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玉米種植技術為研究視角,針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展開分析討論,首先分析了現階段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工作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一工作的開展提出針對性與時效性的建議。
關鍵詞:高產玉米;栽培技術;推廣措施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關系國民經濟的發展,關系“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在我國種植比較廣泛,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使得推廣工作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如何進一步實現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已經成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現狀
伴隨社會的全面發展,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現代農業發展理念已經深入到廣大農民群眾的心中,在黨和政府高度關注“三農”問題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在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取得了明顯的成績。玉米作為我國糧食作物,在我國的種植比較廣泛,所以進一步提高玉米產量是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措施,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所以在現代農業發展實踐中,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在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之下,這一工作也取得了卓著的成績,使得玉米播種的面積擴大化,單位產量得到了提升,培育出一批高抗病性能的新品種,實現了玉米種植業以及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在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實踐中也凸顯出了系列問題。很大一部分玉米種植主體依舊沒有認識到提高種植技術水平的必要性,在實踐生產的過程中沒有充分重視機械化生產,也有一部分種植戶受到小農意識的影響,在技術以及機械等方面不愿意增加投入,從而影響了玉米高產技術的大范圍推廣,不利于農業規模經營的發展。
從制度以及保障體系的層面來看,相關工作的開展缺少在宏觀層面的指導與制度約束,所以相關技術的推廣是片面的、局部的,沒有實現全面覆蓋。就目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在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中,保障體系依舊不夠完善,很多推廣措施以及宣傳活動依舊沒有深化貫徹落實。在實踐工作當中,相關技術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溝通與協調機制不夠完善,使得二者之間的互動不夠順暢,從而導致了相關工作的開展沒有得到地方政府的全面支持?;诖?,在未來玉米產業乃至農業經濟的發展實踐中,只有在根本上深刻認識到現代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價值與意義,并有效的制定完善的配套制度與保障體系,才能實現高產栽培技術的全面應用,進而在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支持下實現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村環境的改善以及農民群眾的增收。因此,應該在深刻意識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過程中所出現的現實問題的基礎上,科學構建推廣體系,保證高產栽培技術能夠全面發揮價值。
二、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措施
1.強化技術宣傳。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實踐中,應該通過強有力的技術宣傳使得全體玉米種植主體都能夠認識到現代農業生產技術的價值,能夠切實感受到應用現代技術的效果,促進全體種植戶生產理念的轉變,從而有效支持高產栽培技術的深化推廣與應用。在實施技術宣傳的過程中,應該以具體的案例作為載體,讓農民群眾通過身邊看得見的實例去感受高產栽培技術的巨大魅力。例如,可以將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河西鎮的玉米套種烤煙的現代農業技術為例展開宣傳。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河西鎮的農業發展實踐中,烤煙的種植面積達到800畝以上,但是在農業經濟發展實踐中,卻有很大一部分土地處于閑置的狀態,為了進一步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該鎮在發展中積極推廣烤煙套種玉米的技術,實現了對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有效提高了復種指數。在實施技術宣傳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經濟分析方式,如玉米每畝的產量可以達到300-480kg,如果在市場價格不發生變化的前提下,那么在每畝的土地上就可以實現產值636-1165元,扣除生產成本的300元,那么在畝的土地上就能夠實現凈收入336-865元。通過這樣的宣傳方式,廣大農民群眾可以非常直觀的了解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經濟效益,進而可以對這一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這就為下一步的推廣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在實施技術宣傳的過程中,應該涵蓋以下幾個重點內容,品種的科學化選擇、播種形式的合理利用、種植密度的有效控制、田間管理的基本措施、相關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措施等等,以確保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全方位的、深入性的了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以種植密度的控制為例,在宣傳的過程中應該以區域自然條件為基礎,從實踐經驗出發,為農民群眾的種植提供有效的指導,通常的情況下,在每穴當中可以播種1-2粒種子,但是需要單株留苗,盡可能的保證在每畝的土地上種植3700-4100株玉米。與此同時,在宣傳的過程中還應該有效的結合玉米的品種進行科學的指導,如早熟型的緊湊玉米品種可以將種植密度控制的大一些,而對于平展型的玉米品種種植密度則應該小一點。與此同時,在實施技術宣傳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引導種植戶對不同生長階段的水肥控制,從而提高廣大種植戶的技術水平,例如在玉米的穗期,田間管理的重點應該是病蟲害的防治以及水肥的管理,在這一生長階段中一般都需要實施中耕1-2次,在拔節的階段應該實施深度的中耕,進而促進玉米的根系發育,在這一階段中還應該進行有效的澆水與排澇工作,并相關的病蟲害進行有效的監控,從而提高種植質量,最終達到高產增收的目的。
2.建立健全推廣體系。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過程中,完善與健全的保障體系是基礎,所以為了進一步推動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應該進一步完善推廣體系,相關技術推廣中心應該與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構建起時效性的溝通與交流機制,有效的建立示范基地,構建技術的示范點,從而使得區域內的農民群眾能夠走進高產栽培技術、設身處地的感知高產栽培技術。例如,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實踐當中,就目前實踐情況來看可以有三種類型的地膜選擇,分別是聚乙烯普通地膜、聚乙烯微膜、聚乙烯超微膜,上述三種地膜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區域內玉米的種植方式、土壤資源的基本條件,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地形地勢等其它因素,所以在實施推廣的時候,應該有效發揮示范與指導的功能,對種植戶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查,有效分析區域內部的土壤以及影響地膜選擇的其它條件,進而為廣大種植戶在選擇地膜類型的時候提供科學化的指導與合理化的建議。另外,在構建推廣體系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對區域內部的玉米種植情況展開有效的調查與研究,從而構建起完善與詳細的區域田間檔案,為下一步的技術指導奠定堅實的基礎。總而言之,在推廣中應該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切實為廣大農民群眾帶去技術上的指導與服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加快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需要,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農民群眾增收的客觀要求。希望通過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相關部門在實踐工作當中將提高玉米產量,推動農業經濟發展作為根本出發點與最終立足點,通過完善的推廣體系、強有力的技術宣傳使得高產栽培技術在玉米產業的發展中切實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韋春.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南方農業,2016,10(21):32+34.
[2]杜曉勇.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存在問題與應對措施[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3]李應祥.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存在問題與應對措施[J].農技服務,2016,33(02):32.
作者簡介:杜慧(1976-12),女,大專,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