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梅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常州 210003)
支原體肺炎是兒科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該病具有發病率高、起病緩慢的特點。該病患兒若未及時接受診治,其心、腦、腎等重要器官可受累,使其出現較為嚴重的并發癥[1]。支原體肺炎患兒的年齡較小,這對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個性化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間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28例支原體肺炎患兒。將這些患兒平均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在對照組患兒中,有男性37例,女性27例;其年齡為1~5歲,平均年齡為(3.9±1.02)歲。在干預組患兒中,有男性35例,女性29例;其年齡為1~6歲,平均年齡為(4.1±0.96)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這些患兒入院后,均對其進行止咳、平喘、抗炎等常規治療。對這些患兒均進行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加強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兒的家長介紹與疾病相關的知識,以提高患兒家長對疾病的認知程度,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告知其多安撫患兒,以確保護理工作的有序進行。2)護理人員保持患兒病房的干凈、整潔,及時為其打掃病房,嚴格控制其病房內的溫度與濕度,定時為其開窗通風,保持其病房內空氣的新鮮。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年齡、性別及喜好,在其病房內擺放玩具,為其營造一個舒適的住院環境。3)護理人員多與患兒進行互動、交流,以獲得其信任,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而增加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在此基礎上,對干預組患兒進行個性化護理。進行個性化護理的方法是:1)在對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會用到阿奇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等抗生素。這些抗生素易引起患兒出現嘔吐、惡心、腹瀉、腹痛等胃腸道的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應在患兒進食后再為其輸液,遵醫囑適當地為其補充維生素B6,以緩解其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在對患兒進行靜脈輸液的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其輸液的速度,以防其出現靜脈炎等不良反應。2)在患兒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其體溫、呼吸頻率及心率。患兒的體溫若為37.5℃~38.5℃,無需對其進行退熱處理。患兒的體溫若為38.6℃~39.5℃,應對其進行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為其使用解熱鎮痛藥進行治療。在為患兒用藥后,應告知其家長及時擦干其身上的汗液,多讓其喝水。3)對于出現抽搐癥狀的患兒,為其墊上牙墊,以免其咬傷舌部,切勿強行按壓其肢體,以防使其發生骨折,必要時可遵醫囑為其使用鎮靜藥進行治療。同時保持患兒呼吸道的通暢,遵醫囑對其進行吸氧,留意其呼吸的頻率及瞳孔的變化情況。4)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病情,結合其所患疾病的特征,與營養師一同為其制定飲食方案。叮囑患兒的家長要合理搭配患兒的日常飲食,讓其多吃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高纖維、高熱量、清淡的食物,少吃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讓其多喝水,以保持其大便的通暢。5)護理人員根據患兒的身體狀況指導其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對于年齡較大的患兒,指導其進行深呼吸、縮唇訓練、腹式呼吸,讓其家長多帶其曬太陽,以增強其免疫力。叮囑患兒的家長要根據溫度的變化及時為其增減衣物。6)咳嗽是機體出現的一種保護性的條件反射,有助于排出氣管內的分泌物,促進炎癥的吸收。護理人員應指導患兒進行有效的咳嗽。對于無力咳嗽的患兒,護理人員應指導其家長由外向內、由下向上地為其拍背。同時經常為患兒更換體位,以利于其排出氣管內的分泌物。對于咳嗽癥狀較為嚴重的患兒,應遵醫囑為其使用鎮靜止咳藥進行治療。對于痰液較為黏稠的患兒,應遵醫囑對其進行吸氧、吸痰、霧化吸入治療。
評價兩組患兒接受治護的效果,統計其在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顯效:在接受治護的4 d內,患兒的體溫恢復正常,其咳嗽的癥狀基本消失,其呼吸的頻率恢復正常。2)有效:在接受治護的1周內,患兒的體溫及呼吸頻率均恢復正常,其咳嗽的癥狀有所改善。3)無效:在接受治護的1周后,患兒的體溫、呼吸頻率及咳嗽的癥狀均無改善或在加重[2]。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兒接受治護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詳情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兒接受治護效果的比較

表2 兩組患兒在用藥期間其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非典型的肺炎。肺炎支原體是該病主要的致病菌。該致病菌的潛伏期為2~3周,使支原體肺炎具有起病緩慢的特點。該病患兒可出現頭痛、畏寒、厭食、發熱、咽痛等癥狀[3]。
臨床護理是衡量醫院綜合服務水平的重要指標,其質量與患者的臨床療效密切相關。常規護理屬于傳統、被動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方法的針對性不強,護理內容較為片面,缺乏整體性,不夠細致化,缺乏對患者個體差異的考慮。個性化護理是一種現代化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以現代護理理念作為指導,充分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堅持個體差異的原則,可確保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4]。對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個性化護理,以其所患疾病的特點作為依據,結合其實際病情開展護理工作,進而確保其臨床療效。個性化護理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綜合分析患者的性別、年齡、所患的疾病及家庭社會關系等,以尊重人、理解人、關懷人作為前提,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可有效地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5]。在本次研究中,對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個性化護理,從用藥護理、發熱護理、神經癥狀護理、日常護理、咳嗽護理五方面著手,為其提供安全、高效的護理服務,可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質量,減少其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進而可促使其病情盡快康復。
綜上所述,對支原體肺炎患兒進行個性化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