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鑫
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是許多地市脫貧攻堅、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近幾年日照市將蔬菜生產作為全市五大特色農業之一來培植,專門制訂出臺了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把加快特色農業轉型升級作為推動日照市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的重要舉措,蔬菜生產持續保持了較好發展勢頭,種植結構逐步合理,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一、日照市蔬菜產業基本情況
據調研,日照市蔬菜生產主要分布于沭河沿岸、五蓮縣東部北部、204國道沿線等平原地區,形成了嶠山鎮大姜、小店鎮綠蘆筍、許孟鎮西葫蘆、碑廓鎮大棚黃瓜等一批特色蔬菜生產基地。主要蔬菜品有生姜、綠蘆筍、西葫蘆、番茄、黃瓜、大蒜、大白菜、馬鈴薯。冬暖大棚蔬菜主要品種有:西紅柿、西葫蘆、黃瓜、蕓豆、茄子、辣椒、芹菜等;露地蔬菜品種主要有大白菜、蘿卜、馬鈴薯、大蒜、大姜、綠蘆筍等。全市蔬菜合作社有800余家,蔬菜加工企業119家,年加工出口蔬菜5.45萬噸,出口創匯3.87億元。露地蔬菜平均畝收入2000~5000元,設施蔬菜平均畝收入2萬元左右。
二、發展蔬菜產業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技術指導培訓,提高菜農科技素質。各級農業部門通過技術培訓、田間課堂、典型帶動、試驗示范等方式,加大蔬菜新技術的推廣和培訓。通過引進各類蔬菜新品種,舉辦蔬菜先進實用技術培訓班,重點推廣了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設施蔬菜土壤連作障礙無害化處理、日光溫室環境調控等一批蔬菜生產新技術20余項。二是指導科學規劃,抓好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通過“企業+基地”、“企業+合作社+基地”、“公司+基地+中介+農戶”等多種形式,重點抓好特色蔬菜生產基地建設,促進了蔬菜生產規?;?、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全市已建設各類蔬菜示范園區、示范基地50余家。鼓勵引導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種植大戶開展“三品一標”產品認證,全市已有172個蔬菜品種獲“三品一標”認證,認證總面積達15.2萬畝。三是積極制訂蔬菜標準,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把蔬菜標準制定和推廣作為農業標準化重要工作來抓,組織有關專家制訂了20多項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對已制訂的技術操作規程,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加大實施推廣力度,及時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四是加強蔬菜生產監管,實現質量監測常態化。市政府出臺了《關于禁止銷售使用高毒農藥的通告》,全面禁止高毒禁限用農藥在全市范圍內銷售使用。各級農業部門重點圍繞蔬菜、果茶、食用菌等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集中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每年多次組織開展省級、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樣品抽檢。五是加強市場開拓,建立完善流通體系。全市共發展蔬菜加工企業119家,加工出口蔬菜5.45萬噸,出口創匯3.87億元,建成產地批發市場近10處,保證了主產地蔬菜的外銷。積極發展壯大農民運銷隊伍,使其充當蔬菜流通的主力軍。部分運銷戶組建運銷聯合體,實行運銷統籌聯動,使外銷更加高效、快捷。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規?;s化程度低,產業結構不夠優化。規?;s化是一個產業做大做強的基礎,能有效解決科技推廣難、質量安全監管難、金融服務難、比較效益低等一系列問題。目前,日照市雖然特色產業突出,但面積不超過10萬畝,制約了規?;l展。同時,特色產業發展結構不夠優化,較大程度制約了單產和質量品質的提升。
二是新型經營主體素質不強,產業鏈條短。新型經營主體數量多,但個頭體量小,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能力弱。如農業龍頭企業普遍規模偏小,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龍頭企業僅占1/4,而小型企業占到3/4。同時一二三產業連接不夠緊密,田園綜合體較少。
三是特色高端品牌缺少,品牌影響力不強。近年來,日照市雖然培育了一批特色產業品牌,如黑木耳、滑子菇、嵐芹等,但由于時間較短,多數在品牌打造之路上剛剛起步,在全省、全國真正有影響力、叫得響的區域品牌比較少,競爭力不夠強。
四是現代特色農業發展亟需政策資金扶持。想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的新型主體大都受資金限制。如,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大都分布于較為偏僻的山區丘陵,水利、電力設施配套成本較高,導致部分企業、合作社成本高;普通農戶建設一個占地3畝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需要一次性投資15萬元左右,投資壓力大。此外,農業貸款手續繁瑣門檻高、土地流轉困難等問題也限制了特色產業發展。
四、今后發展方向探究
一是要優化區域布局。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集中成片”的原則,推動特色產業規?;⒓s化發展。實施蔬菜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加快生產設施升級和標準化生產步伐,著力提升設施蔬菜生產基地水平。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是影響菜籃子供給平衡的重要因素,新建或改建升級一批日光溫室蔬菜生產基地。
二是要堅持質量興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牢固樹立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理念。實施全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突出蔬菜重點產業,組建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科技服務團隊;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專業化統防統治,實施耕地質量提升、化肥減量增效補貼、生態循環農業示范項目,建立化肥減肥增效示范區。
三是要堅持品牌強農。品牌化是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核心標志。以品牌建設引領現代農業建設,大力開展農產品整體形象品牌、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三牌共創”。充分挖掘宣傳一批產業優勢品牌、培育壯大一批企業自主品牌,整合扶強一批區域公用品牌,努力塑造日照農產品生態、綠色、優質的質量形象。
四是要堅持融合富農。產業融合發展是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應著力增強新型經營主體素質,開展示范家庭農場、示范農民合作社創建活動,對納入名錄的示范場、示范社優先推薦享受財政和金融扶持政策。同時推進農產品深加工,積極開展延伸性產品研發,啟動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打造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樣板。