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京津冀地區適水發展問題與戰略對策

2018-11-12 11:20:22杜朝陽于靜潔
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 2018年4期

杜朝陽 于靜潔

摘要:闡述了適水發展理論的產生背景、內涵及對象與任務。適水發展是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利用廣義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率,根據水資源條件轉變用水模式、優化用水結構和水資源配置,拓展水資源開發利用新空間,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從適水發展的角度,系統分析了京津冀發展面臨的嚴峻的水資源問題,主要有水資源極度短缺、用水壓力大、生態持續惡化和非常規資源資源利用程度低等問題,嚴重制約京津冀協同與可持續發展。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京津冀走適水發展道路的戰略對策,實行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多方面戰略性轉變,重塑京津冀適水型產業體系,構建適水型現代工業,發展適水型現代農業,建設適水型城市,實現京津冀地區社會-經濟-生態健康永續發展。

關鍵詞:京津冀地區;適水發展;廣義水資源;用水模式;用水效率;水資源問題;戰略對策

中圖分類號:TV21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

16721683(2018)04001709

Issue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ased on the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DU Chaoyang1,YU Jingjie1,2

1.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water-adaptabilitybased development theory in terms of its background,connotation,objects and tasks.The wateradaptabilitybased development is exploiting general 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on the basis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changing water use mode and optimizing water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light of the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s,expanding the available space of water resources,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severe water resources problems facing th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including the extrem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large water supply pressure,ecological deterioration,and low utilization of un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all of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Finally,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water adaptabilitybas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including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remodeling economic system,constructing water adaptabilitybased modern industry,developing water adaptabilitybased modern agriculture,and building a water adaptabilitybased city,so a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economy,and ecology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Key word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water adaptabilitybased development;general water resources;water consumption mode;water use efficiency;water resources issues;strategic countermeasures

京津冀地區作為我國政治、經濟、文化與科技中心,也是我國三大糧倉之一,成為全國經濟最具活力、[JP2]創新能力最強、吸納人口最多的區域之一。京津冀地區以全國23%的國土面積,承載著全國8%的人口,貢獻了全國10%的GDP,但水資源量占不到全國的1%。京津冀地區長期高強度的開發利用水資源引起了水資源缺乏、生態惡化、水污染、河道斷流、地下水漏斗區域化等水資源問題,該地區成為我國乃至全世界人類活動對水循環擾動強度最大、水資源承載最大、[JP]水資源安全保障難度最大的地區[14]。因此,在強人類活動干擾和脆弱生態約束下,水資源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京津冀適水發展的關鍵要素。

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后,有關京津冀涉水方面的規劃和研究等工作迅速展開。水利部已印發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5]。根據中國知網、維普期刊、萬方數據、Web of Sciences數據庫、亞馬遜和當當網上書店,截止2018年4月15日,題名含有“京津冀”和“水”的期刊論文僅96篇、專著僅4部。京津冀地區水資源方面的研究很薄弱,與國家的戰略需求不符。因此,需要開展有關水資源承載力、供需平衡和配置等方面的定量研究,也需要開展有關京津冀水資源問題診斷、管理與對策等戰略性研究。為此,“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了“京津冀水資源安全保障技術研發集成與示范應用”項目,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20多家高校與科研機構參加[3]。該項目針對京津冀地區水循環顯著變異、人水關系嚴重失衡和水資源安全保障技術短板,圍繞擬解決的兩大科學問題和四項關鍵技術,設置了9項研究任務。其中任務二是“京津冀水資源需求管理與適水發展布局”(該任務由本文作者于靜潔研究員負責),主要是基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與水資源需求互饋關系,根據京津冀社會經濟布局與水資源利用效率頻譜,提出適水發展戰略及布局方案,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水資源安全提供科技支撐。本文主要闡述在水資源硬約束條件下適水發展的產生背景、內涵及對象和任務,系統總結分析京津冀地區適水發展所面臨的水問題,并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戰略對策。

