞并整個中國,首先將魔爪伸向冀東。1933年國軍長城抗戰失敗后,國民政府與日軍簽訂《塘沽協定》,國軍被迫全部撤離,冀東淪為殖民地?!捌咂摺笔伦兒?,日軍進攻國內的兵力和軍用物資,幾乎都是經過冀東運送,因此,這里對于中日雙方來講,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1938年,中共冀熱邊特委遵照中共中央、北方局關于開展抗日游擊戰爭,開創敵后抗日根據地舉行武裝暴動的指示,開始籌劃起義。為策應起義,根據八路軍總部指示,晉察冀軍區鄧華支隊與一二〇師宋時輪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 (簡稱四縱),于1938年5月從平西出發向冀東挺進。1938年6月下旬,冀東抗日聯軍成立,無黨派人士、民團首領高志遠為冀東抗聯總司令、中共冀熱邊特委書記李運昌為副總司令、國民黨愛國人士洪麟閣為副總司令。原計劃1938年7月16日在遵化、豐潤、遷安、灤縣等6縣同時起義,由于起義計劃被叛徒告密提前舉行,即7月6日灤縣港北起義,7日豐潤、遷安交界的巖口起義?!把嗌綖此痼@雷,紅旗漫卷沖云霄!”短短兩個月,東起山海關,西到潮白河,北自霧靈山,南至渤海濱,大暴動遍及21個縣,遠遠超出預期。這次大暴動有工農群眾、各階層愛國人士和各民主黨派武裝力量達20余萬,抗日聯軍發展到7萬余人,其他抗日武裝近3萬人。起義軍與八路軍協同作戰,占領了興隆、薊縣、遷安、樂亭等9座縣城,為冀東全民抗戰的一次大檢閱,動搖了日偽的統治。8月中旬,四縱與抗聯主力在遵化鐵廠勝利會師。遺憾的是,由于得到敵人大舉掃蕩冀東的情報,過于嚴重估計形勢,主力轉即全部撤到平西整訓。在西撤過程中,沿途遭敵人襲擊,隊員大規模犧牲、逃亡,損失慘重,抗日聯軍副總司令洪麟閣在薊縣馬伸橋西北臺頭村壯烈犧牲,整個起義隊伍和根據地損失90%以上,10萬暴動武裝,當時轉移到平西和冀東保留下來的抗聯人員只有3000人。冀東抗戰形勢由鼎盛時期一落千丈。
盡管如此,冀東大暴動為冀熱遼抗日根據地的創建打下了基礎。四縱和抗聯西撤時,留下陳群、包森、單德貴(后投敵)等三個支隊,分別留在冀東東(豐潤、遷安交界松山峪)、中(遵化北、興隆東南洪山口)、西部(薊縣、平谷魚子山)堅持游擊戰爭。在西撤受挫危急時刻,李運昌等當機立斷,帶領余部返回冀東,恢復和重建抗日武裝,堅持把抗戰進行到底。1939年3月,正式建立了中共冀東地方委員會,恢復基層黨組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1939年10月成立冀東第一個聯合縣豐(潤)灤(縣)遷(安)聯合縣起,冀東開始進入聯合縣秘密開辟地區的艱苦卓絕抗戰時期。
與全國其他地區抗戰相比,冀東戰場主要是中共領導下開展的敵后游擊戰爭,抗戰環境異常殘酷。
冀東淪陷早,殖民統治穩固。1935年11月大漢奸殷汝耕在通縣(后遷唐山)成立“冀東反共自治政府”(日偽在關內扶持建立的第一個傀儡政權),冀東22縣完全淪為殖民地,敵偽統治相當頑固?!捌咂摺比婵箲鸨l后,由于日軍速亡中國計劃破產,陷入“長期作戰”,日軍不遺余力培植漢奸勢力,借助漢奸偽政府和大量偽軍,實行“以華治華”方針,實現“以戰養戰”目的。1941年春至1942年冬,日軍先后開展5次 “治安強化運動”,圍剿抗日基本區。
