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綠色防治方法提供一些建議。闡釋了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主要內容包含:提前扣棚蓄熱、選用優良品種、適期播種及種子處理等栽培技術。與此同時,也針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具體操作作出實踐指導,并在文末對大棚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提出若干建議。以期為無公害大棚蔬菜種植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無公害;大棚蔬菜;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于吃的需求不僅僅限于吃飽就好,更加注重綠色以及健康,綠色蔬菜在最近幾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市場對于綠色蔬菜的需求量也日益突顯,所以,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對無公害蔬菜栽培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技術,促進大棚蔬菜健康生長以及有效提升大棚蔬菜的產量。
一、無公害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1.提前扣棚蓄熱
在無公害的大棚蔬菜栽培過程當時,需要注意,應當在栽培之前注意提前扣棚,從而起到蓄熱作用。此外,對于種植戶而言,種植大棚蔬菜需要關注天氣的變化情況,在霜降前后,應當警識到天氣的逐漸變冷,露水凝結成霜大棚蔬菜易受凍害,此時,應當及時進行扣棚。應根據所建大棚的地理位置、計劃大棚內栽培的蔬菜種類、計劃蔬菜上市期和播種或定植的時間而定。其中,應特別注意保持播種及定值過程當中的地溫,應使其控制在10~12℃,因為在這個范圍之內進行扣棚效果會比較良好。扣棚的時候,應選擇在無風的晴天進行,此時有利于無公害蔬菜的健康生長。
2.選用優良品種
在栽培的過程當中,應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及雨水多少等因素來選擇優質、高產以及抗病蟲害的蔬菜良種,這是實現大棚蔬菜豐產豐收的基礎。
3.種子非化學消毒
溫湯浸種是常用的種子消毒方式,在播種前對蔬菜種子進行1-2d的曬種,之后用40-55℃的溫水浸種10-15分鐘,此舉可預防蔬菜苗期發病。豆科種子可用10%鹽水浸種10分鐘,還可把種子混入菌核病菌、線蟲卵漂除,防止菌核病和線蟲病。
4.適期播種
大棚蔬菜種類繁多,相應播種時期也各異。為了使大棚蔬菜得到合理安排,有效利用,能夠周年栽培,應當熟知各類蔬菜的播種時間,適時播種,更換輪作。如:1月底2月初是西瓜、春黃瓜、冬瓜等育苗的最佳時節,7月上旬瓜果收獲拉秧后耕翻整地,可適時播種大白菜等蔬菜。總而言之,適時播種有利實現大棚蔬菜的優產優收。
5.進行種子處理以及土壤消毒
種子處理過程較為繁瑣,種植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控病蟲害的產生,如可采取浸種催芽及種子消毒等方法。采取浸種催芽的方式,能促使種子休眠期盡快打破,從而有效提升種子的發芽率以及發芽勢。科學地進行種子消毒以及土壤消毒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通過對土壤以及種子的消毒,可以有效消滅土壤中的病菌和地下害蟲,從而起到防控土傳病害的作用。為了實現種子的消毒以及土壤的消毒,通常會運用到的生物防控法包括以下幾兩種:①太陽能消毒法:在6月中下旬~7月及時收獲前茬作物,施肥耕翻后灌透水,用無破損薄膜將地塊封嚴,利用夏季高溫消毒20~30天。也可先淹水10~15天后再施肥深翻土壤,適當灌水后覆膜消毒。②生物熏蒸消毒法:生物熏蒸應結合太陽能消毒使用,具體做法可采用鮮雞糞和鮮牛糞的混合物,再加入秸稈與土壤混勻后覆蓋塑料薄膜4-6周可有效降低土傳病害病菌基數。
6.科學合理的施肥
大棚蔬菜產量可觀,但養分需求大、轉移率低,需較多的肥料投入。在栽培過程中,應優先施用農家有機肥,減少或不施用化肥、硝態氮肥等。肥料種類繁多,常用的有糞肥、土雜肥、生物有機肥、化肥、水溶性肥料、調理劑等。通常而言,每600㎡的大棚可以施有機肥5000-10000kg,其中,可以使用大約40-50kg的尿素配合。在進行施肥的之前,應當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大約是深翻。距離蔬菜的收獲期一個月以內不應當追施化肥。
7.適時澆水
在對大棚蔬菜進行栽培的過程當中,應當注意適當澆水,應當結合蔬菜品種的缺水情況以及、需水規律進行澆水處理。并且,對于澆水方式應當進行改進,可以使用滴灌以及采取膜下暗灌的方式,通過以上澆水方式逐步取代掉傳統的漫灌,不但能降低大棚當中的濕度,有效降低水分的蒸發,同時,還能節約水資源,降低成本。
8.改善光照條件
在進行大棚蔬菜的栽培過程當中,應當張掛反光幕,改善光照條件,同時,為了進一步改善光照,可以實行南北行向以及寬窄行栽種,對于農業種植的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合理密植以及中耕除草,從而有效轉變大棚蔬菜的田間小環境,由此能給大棚蔬菜創造出比較優良以及適應的生長環境。
9.變溫管理
在大棚蔬菜進行栽培的過程當中,應充分利用大棚的溫度特點,做好變溫管理工作。并且,大棚蔬菜具備自身獨特的品種特性以及各品種之間對于溫度的要求也并不相同,種植戶當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以及蔬菜的特性,采取有效以及合理的變溫管理的措施。通過采取保溫、加溫以及控溫相關技術,達到調控溫度以及有效減少蔬菜呼吸消耗的重要目的。
二、無公害大棚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1.農業防治