1適水發展理論

1.1適水發展的產生背景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我國水資源形勢發生深刻變化,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社會全局的影響越來越大。水資源是經濟持續發展不可替代的支撐條件,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是生態健康保護不可虧缺的保障條件。因此,水資源保障情況關系到國家的供水安全、經濟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在國民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公益性、安全性和戰略性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國面臨著愈來愈緊迫的水資源問題。我國水資源絕對量豐富,位居世界前幾位,2016年水資源總量為32萬億m3,但是人均水資源量僅有2 348 m3,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外,水資源利用效率低、用水結構不合理、浪費嚴重、水污染和生態環境惡化導致水資源十分緊缺,經濟發展越來越受水資源相對不足的限制[6]。[JP2]不同時代采取了不同的適應對策。第一階段是用水利工程建設來滿足用水需求;第二階段是對地表、地下水資源進行開發和技術節水,提高用水效率;第三階段是用綜合配置進一步提高用水效益。由于社會經濟缺水程度在不斷加深,[JP]需要在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過程中不斷創新用水模式,選擇適宜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適應能力或減少對水的過分依賴。以節水促發展、適水求發展的用水戰略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孕育產生的。

1.2適水發展的理論內涵

為了探尋水資源緊缺條件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水資源專家鄭連生提出了“適水發展”這一研究命題,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聯系在一起進行戰略性思考,力爭全面對水資源利用適應性做出分析,在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下,提出了農業、工業、城市建設及生產生活用水的適水發展對策[7]。

適水發展是指在水資源短缺約束下,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利用廣義水資源、創新用水模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選擇適宜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水資源進行多層優化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的協調發展。而在水資源充足的條件下,社會經濟發展采用量水發展模式,通過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優化配置地表水與地下水,解決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這種模式追求的是規模效益,當人口、經濟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水資源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是不可持續的。

適水發展是建立在廣義水資源的基礎上,不僅僅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狹義水資源,還包括一切可能被利用的水,如降水、土壤水、微咸水、淡化海水、再生水、區域外調水、虛擬水等。適水發展堅持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以水定城、以水定綠的用水模式,這種以供定需求的節水型用水模式追求的是有質量的用水效率和效益,依靠科技進步、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解決水短缺下生產、生活、生態之“三生”協調發展,提升社會經濟發展適應缺水的能力,實現社會經濟永續發展。

1.3適水發展理論的對象與任務

根據適水發展的理論內涵,其研究對象包括廣義水資源、用水模式和用水效率。

(1)廣義水資源。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緊缺的情形下,需尋求替代水資源,拓展水資源開發利用空間。隨著科技水平提高和社會經濟發展,非傳統水資源(雨洪資源、咸水、海水淡化、虛擬水、云水、凝結水等)被納入水資源的范疇,并逐漸顯現出開發潛力和使用價值。這些可能被開發利用的潛在水資源構成了適水發展的基礎。

(2)用水模式。量水發展采用以需定供的用水模式,這種模式無視水資源的不確定性、周期性和有限性,導致水資源最終無法滿足社會經濟用水需求。需要根據水資源條件,調整用水結構,選擇適宜的生產生活方式,創新用水模式。對用水模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與管理)實施戰略性轉變。重視生態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性作用,轉向以需水管理為基礎的用水模式,轉變傳統水資源配置思路。

(3)[JP2]用水效率。水資源高效利用是提升適應缺水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更高層次水資源優化配置的約束條件,是實現可持續開發的關鍵。在適水發展中,由于水資源基礎與用水模式的改變,用水效率的含義變得更廣更深。用水效率是指廣義水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和用水結構的高效,追求的是質量效益而不是規模效益。因此,用水效率是適水發展的重要內容。[JP]

適水發展作為缺水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其主要任務是依靠科技進步,實施用水模式的戰略性轉變,綜合開發廣義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以科技換取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新空間,實現缺水條件下社會、經濟、生態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2京津冀協同發展面臨的水資源問題