特務漢奸勢力眾多,給抗戰造成極大破壞。地下黨開辟地區異常艱難。日軍扶植的“治安軍”具有相當規模建制和武裝力量,每次掃蕩屠殺過程中,“治安軍”都充當日軍的急先鋒,配合日軍奴役占領區的民眾。而且,冀東漢奸特務組織眾多,如保安隊、新民會、警察署、反共自衛團、伙會……白色恐怖籠罩整個冀東,我政府地方干部犧牲慘重,如豐灤遷首任縣長盧啟明、第二任縣長魏春波,第四任縣長于沐之、第五任縣長張昆山先后犧牲。1942年舊歷臘月十六,遷(安)青(龍)平(泉)聯合縣首任縣長劉全民(原名楊希盛)等18人在寬城黑小子溝遇難,當僥幸逃生戰友返回尋找尸體準備掩蓋時,看到18位犧牲同志的衣服全部被扒光……在這些捐軀的地方干部中,很多人犧牲于漢奸告密。如1942年7月12日,遷青平三總區(轄今遷安城北數百村)區委書記李方州(化名石明)因本村反共會成員任鳳樓告密其行蹤,不幸在肖家莊家里被羅家屯偽治安軍獨立20團三營營長陳玉新、反共自衛團團長秦海清(秦登波)帶領偽軍、特務抓捕。嚴刑拷打,審訊未果,敵人將李方州帶回羅家屯監獄進一步折磨。四天后,秦海清等將李方州押回肖家莊及鄰村王古莊游街,然后當眾殺害。
在日偽檔案資料里,日偽對共產黨恨之入骨,如駐遷安羅家屯 (今屬遷西)偽治安軍獨立20團團長高首三殺人如麻,采用各種酷刑折磨被捕的地方干部,如抽鞭子、灌辣椒水、灌洋油、灌尿、壓杠子、用豬毛繩子捆七道、臉上蒙七七黃錢幣噴涼水、滾釘板……無所不用其極。1942年夏,高首三將新店村干部王建臣帶回村子,圈了全村老少百余人后,將王建臣捆在一棵楊樹上,命令特務用扎槍扎王建臣,又脅迫村民上前扎。有的村民不扎,高首三威嚇說:“誰不扎,就和他一塊死去!”……最后,王建臣渾身上下被扎了300多個洞,直扎得血肉模糊……
遷青平四總區(轄今青龍西部、寬城東南部)婦救會主任張興華在回憶文章中談到:“那個時候怕黨內出叛徒暴露整個組織,所以,發展黨員都是單線聯系,橫著不發生關系,黨員入黨上不傳父母,下不傳妻子。當時敵人如果抓住一個八路軍有時還可能放出來,抓住一個共產黨員就要殺頭!敵人最怕共產黨!”1942年任豐灤遷聯合縣三總區區委書記的趙光 (原名康貴珍)在大型文獻《史錄》中披露:“那時,我地方工作人員,人人都有化名,各村也有化名。經常在一起工作的同志相互之間都不打聽對方的真實姓名、哪方人士等家庭具體情況,只聽口音辨別對方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黨務工作者的任職是保密的,只有上級領導掌握,本人知道。其他同志即便知道也不直呼其職務。做地方工作的同志們,早就做好了隨時被敵人逮捕、受刑乃至犧牲的思想準備……”現居上海的遷安籍抗戰老人、原遷(安)盧(龍)青(龍)聯合縣第三總區區委書記王曉波說:“那時地下工作人員都是化名,即便見過面也不知道真名字,都是保密的,這是組織規定!王曉波是我的化名,我真名字叫王玉,你現在到我老家村子問王曉波是誰,沒人知道?!?/p>
“一個挎包一顆章,一雙腳板一支槍,早出東來晚宿西,敵來我往捉迷藏。夏天睡青紗帳,天當被,地做褥,任蚊蟲叮咬;冬天睡山洞,聽著北風吹,看洞外雪花飄……”這就是“背包政府”的真實寫照。由于環境異常艱險,在全民族抗戰中前期,地下黨開辟地區一般采取“親連親、友聯友”的方式發展抗日救國會統戰組織進行,在冀東村一級的基層政權,多是以“兩方面政權”形式出現,即明著應付日偽,實際給八路軍辦事。
