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書
(遵義市播州區人民醫院,貴州 遵義 553199)
產后大出血極為兇險,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1]。紗布填塞法和水囊壓迫法均是臨床上對產后大出血患者進行止血處理的常用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對比用紗布填塞法和水囊壓迫法對產后大出血患者進行止血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遵義市播州區人民醫院進行分娩的80例產后大出血患者。將這8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A組患者的年齡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7.62±2.03)歲;其孕周為36~41周,平均孕周為(39.32±0.51)周。B組患者的年齡為22~38歲,平均年齡為(27.59±2.11)歲;其孕周為37~41周,平均孕周為(39.74±0.49)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鈣劑、前列腺素制劑、按摩子宮法、縮宮素等進行治療。同時,為A組患者使用紗布填塞法進行止血處理,方法是:醫生用左手按住其子宮底,用右手持卵圓鉗將紗布送入其宮腔進行填塞。為B組患者使用水囊壓迫法進行止血處理,方法是:將水囊置入其宮腔后,用注射器將生理鹽水置入氣囊內進行壓迫止血。
觀察兩組患者出血停止的時間、宮腔內止血物留置的時間、止血的有效率和感染的發生率。
1)有效:經過處理,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其陰道的出血量控制在每小時50 ml以內,其子宮收縮的情況恢復,其尿量基本正常。2)無效:經過處理,患者的生命體征不穩定,其每小時的出血量≥50 ml,其子宮收縮不佳,其每小時的尿量不足30 ml或無尿。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21.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A組患者停止出血的平均時間為(4.86±1.06)min,B組患者停止出血的平均時間為(2.31±0.65)min。治療后,B組患者停止出血的時間早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97,P<0.05)。治療后,A組患者宮腔內止血物留置的平均時間為(27.13±3.64)h,B組患者宮腔內止血物留置的平均時間為(17.32±2.96)h。治療后,B組患者宮腔內止血物留置的時間短于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22,P<0.05)。
治療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止血的有效率更高,其感染的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止血有效率和感染發生率的比較
產后大出血是產科的危重癥,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導致產后大出血的原因主要有產婦的軟產道受到損傷、子宮收縮乏力、機體的凝血功能障礙等[2]。臨床上對產后大出血患者主要是使用鈣劑、前列腺素制劑、按摩子宮法、縮宮素等進行治療,同時需對其宮腔進行填塞處理[3]。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治療后止血的時間更早,其宮腔內止血物留置的時間更短,其止血的有效率更高,其感染的發生率更低。這是因為,A組患者所用的紗布填塞法,主要是利用填塞的紗布所產生的壓力控制宮腔內血液的流向來達到止血的目的。但是,用此方法對產后大出血患者進行止血的效果與紗布填塞的均勻性密切相關,若填塞在宮腔內的紗布未能與其子宮壁緊密貼合,易發生隱性出血,導致其止血效果不佳。而且采用此方法止血需要長時間為患者留置紗布,會增加其不適感及感染的發生率[4]。B組患者所用的水囊壓迫止血法,主要是利用水囊對其子宮壁產生壓力而達到止血的效果。用水囊壓迫法對產后大出血患者進行止血的效果相對穩定,可在短時間內控制其出血的癥狀,并可減少其發生感染的幾率[5]。另外,此方法的操作簡單方便,只要按照規范流程為產后大出血患者放置水囊即可,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與使用紗布填塞法相比,使用水囊壓迫法對產后大出血患者進行止血的效果更好,可快速地為其止血,縮短其宮腔內止血物留置的時間,降低其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