2.1京津冀地區水資源極度短缺

京津冀地區水資源量隨降水量變化,在波動中呈減小趨勢。據統計,1956-2014年京津冀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240億m3,其中北京34億m3,天津15億m3,河北190億m3;1956-2000年京津冀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258億m3,但2001-2014年多年平均水資源量降為184億m3,減少了約30%[8],區域水資源總量減少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導致區域水資源減少的直接原因是降水量下降。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受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影響,京津冀地區降水量平均每10年減少10 mm;20世紀60-70年代平均降水量為540 mm,20世紀80年代平均降水量為520 mm,20世紀90年代平均降水量為510 mm,21世紀以來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03 mm[910]。另外,降水與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平衡也加劇了水資源短缺[10]。因此,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稟賦條件較差。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和工業基地,人口密集,人均水資源量極低。根據2000-2016水資源公報,多年人均水資源量為180 m3,不到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10,其中北京140 m3、天津103 m3、河北201 m3,由于京津冀地區自產水資源下降和人口增加的雙重作用,人均水資源量由20世紀90年代的300~400 m3下降到2000年以來的不足200 m3[11],遠低于世界公認的人均500 m3的極度缺水標準[12]。因此,京津冀地區水資源極為緊缺。

2.2京津冀地區用水壓力巨大

根據2000-2016年的水資源公報,京津冀地區多年平均用水量為2567億m3,其中北京為362億m3、天津為229億m3、河北為1981億m3。京津冀地區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2752億m3下降到2016年2486億m3,約減少了10%。但是,除2012年外,其他年份用水量均超過當地水資源量,水資源缺口達75億m3/a,京津冀地區仍面臨很大的用水壓力。

雖然京津冀地區整體用水量在減少,但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用水量逐年增大,這是由于三地用水結構不同所致。河北省是京津冀地區的用水主體,其用水量和用水結構的變化影響整個區域變化趨勢。河北省近些年農業用水大幅減少,彌補了生活用水翻番增長和工業用水穩定上升帶來的增量,因此,河北省產業結構和用水結構有較大調整空間。北京市農業和工業用水的縮減量被穩步增加的生活用水和迅速增加的生態用水填補,導致北京市用水量不降反升。隨著人口繼續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經濟規模持續擴大,北京市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仍繼續增長,而農業和工業用水幾乎無縮減空間,因此,北京市用水結構調整空間非常小。近些年,天津市用水量增長主要是生態用水增多所致,農業、工業、和生活用水量基本保持穩定,因此,天津的用水結構存有調整空間。總體上,京津冀三地用水結構差異很大,存有不合理之處。

2.3京津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水資源與生態承載狀況過重。京津冀地區建有許多水庫,其中大、中型水庫有75座,造成了河道水流不暢、生態流量匱乏。2000-2016年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160%,已嚴超國際地表水開發利用限值(40%)[13]。京津冀地區長期超采地下水造成區域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并且漏斗面積持續擴大。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河道長期干涸、湖泊濕地萎縮、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等問題日益嚴重,并在短期內難以修復。

據《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顯示,北京的綜合承載力已進入危機狀態,天津已到警戒線,河北發展空間有限[14]。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屏障與城市水源等分布在周邊河北地區,這些地區生態和資源被過度開發,直接導致了生態貧困地區增多,其生態環境容量和承載能力對京津冀的發展有一定的制約性[15]。另外,京津冀地區城市用地面積從2004年的2 949 km2擴張到2012年的3 776 km2,快速的城鎮化建設改變了原有的自然景觀格局,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水資源與生態的承載力持續走低。