日軍唯恐冀東八路軍出關向東北發展,極力將其扼殺在冀東。為切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日軍在長城沿線一帶通過“集家并村”手段將百姓驅趕到所謂的“集團部落”(百姓稱之為“人圏”),從而建立起來“無住禁作地帶”,肆無忌憚地推行“三光”政策。長城線上成了千里“無人區”,日軍殘暴程度不亞于南京大屠殺,人間地獄血雨腥風……八路軍在物資極度匱乏、吃宿困難的惡劣環境下,與敵人進行周旋。
日軍在長城沿線制造“無人區”始于1939年,起初只是局部地區施行集家并村。隨著長城沿線抗日戰爭的深入發展,日軍將制造“無人區”提高到戰略高度,并制訂全面計劃。曾任日本陸軍117師團長的戰犯鈴木啟久交代偽冀東道范圍:“無人區面積是六百四十平方公里,一萬幾千戶民房被燒毀,十萬人無家可歸。”在偽燕京道所轄的薊縣、平谷等地區的沿長城兩側山區,日軍同樣制造了大量的“無人區”。
日寇在制造“無人區”的過程中,將游擊根據地劃為“無住禁作地帶”,實行“拔根斷源”式摧殘。對堅持不進“人圈”的人見一個殺一個。日軍搞殺人比賽,進了山區根據地就像追捕獵物一般追逐中國人,殺死后將耳朵割下,用鐵絲串起來,回去可按數領賞,就連牲畜、家禽也不放過。興隆縣羊羔峪張村長家養著一只劫后余生的小豬,這頭小豬對當時的戰爭環境似乎形成了“條件反射”,只要山頭一喊哨報警,它就從圈里躥出,乖乖地跟在人的后頭跑。遷安內部黨史資料《烽火滿天》(4)記載:遷安縣城至建昌營公路以西的長城沿線地區屬于遷青平聯合縣所轄,早在1940年以前,這個地區就有了黨的組織,抗日活動異?;钴S,加之這個地區具有重要戰略位置,因此,日軍將其劃為“非治安區”,視為制造“無人區”的重點區域之一。長城沿線遷安“無人區”內70個村莊,數千名群眾被強行趕入“人圈”,敵人野蠻殺害抗日干部和群眾400余人,推殘致病餓死的無辜群眾近千人,燒毀房屋6400余間。僅在200戶的小關村就被燒毀近千間,整個村莊成為一片廢墟。當年的兒童團員、小關老干部郭印保清晰記得,敵人掃蕩過后,遷青平三總區區委書記李方州(石明)站在廢墟上安慰大家:“敵人燒了草的,我們蓋瓦的,燒了瓦的,我們蓋琉璃的!小鬼子兔子尾巴長不了!一定將敵人趕出去!”在白羊峪村,竟被鬼子燒了8次,連一個窩棚也不留。敵人為了摧毀我軍賴以隱蔽的山林,每年冬春掃蕩時,就到處放火燒毀森林。幾年中,長城線上遍山野火,烈焰沖天,千里“無人區”成了一片焦土。伴隨殺光、燒光,還有瘋狂至極的搶光,窮苦山民賴以生存的一點糧食、衣物被搶劫一空,就連半口破鍋也要搶走或砸毀。
日軍對于生活在“人圈”內的群眾進行無比殘暴的法西斯統治,致使成千上萬人被饑寒、瘟疫、酷刑奪去生命。據統計,抗日戰爭時期,冀熱遼被日軍屠殺、虐殺的35萬同胞中,大部分死于“無人區”。另外,日軍一次集體屠殺千人以上的就有豐潤潘家峪慘案、灤南潘家戴莊慘案,很多農戶被殺絕。1942年9月10日,日軍駐遷安縣城守備隊長滕川率日偽軍在大楊官營屠殺300余名抗日干部群眾,據幸存者回憶,滕川一氣殺死18人,就連未滿周歲的小孩也被拎起雙腿劈成兩半。屠殺現場“老牛圈”的血水溢出坑外,穿過村街,向南流出16里……