(1) 選用抗病品種。目前大部分的蔬菜品種都是經過相關育種專家選育,大部分的蔬菜品種都具備病蟲抗性基因。選擇能夠抗病蟲的品種,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避免過分是使用農藥,另一方面保護環境以及減少污染。所以,應當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抗性強、以及耐病蟲品種,這對于有效預防以及治理病蟲害都有積極的作用。
(2) 合理輪作以及間作。在對大棚蔬菜進行栽培的過程當中,應當注意實行合理的輪作以及間作,比如說,蔬菜和水稻輪作,比如,蔥蒜和十字花蔬菜實施間作,這樣能有效減少病菌以及害蟲種群的數量。
(3) 增施二氧化碳。大棚蔬菜由于長時間處在一種比較封閉條件下,此外,由于存在蔬菜的光合作用,因此,大棚蔬菜栽培當中,特別容易出現大棚之中的二氧化碳匱乏的現象,出現二氧化碳不足之后,就勢必影響到蔬菜的正常健康生長,尤其是如果針對大棚蔬菜進行栽培的過程之中,種植戶沒有施用大量的有機肥,從而導致有機肥施用量不夠充分,這對于蔬菜的生長是十分不利的地方,特別容易造成蔬菜的生長發育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如何解決二氧化碳不足的問題值得思考,目前,普遍的做法就是增施二氧化碳的肥料以及在大棚之內燃燒沼氣,通過以上的方式,促使二氧化碳含量得到增加,以上的方式已日益成為一種有效提升大棚蔬菜高產以及實現大棚蔬菜優質的重要方法。
2.物理防治
在病蟲害的防治上,可以運用物理防治技術,其中主要是兩種方式,包含設施防治以及誘殺。一方面可以運用防蟲網進行栽培,從而起到全封閉的效果,所以,在這樣保護之下,可以對于蟲害進行防范。另一方面是誘殺,誘殺的方式比較多,常見的是:第一,燈光誘殺,利用黑光燈以及白熾燈誘殺。由于害蟲本身大多有趨光性,所以,采取燈光進行誘殺就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夏季是蟲害發生高峰時期,燈光誘殺效果較好,不但可以縮減農藥使用量,而且避免環境的污染;第二,食物趨性誘殺。這就是利用成蟲本身優選的趨性,采取蜜源植物,從而針對害蟲進行誘殺。
3.生物防治
(1)以菌治菌。采用增產菌以及5406激抗劑針對蔬菜進行防病增產,例如,運用木霉素防治灰霉病以及菌核病;或者是運用農用鏈霉素防治芹菜軟腐病;抑或是運用抗毒劑1號防治番茄病毒病。
(2)以菌治蟲或者是以蟲治蟲。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充分掌握生物種群的動態發展規律,對于益鳥以及益蟲進行生物保護同時加以利用,起到生物防治的效果。生物防治技術類型比較多樣,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合理選擇。
(3)利用蔬菜制劑。蔬菜制劑是病蟲害綠色控制的另一重要措施。如新鮮黃瓜蔓1kg加少量水搗爛濾出汁液,加3-5倍水對防治青蟲和菜螟效果可達90%以上;新鮮多汁的苦瓜葉搗爛濾汁加等量石灰水,澆灌幼苗根部,對地老虎的防治效果極佳;南瓜葉搗爛濾出原液,用2倍水稀釋后加少量皂液,對蚜蟲的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絲瓜鮮葉搗爛濾汁,用20倍水稀釋后,對紅蜘蛛、菜螟等害蟲的防治效果可達95%以上。
4.化學防治
在無公害大棚蔬菜的栽培當中,防治病蟲害應貫徹“預防為主 綜合治理”的防治方針,對可能會發生不到的病蟲害作出提前預測,對病蟲害的自然天敵多加保護和利用,這對于有效預防蟲害有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應當制定出合理以及科學的防治標準以及防治策略。采取高效、低毒、以及低殘留的化學農藥以及生物農藥。在無公害大棚蔬菜的栽培過程中,應當少用水劑,粉塵劑以及煙霧劑可以采取。在用藥上也有必要的講究,需要注意,應當交替用藥以及延緩用藥。在栽培大棚蔬菜的過程當中,對于植物的生長調節劑應當正常使用,從而有效預防大棚蔬菜當中的可能存在的病蟲害,保障蔬菜植株能實現健壯生長,這樣,不僅能有效促使大棚蔬菜產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還能對蔬菜的品質進行有效的改善。
三、結語
綜上所述,無公害大棚蔬菜栽培的過程當中,應當注意,做好提前扣棚蓄熱、種子非化學消毒、選用優良品種、適期播種、進行種子處理以及土壤消毒、針對大棚蔬菜進行合理以及科學的施肥、適時澆水、改善光照條件以及加強變溫管理。此外,無公害大棚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可以從農業、物理、生物、化學四個方面著手,采取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間作,增施二氧化碳,防蟲網栽培,燈光或食性誘殺,以菌治菌、以菌治蟲、以蟲治蟲,蔬菜制劑,科學合理用藥等方式以促進蔬菜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林康彬.大棚無公害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綜合配套技術[J].福建稻麥科技,2013,3104:37-39.
[2]李昌新.大棚蔬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19:17.
[3]熊啟華.淺談無公害大棚蔬菜栽培及管理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6,12:194.
[4]劉光武.無公害大棚蔬菜栽培管理[J].河南農業,2016,16:39.
[5]白新明,韓梅.綠色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3,03:58.
[6]鞠樹全,常立勛.無公害大棚蔬菜栽培及管理技術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7,18:153.
作者簡介:羅達璐(1979-11-),女,漢族,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本科學歷,農藝師,主要從事土壤肥料、植物保護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