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 升
1978年,劉建武懷著報國志、軍旅夢,從陜西老家應征入伍。1996年4月,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成立,劉建武作為優秀骨干參與單位組建工作,成為黨的軍事電視宣傳戰線的第一代創業者。
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余,劉建武胸懷軍隊文化戰士的夢想與追求,潛心研習書法、常年筆耕不輟。他的作品以“傳播正能量、書寫軍旅情”為主題主線,催人奮進,給人正氣,引人入勝,因此被人們和書法界親切地稱為“紅色書法家”。
“軍人的天職就是要捍衛我們的主權,軍隊書法家就是要捍衛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陣地?!眲⒔ㄎ鋽S地有聲地說。
1959年,劉建武出生于歷史悠久的陜西華縣?!吧偃A蒼蒼,渭水泱泱,君子之風,與之久長!”八百里秦川和泱泱渭水,使他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和淳樸民風的熏陶洗禮。他6歲開始習字,一本《曹全碑》為他打開了通往書法藝術殿堂的大門。
劉建武認為,就藝術要求“認識生命”而言,書法可謂是最為純凈、最富內涵的藝術。流動的書法線條,是傳導生命節奏的標記。中國書法線條依于筆、本于道、通于神、達于氣。中國書法之美,具體表現在氣韻之美、意境之美、線條之美、布局之美、章法之美、結體之美。在書法作品中,應當體現陰陽五行的思想、天人感應的思想、中和中庸的思想、克己修身的思想。書法創作要做到以讀書為基礎、以思想為主導。創作一幅作品,要調動自己已有的一切知識儲備,聯系最新技法精雕細刻,以求創作出記得住、傳得開、留得住的書法作品。但是,如果沒有厚實的傳統文化底蘊,研習書法就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他系統學習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經典,學習前賢研習書法的成功經驗,學習書法道技結合的有益做法,學習中國經典文學的名著名篇,學習中國傳統修身齊家的思想精華,按照尊重傳統、把握規律、循序漸進、博采眾長、提升自我的思路,在書法藝術領域厚積薄發、砥礪前行。
劉建武在書法創作上,堅持繼承傳統、博采眾長、術有專攻、以點帶面。他說:“童子功是走向書法坦途的必要條件,字內功是書法者必備的基本條件,字外功則是增強書法文化的永久任務。”正因如此,劉建武的字,如歌、如嘯、如舞、如奔,極具動感與靈性。字里行間充滿了文化的偉力、藝術的張力與生命的活力。在創作之前,他深刻體會每幅作品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和時代精神,動筆時,將每個字均視為生命的單位、文化的因子,精心構筑每一個藝術妙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每個字都各有特點、各有品味之處,每幅作品都賦予了文化生命。而他的過人之道,又在于使字與字之間緊密相關、彼此呼應,構成了一幅幅大張大合、大氣大美的精妙天地,達到了“自始及終、連綿相屬、氣脈不斷”的精彩境界,使得每幅作品都飽含文化的厚重、精神的傳承。
“劉建武的書法神度凌厲,寄興弘闊,氣完體充,意豐蘊盛?!边@是中國書法家協會蘇士澍主席對他書法藝術的精辟點評。
劉建武在軍隊宣傳戰線上工作了30多年,這使他更多地了解到部隊的神圣與莊嚴、軍人的崇高與奉獻,更使他對部隊和軍人有著更為深厚的感情,他始終堅定地將自己的藝術追求定位于軍隊官兵這個特殊群體。
劉建武時刻謹記要為基層官兵服務,特別要為邊關建設服務,盡己所能、傾己之力,努力把邊關官兵愛邊關、守邊關、強邊關、興邊關的高尚情懷,通過書法語言生動反映出來?!霸谶呹P哨所,官兵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叫忠誠——把哨位當戰場,把邊關作熔爐,他們是最可愛、最可敬的人。我們用什么回報他們呢?作為一名軍旅書法家,我要用我手中的筆來為他們記錄征程、抒發豪情、續寫輝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到現在,他為最艱苦的邊防、海疆、大漠、戈壁的基層連隊,先后創作了3000多幅書法作品。有一次,他的作品被帶上了紅旗拉普哨所慰問,邊防哨所的團長專門來電告訴劉建武,“官兵們看到他創作的‘熱血鑄軍魂 忠誠守邊關’很高興很激動,都說劉建武老師寫到了他們的心坎上、說出了他們的心里話,沒想到書法家把他們的使命和擔當通過書法語言真切深刻地表達出來,他們要把這些字刻在他們的哨所上?!薄皬男陆募t其拉甫到神仙灣,從祖國最北端的漠河到南海的戰艦,幾乎全國所有的邊防哨所都有我的書法作品。有的掛了起來,有的刻在石碑上。能為邊防官兵精神世界送上一份清新與正氣、帶來一份豪情與力量,我真的很驕傲。”劉建武自豪地說道。
在中央電視臺組織的《軍營大拜年》慰問邊海防官兵的活動發起時,劉建武連夜精選了數十幅作品,親手送到節目組負責人,囑托他們將自己的敬意與祝福帶給那里最可愛的人。在祖國最南端只露出海面一塊礁石的南沙哨所,戰士們挎好鋼槍,小心翼翼地展開潔白的紙張,隨著海風飄動的紙與字,像海天之間翱翔的信天翁,挺拔雄健的書法在如鐵的礁石之上舒展與抒懷。戰士們看到劉建武的書法,感受到了一位老兵親人在惦念著他們,黝黑剛毅的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與喜悅。這應該是在祖國最南端、最特殊、最有意義的書法展了!
