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忠勤
一、突出精耕細整,提高整田標準
在夏熟作物收獲后,抓住晴好天氣,迅速組織充足的機械動力,突擊旋耕滅茬、精耕細整。耕翻前施好基肥,一般畝施45%復合肥25-30公斤,秸稈還田的田塊,畝增施5-7.5公斤尿素,旋耕深度15㎝左右。通過耕整要達到田面平整、高不露墩,低不淹水,全田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田面整潔無雜物、漂浮物,同時做好清除田埂雜草,整修溝渠、田埂等工作。為避免栽插過深或漂秧、倒秧等現象,大田整平后需適度沉實2天左右,待泥漿沉淀、表土軟硬適中時栽插。
二、狠抓關鍵環節,確保機插質量
1.適齡栽插:嚴格按計劃秧齡(天)適時移栽,葉齡掌握在3.5葉左右,秧齡15-18天。推測夏熟作物離田時間,確定相應秧苗的播種期,同時結合調控肥水管理、噴施高效葉面肥等措施調節大田機插秧時間,盡可能及時栽插到位。
2.調好機械:根據高產農藝的要求,盡量選用25cm行距插秧機,株距調節上越小越好,要求所有插秧機型的株距調節手柄都要必須調整到最小刻度,老式機11.7㎝,新式機10㎝。調節好相應的單穴取秧量,掌握平均單穴4苗左右,畝基本苗在7-8萬。要調整好栽插深度,適宜栽深2㎝左右。提醒機手,在每次插秧開始時要試插一段距離,以檢查每穴苗數和栽插深度,并及時調整取秧量和栽插深度,待狀態符合要求并穩定后再開始連續栽插,作業過程中要隨時觀察機械狀態,保證栽插質量。
3.薄水栽插:機插時田間水深要適宜,水層應在1-2cm為宜,水過深,易漂秧;水過小,機械前進不便。如栽插后遭遇大暴雨天氣,要迅速采取措施排除田間積水,防止漂秧。
4.查苗補缺:由于秧苗質量、田塊不方正、機手操作熟練程度不一等原因,機插秧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棵少苗,水層過大很容易出現浮秧,田邊機械不易操作出現一定空穴。因此,要備有部分秧苗,機插后及時進行人工補缺,以減少空穴率和提高均勻度,確保基本苗數。
三、堅持一栽就管,促進早發穩長
1.水漿管理:圍繞前期早發、中期控苗和后期防倒抗災,大田期的水漿管理重點:
⑴淺水活棵:機插結束后應根據天氣條件抓好水層管理,一般陰雨天可上淺水層,促進根系與土壤的粘合;如遇晴天高溫,要灌水護苗,水深保持在苗高的1/2左右。
⑵活水促蘗:3-4天后應堅持淺水勤灌,上淺水層2-3㎝,自然落干后,露田1-2天后再上淺水,以水調氣、以水調肥、促進多發根、快分蘗。秸稈還田田塊要增加脫水露田透氣時間,增加土壤含氧量,加速秸稈腐熟,防止土壤有毒物質積累過多造成僵苗。
⑶適時擱田:機插秧分蘗勢強,夠苗期的苗體小,一般掌握莖蘗苗達到預計穗數90%左右,即單穴有12-13苗時斷水擱田,排水后4-5天田間腳印塘無水,立即上一次淺水,自然落干,反復多次輕擱至田中不陷腳,葉色落黃褪淡即可,以抑制無效分蘗并控制基部節間伸長,提高根系活力。
⑷薄水孕穗:出穗至抽穗后20-25天,此時稻株需水量較大,對水分較為敏感,這時期主要以水管為主,應建立淺水層,切忌長時間脫水,以促穎花分化發育和抽穗揚花。水稻灌漿結實期間,根系逐漸衰老,稻株對土壤還原性的適應能力減弱,應間歇上水,干干濕濕,即灌一次淺水后,自然落干2-4天再上水,并且落干期應逐漸加長,灌水量逐漸減少,直至成熟前15天左右斷水待收,養根保葉,防止青枯早衰。脫水過早,既影響產量,又降低稻米品質。脫水過遲,田間土壤含水量高、濕度大,不利于收割機械進田作業,影響收割質量和進度。
2.肥料運籌:機插稻要堅持“前肥中移”的原則,適當降低基蘗肥量,增加穗肥比重,有利于產量提高和品質改善。
⑴分蘗肥:分蘗肥一般占大田氮肥量的30%左右,通常分兩次施用,第一次在栽后5-7天每畝施尿素5-6公斤,第二次在栽后10-12天施畝尿素10公斤。栽后20天左右視苗情再施一次平衡肥,一般施尿素3-4公斤,對發生僵苗的田塊,可改用45%復合肥10公斤左右,促進苗情轉化。
⑵長穗肥:一般在7月中旬視苗情施用,畝用氯化鉀10公斤或復合肥15-20公斤。
⑶促花肥:促花肥在穗分化始期即葉齡余數3.5-3.1葉期施用,時間一般掌握在抽穗前30-35天。具體施用時間和用肥量要根據田間長勢和葉色來靈活掌握,若此時總苗數達到預期穗數的1 .5倍葉色仍不褪淡,則不施。若總苗數仍不足且葉色褪淡過早則可提前施用,用量適當增加。
⑷保花肥:保花肥在出穗前18-20天即葉齡余數1.2-1.0葉時施用,用量多少主要根據葉色,兼顧苗數。一般每畝施尿素6-8公斤。對葉色淡、群體生長量小的可多施,但不宜超過10公斤;相反,則少施或不施。秸稈全量還田田塊可不施或少施。
3.病蟲害防治:機插水稻與常規水稻病蟲害防治的基本要求相近,但仍有側重點:
⑴草害防除:機插秧是小苗移栽,化除可采用栽前封殺、分蘗期化除和人工中耕等方法。栽前封殺:對稗草、牛毛草等淺層雜草發生密度較高的田塊,在季節允許的情況下,可結合泥漿沉淀,畝用60% “丁草胺”100毫升或“惡草靈”乳油200毫升拌細土20-25公斤,均勻撒施,保持2-3寸水層3-4天,進行封殺滅草,壓低其雜草發生基數。分蘗期小苗化除:對耕整期間尚未化除的田塊,可結合移栽后第一次施用分蘗肥,每畝用50%芐嘧·苯噻酰草胺60克或豐山農笑(噻·芐·異丙甲+殺·毒+防僵營養劑)150克,于水稻插秧后5-7天拌化肥或細土撒施。施藥時要有淺水層,藥后保水5天,但水不能淹秧心。莎草與雙子葉草發生嚴重田塊,每畝再加60%芐嘧磺隆5克化除。
⑵病蟲害防治:大田生長期,必須及時抓好灰飛虱及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的防治,中期注意螟蟲、紋枯病及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具體防治時間和處方應根據區植保部門發布的植物病蟲情報組織防治。
參考文獻:
[1]王南. 水稻機插秧栽培大田管理技術的幾個關鍵時期[J]. 新農村:黑龍江, 2014(4):77-77.
[2]朱麗萍. 機插中稻移栽階段及大田期管理技術[J]. 農技服務, 2011, 28(12):166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