水環境狀況堪憂。由于京津冀地區水資源匱乏,加之水資源開發利用過度,造成“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極差的水環境狀況。根據《2000-2016年水資源公報》,北京污水排放量凈增約6億t,Ⅳ類至劣Ⅴ類的河長占總河長的比例增加,由2000年的349%增到2016年476%。天津2000-2016年污水排放基本維持在5~7億t/a,但河道污染嚴重,Ⅳ類至劣Ⅴ類河長占總河長比由2000年367%增大到934%,主要污染物為總磷、氨氮、高錳酸鹽指[JP2]數和氟化物;2016年,80個評價水功能區全年達標率僅為25%。河北省的河道水質一直很差,2000-[JP]2016年Ⅳ類至劣Ⅴ類河長占總河長的45%~60%,另外還存在干涸河道;2000年17座大型水庫中,僅有2座水庫水質為Ⅳ類,其余均為Ⅱ至Ⅲ類,但是2016年18座大型水庫中,11座水庫達不到III類水質標準,并且有17座水庫出現輕度、中度富營養化。2015年10月,環保部通報了2014年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考核結果,海河流域的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考核結果為差[16]。《全國地表水水質月報》顯示,2016年京津冀地區地表水總體為中度污染,因此京津冀地區的水污染問題已嚴重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健康,成為走適水發展道路不容忽略的問題。

地下水漏斗擴大,地面沉降加劇。京津冀地區嚴重超采地下水引發一系列環境地質問題。從20世紀6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量增多,地下水開采量明顯增加,水位開始逐年下降。到了20世紀80年代后,用水緊張的局面加劇,深層承壓水開始被大量開采,使得補給水位下降迅速,京津冀地區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深層地下水下降漏斗[17]。每年地下水開采量近200億m3,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積達7萬多km2。地下水過量開采引發了嚴重的地面沉降。華北平原累積沉降大于200 mm的面積達64萬km2,北京最大的沉降速率達到11 cm/a[18]。隨著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的增長,水資源緊張的形勢將加劇,而因地下水超采而導致的地面沉降問題也將愈加突出。這些環境地質問題威脅人們生命和財產安全及社會經濟發展。

2.4京津冀地區非常規水利用不足

微咸水資源豐富,但開發程度低。京津冀地區的微咸水分布主要在河北省,河北平原是全國微咸水分布最廣最豐富的區域,微咸水總儲量約1 79385億m3[19],其中20~50 g/L的微咸水99055億m3,主要分布于滄州、衡水、邢臺、唐山、邯鄲和廊坊地區[20]。20世紀80年代河北微咸水開發量不超過3億m3/a,2000年以來其開采量呈減小趨勢,2014-2016年的開采量在1億m3/a左右,相對于每年有381億m3補給量的淺層咸水來說,河北省的微咸水開發利用程度非常低。由于河北平原地質條件比較復雜,開發微咸水的技術有待提高。另外,政府層面亟待編制微咸水開發利用規劃和制定相關引導政策。

雨水資源相對集中,但利用程度低。京津冀地區年均降水520 mm,60%~80%的年降水集中在6月-9月,造成了城市內澇、雨水徑流污染和汛期雨水流失等問題,雨水利用管理是統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截止2010年底,北京市累計完成雨水利用工程688處,年可綜合利用雨水1 318萬m3[21],但是其雨水利用量非常小,未被統計在在水資源公報中。天津市雨水利用仍屬于試探建設階段,2004年天津市水資源公報將雨水利用與污水回用合并統計,二者合計年均利用量低于096億m3/a,因此天津市的雨水利用量也非常小。河北省的城市雨水利用更低,與污水回用和海水淡化統計在一起。京津冀地區雨水資源利用低,主要因為:(1)水政部門對城市雨水問題認識不到位,片面強調資源利用或內澇防治等某一方面;(2)工程與技術體系不完善;(3)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政策不健全,雨水管理水平低[2122]。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京津冀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