這些迷崇天皇“神道”的殺人魔頭,他們蔑稱中國人為“支那人”,對待俘虜像對待動物一樣處置,甚至有著野蠻食人暴行!《唐山文史資料大全〈遷西卷〉》記載:“爺爺王福是地下黨聯絡站站長……1944年5月被漢奸出賣被捕。為了撬開爺爺的嘴,敵人對爺爺施盡酷刑,灌洋油、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用燒紅的烙鐵烙,可爺爺始終咬緊牙關,沒有吐露半點秘密。敵人惱羞成怒,將他的衣服全部扒光,吊在炮樓外,先是砍了腦袋,繼又斬斷了胳膊、雙腿,割掉了生殖器,最后又開膛破肚將爺爺的心肝挖出來給日本軍官和他的妻子炒著吃了……”《老區之魂》記載:“1942年春的一天,冀東八路軍11團戰士劉賀到華尖日本據點偵察敵情,被鬼子抓住,帶到華尖據點外的金牛山村嚴刑拷打,追問他干什么來了,是誰派他來的,八路軍在哪兒。不管敵人怎么動刑,劉賀堅貞不屈,還一直破口大罵。鬼子惱羞成怒,殘忍地挖了他的眼,割了他的舌,剖了他的腹,剜了他的心,鬼子將他那顆血淋淋的心給吃了……”《撫寧縣志》記載:“1944年9月,駐義院口日軍在下平山掃蕩時,將姜永順等3名群眾抓回據點,開膛挖心,炒熟后為日軍軍官下酒。在大山頭南曾挖我負傷戰士的心生吃。”《抗日烽火在興隆》記載:“1943年冬,偽錦州高等法院派特別治安法庭來興隆,以‘通匪’罪名判處38名無辜群眾死刑。在南土門行刑的是特邀日本憲兵興隆派遣隊準尉隊長內田一平,他一人用戰刀連續砍死38名無辜群眾,見死者是健壯男子,便當場剝下其心臟。南土門農民劉煥田見一個日本特務吞了一個活人心,被驚嚇至死。”
日偽對冀東軍事控制十分嚴密,駐防冀東的日偽軍一般情況下保持在5至10萬人,相當于八路軍的5至10倍。而且,冀東戰場作戰對象多且復雜,主要有日本“華北派遣軍”、偽治安軍、日本關東軍、偽滿洲軍北特警特種作戰部隊(日本特種憲兵)、坦克聯隊、山炮兵聯隊等。八路軍最初僅兩個主力團與地方武裝,不僅人員處于劣勢,且裝備極差,物資匱乏。在極度惡劣環境下,他們與敵人進行艱苦周旋,牽制敵人大量兵力,破壞日軍“以戰養戰”政策,從戰略上配合其他根據地及盟軍對日作戰。
冀東八路軍最早組建的主力團12團是一支名副其實的抗日“旋風”勁旅,建團初期團職領導一個沒活下來。首任團長陳群(又名陳德安),安徽省六安縣人,1941年6月2日于玉田孟四莊犧牲,時年31歲。首任政委劉誠光(原名劉德富),湖北人,1942年4月3日于遵化甲山犧牲,時年27歲。首任團參謀長、神槍手歐陽波平,湖南人,1942年8月8日遷安彭家洼犧牲,時年30歲。首任團政治處主任曾輝(原名曾啟靜、別名曾從境),江西省吉安人,走出抗日戰場,卻于1947年1月11日灤南縣前店子村犧牲,時年41歲。首任團總支書記何宜之(又名齊振鐸),北京人,蒙古族,于1940年7月20日在遵化縣東娘子莊犧牲,時年24歲。首任一營營長楊作霖,遼寧人,于1942年7月3日在豐潤大韓莊犧牲,年齡不詳。首任二營營長江士林,安徽六安縣人,于1941年5月1日在豐潤太字溝犧牲,年齡不詳。首任二營教導員于禾(真名蘇連存、另一化名洪立天),河北唐山豐潤蘇莊人,1942年4月3日于遵化甲山犧牲,時年29歲。冀東12團副參謀長鐘奇,江西于都人,1942年8月14日犧牲于遷安縣馬蹄峪(今遷西),年齡不詳。冀東軍分區副司令、被譽為“中國夏伯陽”的包森(原名趙寶森,又名趙寒),陜西蒲城人。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內野瓠山一帶與日偽一部遭遇,指揮戰斗中不幸中彈犧牲,終年31歲。1944年10月,楊家鋪突圍戰中,周文斌、丁振軍、呂光、李杉、王少奇等430余位冀東主要干部犧牲。1942年4月,12團政委劉誠光率二營在遵化甲山遭日軍重兵包圍,激戰一整天,258名干部戰士壯烈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冀東抗戰從1933年長城抗戰到1945年勝利,約有3萬多戰士犧牲,軍政干部犧牲上千人,許多為中高級干部,其中地區級領導人犧牲30多人。