部隊火熱的練兵場是他創作的活水源,廣大官兵是他書法作品最權威的鑒定師?!拔矣X得,戰士需要文化生活,讓他們多接觸文化藝術,有助于陶冶他們的情操,為他們的軍營生活提供一些文化滋養,這是我作為一名軍旅藝術家最大的追求與榮耀。同時,作為媒體工作者,我也希望在部隊與社會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向社會展現軍人的時代風采,謳歌他們的英雄情懷。”
在中央統戰部、北京紅十字會發起的“同心共筑中國夢”西藏行活動中,劉建武的作品被帶上了海拔4700多米的邊防哨所。
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活動中,他創作了《九三閱兵賦》,并為閱兵村官兵題寫了120幅書法作品。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宣傳活動中,他深入長征出發地江西于都現地感悟中國工農紅軍出征鐵流的壯懷激烈,先后為前方報道組題寫了“遵義之光照耀千秋”等150余幅書法作品,贈送長征途經當地政府、紀念館和各界友人,大量作品被紀念館收藏和展出。參與長征拍攝的瑞士蘇黎世檔案館館長收到劉建武的書法作品后,專門來信交流心得并表示感謝。
走進劉建武的工作室,除了一張大桌子、環繞四周裝滿各類圖書的書架和一幅幅書法作品外,見不到任何的獎杯獎狀。劉建武同志說:“這么多年的學習和創作,讓我深深服膺 《尚書》和《周易》里面的兩句話,‘謙受益,滿招損?!撝刂逻h’。藝術的道路不能靠獎杯去裝飾,而要用一生去修行。心有多靜,人和字才能走多遠。”
在當代有成就的書法家中,劉建武屬于苦學派,孜孜以求、默默耕耘,不問收獲、不重虛名,并給自己定下了“3個絕對不寫”原則,即消極頹廢的內容不寫、封建迷信的內容不寫、與軍人身份不相稱的內容不寫,決不庸俗、媚俗、低俗,始終保持著做人的平實低調,在有些浮躁的社會環境中,保持一份寧靜,一份淡定,這是難能可貴的。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曾點評劉建武的書法作品說:“建武同志的書法作品內容健康向上,風格大氣沉雄,有軍人特有的風骨?!敝袊穆摳敝飨T驥才講:“劉建武為人謙和低調,沉穩務實,其書品與人品都令人稱贊!”
書法是心態的另一種形態和表現形式。如果不能寫出一點靈魂術,書法也就只能成為一種模仿和一般意義上的寫字了。劉建武的書法作品給人最深的印象是,他把自己的作品與人品完整地融合成一種新的文化了。他在頓悟人生和反復礪煉心志的同時,眾攬群芳,博取精華,用一種向上的人生姿態寫出了軍人的“忠”和秦人的“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綜觀其書,劉建武作為軍人特有的氣質涵養彰顯其中、躍然紙上。
劉建武通過人品與作品的融合統一,生動展示了他的人生胸懷:秦風人家,苦難童年;行伍從軍,心志磨礪;書法求道,頓悟人生;聚德博精,厚重完美。他用秦人的風骨執著與軍人的忠誠奮進,追求屬于個性的書法厚重和軍旅完美。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張飆曾評價說:“書與法的統一、德與書的統一、法與度的統一、靈與智的統一、人與藝的統一,構成了劉建武書法藝術的鮮明特點。”
既厚重又不失靈氣,既傳統又不乏個性。劉建武不為環境影響,忠心鑄魂,靜心修行,精心創作,潛心養德,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從而使自己的書法成為一種智慧和風骨。實際上,這也是一種風范和境界、一種人格和高度。
通過劉建武的人與字,讓人明白了一個道理:書法不僅是國學文化的重要體現,也是書寫者文化、氣質、個性、修養、素質和知識的整體外觀。書法不僅是弘揚文化的載體,也是書寫者求真向善的過程。唯有真知,才有奇書。書自靈魂,形于外表。劉建武用他生命的印痕,向我們述說著他和這個時代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而且可以堅信,未來還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