再生水利用情況不理想,三地差異大。與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成本低、改善生態等優勢。京津冀地區水資源匱乏,污水是重要的非常規水源,利用量連年增長。2016年的污水處理總量和再生水利用量分別是2005年的25倍和43倍,再生水利用率已達到33%。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是京津冀地區最高的,2005-2016年再生水利用量為68億m3/a,利用率高達55%,已成為北京市第二水源。而天津市的再生水利用量是京津冀地區最低的,2005年利用量只有008億m3,2016年不到35億m3,再生水利用率為22%。河北省的再生水利用情況介于北京和天津之間,2016年再生水利用量達60億m3,利用率為22%。因此,京津冀地區再生水利用空間很大,天津、河北兩地對再生水資源的認識不夠、缺乏再生水與常規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缺少相關政策、規定和法律的支持,導致無法發揮再生水的優勢和資源效能。

海水淡化利用規模落后于國家發展規劃。目前,海水淡化的技術已很成熟。京津冀地區的海水資源豐富,沿海地區的海洋環境地質條件滿足海水淡化規模生產的取水口建設和水量水質的要求[23]。目前,京津冀沿海地區海水淡化利用項目共有5個,分別為河北國華、天津北疆、唐山曹妃甸、首鋼京唐、河北大唐等公司,主要分布在唐山、滄州和天津[23]。京唐公司的綜合利用規劃二期建設,海水淡化日產淡水量為20萬m3,實現外購新水為零,三期、四期建設將達到日產280萬m3,通過前置發電環節,每噸水的成本可以降到6元,未來年供水可達13億m3,可向北京及周邊城市供水[24]。從京津冀三地的水資源公報獲知,目前只有河北和天津將海水淡化作為供水水源,天津從2003起開始利用海水淡化水源,利用量200萬m3/a,逐年增加,到2014年增到3 000萬m3,但在供水總量中占比僅為12%。2012年國家發改委發布《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海水淡化是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2016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其中重要任務之一是擴大海水利用應用規模。京津冀地區海水資源很豐富,海水淡化利用規模非常小,落后于國家大力開發利用淡化海水資源的舉措,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需求不匹配。

3京津冀適水發展的戰略對策

3.1京津冀適水發展的戰略選擇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京津冀地區用水需求呈剛性增長,水資源面臨的形勢異常嚴峻。為了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節水促發展、適水求發展”的用水戰略的道路。因此,需要在水資源管理、用水模式、節水、水資源配置方面進行戰略轉變。

從供水管理戰略轉向需水管理戰略。傳統的供水管理是基于社會經濟的用水需求驅動下無約束用水理念和以需定供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模式,這一模式不僅會加劇京津冀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還會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態與環境問題。供水管理戰略已明顯不能適應可持續發展的用水需求。因此,必須轉向以供定需的需水管理戰略。需水管理強調遵循水循環的再生和承載的自然規律,實現水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和保障作用,在水資源為硬約束條件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方針下,需水管理戰略選擇需轉變用水管理理念、管理對象和管理手段等,實現社會經濟支撐功能和生態服務功能之間的用水均衡。

從工程供水戰略轉向科技用水戰略。在以需定供的用水模式下,運用水利工程和技術措施來滿足用水。水作為可再生資源,其持續供給能力以其循環更新能力為前提,以工程技術條件為基礎,以生態與環境的基本需水保障為約束。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用水需求不斷增長,持續用水會突破水資源可更新能力;工程性開發利用水資源的經濟成本會越來越來高,持續工程性供水的費用會超過經濟承受能力;工程性供水模式會導致污水排放量增多,增大污水處理的壓力,同時增加用水代價。因此,必須轉向科技用水戰略,用科學技術提高社會水循環的更新能力,研發污水處理新工藝,提高污水處理率,降低用水成本。

控制用水需求,實施節水戰略。京津冀地區水資源極度短缺,除了開源之外,節流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刂朴盟枨?,不是硬性地縮減各產業、各行業及用戶用水需求,而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采用低耗水工業工藝和農業技術,降低產業用水量。實施節水戰略不是單純地主張少用水,是指通過建設節水型社會,對生產、生活用水采取各種節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減少用水浪費,建立缺水適應機制,實現環境、經濟、社會協同、可持續發展。