冀東抗戰慘烈程度不可想象,營職以上犧牲干部有的都無法留下真實名字或籍貫,更別提普通戰士了,大多數連個化名都沒留下來。今年94歲的老八路劉占海說:“戰場上拼刺刀,我們殺一個鬼子要犧牲七八個戰士……”“死去的人實在太多了……”冀東12團一營首任副營長楊思祿現為百歲將軍,憶殘酷冀東烽火歲月,他不堪回首。老人介紹:“抗戰初期,因堅守在敵后的平津唐地區,上級組織決定部隊及部隊主要干部對外都要有代號和化名。”
人間地獄血雨腥風,環境再殘酷也不會讓冀東軍民屈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愛國主義感召下,在統一戰線凝聚下,無數抗日志士前仆后繼,慷慨赴死,最終贏得抗戰最后的勝利。
由于戰爭年代沒有條件保留檔案、和平時期資料整理不及時等因素,冀東抗戰史研究存在一些問題,如有些軍政犧牲干部事跡整理不夠,特別沒有直系后人的烈士、犧牲在冀東的外籍烈士資料整理不夠,存在很多被塵封現象。20世紀80年代集中征集黨史資料實施屬地管理,導致漏掉很多重要人物及事件,因時屬聯合縣管理,縣區主要干部犧牲慘重,任職頻繁,很多地下黨干部、主力部隊都是流動的,并不局限一個地區活動。
在冀東軍民近13年悲壯雄渾的抗戰過程中,無論是開辟地區的地方干部群眾,還是部隊干部戰士,很多人犧牲時根本沒有條件結婚成家,這些“光棍”烈士大多沒有留下名字。有的雖然有名,但因沒有直系后人,缺乏親情守候,漸漸消逝在歲月長河中。他們為了抗戰沒有傳承下來自己的骨血,以血肉之軀推動民族解放進程,成就了千家萬戶子孫綿延,我們有什么理由忘記他們呢?!隔斷今天與歷史的血脈關系后果很可怕!我們關注冀東抗戰,不僅是告慰英靈,給后人一個交代,同時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日本右翼勢力始終對我們虎視眈眈,沿海周邊環境始終不太平,不少國人國防意識淡漠,當代青年抗戰史常識缺失,歷史虛無主義盛行,丑化英雄的現象時有發生……抗擊“歷史匱乏癥”任重道遠!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我們的抗戰研究還遠遠不夠,要繼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要做好戰爭親歷者頭腦中活資料的收集工作,抓緊組織開展實地考察和尋訪,盡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睋尵刃圆稍L調查抗戰老兵、知情人十分迫切,因為我們可能是有條件接觸那些抗戰老人的最后一代人。
銘記抗戰英烈,傳承奉獻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國夢,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p>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