實施虛擬水資源戰略。虛擬水資源是一種新的水資源理念。根據水資源利用的過程和機理,可直接看到產品或服務背后所蘊含的水資源量,這部分水資源成為虛擬水。因此只有將實體水資源與虛擬水資源放在一起才能真實反映一個地區的水資源需求與利用狀況。近幾年,京津冀地區的虛擬水進口量已達到40億m3,與實體水資源共同影響著京津冀社會經濟發展,其作用和影響已不容忽略。實施虛擬水資源戰略不僅要分析京津冀區域真實的水資源承載能力,揭示社會-經濟-生態與水資源的真實關系,還要綜合考慮實體水資源與虛擬水資源,進行用水結構調整、水資源供需平衡和優化配置。

3.2重塑京津冀適水型高效產業體系

京津冀三地的產業結構存在很大的差異,北京第三產業優勢突出,天津具有第二產業上的優勢,河北在第一產業方面具有優勢。但三省市存在產業同向的問題,均以資源密集型產業為發展重點,而且天津與河北存在產業重復,沒有層次差異。另外,三省市的經濟水平差距大,造成經濟結構不互補、層次不分明、產業鏈不銜接。北京、天津兩地經濟發展程度高,其承載力已開始限制經濟發展規模,對河北省的經濟沒有發揮帶動和引領作用。京津冀地區的水資源匱乏,限制了高耗水的工業、農業的發展,因此需要構建適水型高效、互補、銜接的產業體系。

北京市應以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產業為主,靠軟實力來支撐該區經濟發展。將資源消耗型和加工型產業(如鋼鐵、耗水嚴重的企業等)遷出到京津冀沿渤海地區,緊靠港口,利用資源、產品運輸出口等便利條件,降低耗水、耗電等成本。減輕北京的環境污染、人口、資源供應、交通運輸壓力,同時促進河北省、天津市的產業合理布局,帶動以河北省為主的廣大地區經濟快速發展。

天津市應以研發制造、航運貿易、金融創新產業為主,靠高科技現代國際貿易引領天津新經濟。發展低耗水、耗能的高科技制造產業,大力發展海水淡化及相關化工產業,緩解天津市及周邊用水和調水壓力。另外,天津是京津冀地區的出???,是進出口貿易基地,應該統一協調京津冀的進出口高效方便通關體系,讓天津港等港口成為京津冀對外貿易的窗口和主體功能區,讓河北省和北京市能夠從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河北省應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要發展節水高效現代農業,滿足京津冀地區對農產品的大量需求。要發展環境友好型資源高效利用型的產業,減少對京津冀地區生態、水體、大氣的污染。要發展加工型產業,特別是高科技組裝產業體系,通過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擴大貿易,提高經濟效益。同時,河北省應積極爭取建設港口貿易城市,與天津市國際航運貿易聯成一體,發展國內國際貿易服務產業。河北省有海岸線長的優勢,要加快發展海水淡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可利用水資源量,充分發揮河北省在工農業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帶動河北廣大地區的經濟收入提高。

3.3構建京津冀適水型現代工業體系

適水型工業體系要四個基本條件:(1)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2)水資源高效利用;(3)符合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4)能實現高質量的經濟效益[25]。京津冀是我國工業發展的核心區域之一,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許多行業在全國屬于領先水平。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京津冀地區工業新用水已實現零增長。但是目前仍存在高耗水型工業、水資源與耗水型工業結構矛盾突出,工業用水效率比較低,所形成的工業體系遠非適水型工業體系。在水資源短缺的京津冀地區,要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須走適水發展道路,逐步建立適水型工業體系。

控制生產布局,加速工業結構調整。應根據水資源約束狀況,加速優化調整京津冀工業結構與布局,合理配置水資源。利用定額管理、水價、水資源稅、污水處理費等經濟手段,促進海水、咸水和再生水等非常規水源的開發利用。從區域整體生態效益出發,限制耗水工業在嚴重缺水地區布局和發展。對于京津冀地區的化工、冶金、電力、造紙、紡織等耗水企業,應逐步限制其發展規模,減緩其用水需求增長的壓力,并將有些耗水企業搬遷至沿海地區,充分利用海水資源。

加強工業節水,大力發展環保清潔生產。積極發展節水型的產業和清潔生產,通過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促進各類企業向節水型方向發展,新建企業必須采用節水技術。逐步建立行業萬元GDP用水量參照體系,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工業技術水平升級,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和效益,減少用水量、抑制工業排污、環保清潔生產,適應缺水條件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提高海水利用比例,積極發展濱海工業體系。在京津冀沿海地區,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生活沖洗或生產工藝用水,是解決京津冀地區水資源緊缺的有效途徑。目前,天津、河北沿海的部分企業已具有一定的海水利用基礎,涉及產業有電力、化工、水產養殖、冶金、紡織、食品、制造等。應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國家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三省市協同編制濱海海水開發利用規劃,推動京津冀耗水工業重點向沿海地區布局,形成以地定產、以水定產、因地適宜的濱海產業體系,逐步提高海水淡化和海水利用水平,實現京津冀適水型工業結構的區域性調整。

3.4發展京津冀適水型現代農業

適水現代農業有四個特點:(1)農業規模要適應水資源條件;(2)農業結構要符合區域發展需求;(3)農業用水要符合節水高效的要求;(4)農業發展要促進經濟發展,且是可持續的。根據水資源公報,京津冀地區農業用水由2000年的190億m3逐年減小到2016年的145億m3,農業用水仍占用水總量的60%以上。在如此缺水的地區,大量的農業用水會嚴重制約區域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發展適水型現代農業,這是關乎京津冀農業全面綜合發展的全局性問題。

構建適水發展的農業結構調整。隨著經濟發展,京津冀地區糧食結構和膳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诩Z需求在減少,食物消費朝種類多樣化、營養豐富、結構均衡的方向發展,飼料糧需求在迅速增加。因此,必須調整京津冀農業結構,在穩定口糧生產的基礎上,壓縮水稻、小麥等高耗水作物的播種面積、發展優質、節水高效的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將傳統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二源種植結構轉變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三元種植結構。另外,要根據水資源的情勢,促進京津冀農業結構和用水結構的調整,綜合調整種植結構、農業生產方式、農業林牧副漁的結構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向。京津冀地區作為國家的糧食生產基地,關系著國家糧食安全。但是在口糧需求減少的背景下,作為一個嚴重缺水、生態嚴重危機的區域,京津冀地區作為商品糧基地的定位問題需要重新統籌考慮。

發展現代節水、高效、精準灌溉,提高農業用水效率。京津冀地區傳統農業灌溉主要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工程節水已經取得顯著效益,發展到了瓶頸階段。提高灌溉效益和土壤有效水分利用率是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的關鍵,需要把工程節水與農藝節水、生物節水緊密結合,建設節水高效現代灌溉農業。這需要大力研究和推廣高效輸配水技術、水肥耦合技術、用水優化配置技術、精準灌溉技術、耕作栽培技術、墑情預報和保墑技術。通過工程節水、生物節水與農藝節水技術,綜合配置與利用土壤水、雨水、再生水、微咸水,逐步減少使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灌溉用水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提高農作物品質。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實現農業高效用水,解決制約京津冀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農業水資源瓶頸問題。

3.5建設京津冀適水型城市

京津冀地區已經形成城市群。隨著京津冀城市群人口與產業集聚、城市社會經濟規模擴大,該地區成為中國乃至全市人類活動對水循環擾動強度最大的地區之一。系統性、復合性、長期性的城市水資源問題正在日益集中激化[26]。為了解決京津冀地區城市的水資源問題,需要建設適水型城市。

建設良性的城市水循環系統。為了能加強節水和治污力度、充分利用非常規水資源,需要根據城市規模、基礎設施和水循環特點,規劃建設城市綠地、濕地、公園、集雨設施、雨污分流管道、污水處理廠、海綿體、行洪河道等基礎水循環設施。將城市自然水循環(降水、蒸散發、調蓄、徑流)與城市側支水循環(供、用、耗、排)聯通,形成城市小海綿(LID)、中海綿(城市給排水管網)、大海綿(江河湖庫)相互聯系的城市水循環系統。

建設全面節水的城市。建立京津冀地區各城市的節水發展目標、規劃和階段性要求,優化城市經濟結構,逐步將城市工業、農業及其他產業由耗水型轉變為適水型。發展與當地水資源基礎相適應的耗水量少、污染小的產業體系和適于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工業布局。建立飲水系統和非飲用水系統,對水資源分質供水、優質優用。建立適合京津冀三地實際的城市水價,逐步完善京津冀的工程水價、環境水價和資源水價。建立和完善城市供水管網監測體系,加快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加強供水管網技術檔案管理,減少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

協同規劃與配置,擴大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規模。要加快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為京津冀適水發展創造水資源基礎。三地要盡快成立水務聯合部門,轉變對非常規水資源的重要性的認識,加快非常規資源開發利用的協同規劃,協同完善工程和技術規范與標準,協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政策,提高管理水平,將非常規水資源納入京津冀水資源體系和相關規劃中,與常規水資源一起進行水資源配置。

加強適水型城市防洪建設與管理。京津冀地區汛期城市內澇十分嚴重,給人們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威脅和損失。為此要建設適水型城市防洪體系:根據城市定位與發展目標,科學制定符合城市適水發展的防洪標準;建設較高標準的城市防洪排澇工程體系,并對舊工程除險加固;大力加強非工程防洪減災體系建設;制定超標準暴雨洪水的應急方案和措施;建設城市水資源管理的監測、預警和應急系統,提高洪澇災害的管理水平。

4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用水需求不斷增加,導致社會缺水程度不斷加深,特別是在北方缺水地區,因此需要提高經濟社會對當地水資源條件的適應能力。適水發展理論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適水發展是依靠科技進步開源節流,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水資源、創新用水模式、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和用水結構、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根據水資源條件選擇適宜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節水促發展、適水求發展。本文從適水發展的角度,系統剖析京津冀協同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水資源問題,京津冀地區面臨著水資源極度短缺、用水壓力大、生態環境惡化及非常規水資源利用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京津冀地區協同、可持續發展。針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京津冀實現適水發展戰略所需的對策:在水資源管理、用水模式、節水、虛擬水方面實施戰略轉變,重塑三省市適水型產業體系,構建適水型現代工業體系,發展適水型現代農業,建設適水型城市,實現京津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劉登偉.京津冀大都市圈水資源短缺風險評價[J].水利發展研究,2010,10(1):2024.(LIU D W.Risk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 shortage in metropolitan area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J].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2010,10(1):2024.(in Chinese)) DOI:10.13928/j.cnki.wrdr.2010.01.0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色免费视频| 色婷婷成人网| 91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三级毛片| h视频在线播放|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色偷偷一区|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久噜噜噜|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天天综合色网| 亚洲福利网址|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制服丝袜 91视频| 人妖无码第一页|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精品国产自|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狠狠色丁香婷婷|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国产不卡网| 欧美午夜网|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无码在线激情片| 欧美日本激情|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性欧美久久| jizz国产视频|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99re精彩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青青久久91|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va|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欧美另类一区| 国产久操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日韩av资源在线|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欧美网站|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在线看AV天堂|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网站免费看|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一级不卡毛片|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天堂网亚洲系列亚洲系列| 婷婷伊人五月| 婷婷丁香色| 呦女精品网站|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